一种基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建筑防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6391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给排水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建筑防渗结构,为了提高给排水工程的防渗能力,所述进水端口与出水端口的端面均贯穿设置有定位螺孔,所述转动杆的一侧固定有左侧阀板,且转动杆的另一侧固定有右侧阀板,所述复位弹簧A通过限位杆与第一管件连接,所述复位弹簧B的顶端固定有单向阀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复位弹簧B对单向阀头的弹性抵压,当水管内水压超过压力值时,能够对水管内水流进行点动式疏流排出,避免水管由于水压过大出现长期渗漏的情况,通过复位弹簧A对阀板的弹性连接,能够降低水流骤然转向的冲击力,且通过限位杆对阀板的抵接,能够避免水流反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建筑防渗结构
本技术涉及给排水工程
,具体是一种基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建筑防渗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的给排水工程是发展城市及工业的基础设施之一,市政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给排水工程是指为居民和厂、矿、运输企业供应生活、生产运输水的工程,由给水排水水源、取水构筑物、输水道、给水排水处理厂和给水管网组成,具有取集和输送原水、改善水质的作用,水管网作为给水排水工程的主要部件,其排列错综复杂,因此对于其防渗处理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的防渗结构存在着一些缺点,其抗压处理性不足,易导致水管压力过大出现松动、破损渗漏的现象,且对于给排水工程的反溢防护效果不足,易导致水流反溢出现污染水源的情况。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基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建筑防渗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建筑防渗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建筑防渗结构,包括第一管件,所述第一管件的顶端开设有进水端口,且第一管件的一侧固定有防爆引流管,所述第一管件的底端固定有弯管件,且第一管件通过弯管件与第二管件连接,所述第二管件的顶端固定有出水端口,所述进水端口与出水端口的端面均贯穿设置有定位螺孔,且进水端口与出水端口的端口均嵌入设置有密封卡槽,所述密封卡槽的内侧黏接有密封圈,所述第一管件的底端位于中部位置处贯穿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侧固定有左侧阀板,且转动杆的另一侧固定有右侧阀板,所述左侧阀板与右侧阀板的上方位于中部位置处均固定有复位弹簧A,所述复位弹簧A通过限位杆与第一管件连接,所述防爆引流管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中部固定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外侧套接有复位弹簧B,所述复位弹簧B的顶端固定有单向阀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端口与出水端口的结构相同,所述定位螺孔的数量不少于6个,且定位螺孔相对于进水端口的圆心相互对称排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圈为一种NBR材质构件,且密封圈的厚度不低于4mm,所述密封圈的外径与密封卡槽的内径相适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侧阀板与右侧阀板的外侧均设置有密封胶条,且左侧阀板与右侧阀板的一侧均开设有套轴,所述左侧阀板与右侧阀板均通过套轴与转动杆卡合固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位弹簧A相对于转动杆相互对称排列,且复位弹簧A相对于转动杆的水平方向相互对称倾斜45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单向阀头为半圆形结构,且单向阀头通过复位弹簧B与第一管件弹性卡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复位弹簧B对单向阀头的弹性抵压,当水管内水压超过压力值时,能够对水管内水流进行点动式疏流排出,进而降低水管内水压,保证水管结构密封性的良好,避免水管由于水压过大出现长期渗漏的情况,从而提高水管的防渗能力,通过复位弹簧A对阀板的弹性连接,在水流经过水管弯管件时,能够降低水流骤然转向的冲击力,使水流平稳的输出,进而确保水管结构的完整性,避免水压冲击导致其防渗能力降低的情况,且通过限位杆对阀板的抵接,当水管内水流发生反溢现象时,通过阀板能够避免水流反溢,进而对水源进行保护,避免流出的水分反溢至水源内,污染水源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基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建筑防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基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建筑防渗结构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基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建筑防渗结构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一种基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建筑防渗结构中阀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管件;2、防爆引流管;3、弯管件;4、第二管件;5、进水端口;6、出水端口;7、定位螺孔;8、密封卡槽;9、密封圈;10、复位弹簧A;11、左侧阀板;12、转动杆;13、右侧阀板;14、限位杆;15、固定杆;16、套杆;17、复位弹簧B;18、单向阀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建筑防渗结构,包括第一管件1,第一管件1的顶端开设有进水端口5,且第一管件1的一侧固定有防爆引流管2,第一管件1的底端固定有弯管件3,且第一管件1通过弯管件3与第二管件4连接,第二管件4的顶端固定有出水端口6,进水端口5与出水端口6的端面均贯穿设置有定位螺孔7,进水端口5与出水端口6的结构相同,定位螺孔7的数量不少于6个,且定位螺孔7相对于进水端口5的圆心相互对称排列,在对水管系统进行组装时,通过进水端口5与出水端口6的定位螺孔7对水管系统进行密封拧合固定,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对水管系统的排布,同时能够确保水管系统的水压抗压性。进水端口5与出水端口6的端口均嵌入设置有密封卡槽8,密封卡槽8的内侧黏接有密封圈9,密封圈9为一种NBR材质构件,且密封圈9的厚度不低于4mm,密封圈9的外径与密封卡槽8的内径相适配,通过密封卡槽8对水管系统的卡合衔接,在NBR材质密封圈9的弹性密封下,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水管系统之间的密封性,加强给排水工程的防渗能力。第一管件1的底端位于中部位置处贯穿连接有转动杆12,转动杆12的一侧固定有左侧阀板11,且转动杆12的另一侧固定有右侧阀板13,左侧阀板11与右侧阀板13的上方位于中部位置处均固定有复位弹簧A10,左侧阀板11与右侧阀板13的外侧均设置有密封胶条,且左侧阀板11与右侧阀板13的一侧均开设有套轴,左侧阀板11与右侧阀板13均通过套轴与转动杆12卡合固定,当水流流经水管防渗结构时,水流对左侧阀板11与右侧阀板13产生冲击力,在转动杆12的连接下,使左侧阀板11与右侧阀板13对称闭合,对水流进行疏导流通,当水管内水流出现反溢时,复位弹簧A10对左侧阀板11与右侧阀板13进行复位,当反溢水流冲击阀板时,在限位杆14的抵接下,将反溢水流阻拦在阀板下方,避免水流反溢至水源内。复位弹簧A10通过限位杆14与第一管件1连接,复位弹簧A10相对于转动杆12相互对称排列,且复位弹簧A10相对于转动杆12的水平方向相互对称倾斜45度,通过复位弹簧A10对阀板的弹性连接,在水流经过水管弯管件3时,能够降低水流骤然转向的冲击力,使水流平稳的输出,进而确保水管结构的完整性,避免水压冲击导致其防渗能力降低的情况,且通过限位杆14对阀板的抵接,当水管内水流发生反溢现象时,通过阀板能够避免水流反溢,进而对水源进行保护,避免流出的水分反溢至水源内,污染水源的情况。防爆引流管2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杆15,固定杆15的中部固定有套杆16,套杆16的外侧套接有复位弹簧B17,复位弹簧B17的顶端固定有单向阀头18,单向阀头18为半圆形结构,且单向阀头18通过复位弹簧B17与第一管件1弹性卡合,当水管内水压超过压力值时,通过复位弹簧B17对单向阀头18的弹性抵压,能够对水管内水流进行点动式疏流排出,进而降低水管内水压,保证水管结构密封性的良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建筑防渗结构,包括第一管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件(1)的顶端开设有进水端口(5),且第一管件(1)的一侧固定有防爆引流管(2),所述第一管件(1)的底端固定有弯管件(3),且第一管件(1)通过弯管件(3)与第二管件(4)连接,所述第二管件(4)的顶端固定有出水端口(6),所述进水端口(5)与出水端口(6)的端面均贯穿设置有定位螺孔(7),且进水端口(5)与出水端口(6)的端口均嵌入设置有密封卡槽(8),所述密封卡槽(8)的内侧黏接有密封圈(9),所述第一管件(1)的底端位于中部位置处贯穿连接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的一侧固定有左侧阀板(11),且转动杆(12)的另一侧固定有右侧阀板(13),所述左侧阀板(11)与右侧阀板(13)的上方位于中部位置处均固定有复位弹簧A(10),所述复位弹簧A(10)通过限位杆(14)与第一管件(1)连接,所述防爆引流管(2)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杆(15),所述固定杆(15)的中部固定有套杆(16),所述套杆(16)的外侧套接有复位弹簧B(17),所述复位弹簧B(17)的顶端固定有单向阀头(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建筑防渗结构,包括第一管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件(1)的顶端开设有进水端口(5),且第一管件(1)的一侧固定有防爆引流管(2),所述第一管件(1)的底端固定有弯管件(3),且第一管件(1)通过弯管件(3)与第二管件(4)连接,所述第二管件(4)的顶端固定有出水端口(6),所述进水端口(5)与出水端口(6)的端面均贯穿设置有定位螺孔(7),且进水端口(5)与出水端口(6)的端口均嵌入设置有密封卡槽(8),所述密封卡槽(8)的内侧黏接有密封圈(9),所述第一管件(1)的底端位于中部位置处贯穿连接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的一侧固定有左侧阀板(11),且转动杆(12)的另一侧固定有右侧阀板(13),所述左侧阀板(11)与右侧阀板(13)的上方位于中部位置处均固定有复位弹簧A(10),所述复位弹簧A(10)通过限位杆(14)与第一管件(1)连接,所述防爆引流管(2)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杆(15),所述固定杆(15)的中部固定有套杆(16),所述套杆(16)的外侧套接有复位弹簧B(17),所述复位弹簧B(17)的顶端固定有单向阀头(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建筑防渗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佳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和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