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束润涛专利>正文

插入式强化传热管管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534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插入式强化传热管管束涉及石油化工装置中塔器及容器内的热交换器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利用换热管本身进行再次加工,利用不同的形状结构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其所述的波纹管、螺旋槽管以及T型槽管在强化传热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在减少换热管的同时,也降低了塔器筒体的载荷。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领域。(*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装置中塔器及容器内的热交换领域。在石油化工装置中一般塔内物料的冷却或加热,原油罐内的加热等用的冷却器或加热器大多为U型管式结构,而U型管的基体均为普通光管,没有考虑冷却器或加热器在提高传热效率方面的思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塔器或油罐内强化传热的冷却器或加热器的管束。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在用于塔内起冷却作用的环境中,其所用的冷却器管束用波纹管或螺旋管,管材为φ25×(0.8~2.5)×U,φ19×(0.8~2.0)×U即φ25的管壁厚为δ=0.8~2.5mm,φ19的管壁厚为δ=0.8~2.0mm,加工时管端预留50~100mm的光管,便于与光管板连接。在U型管的弯管段,以及弯管与直边相连的150mm直管段保留光管状,以便于U型管的弯制。其它管板与支承板的结构不变。2.在塔内或油罐区用于蒸汽加热的环境中,其所用的蒸汽加热器管束的U型管为T型槽管,管材为φ25×(0.8~2.5)×U,φ19×(0.8~2.0)×U即φ25的管壁厚为δ=2.0~2.5mmφ19的管壁厚为δ=2.0~2.5mm,管端与弯管部分光管的予留尺寸与前述一样,中间直管段部分均加工成T型槽管,即在管外表面用专用刀具挤刮成内槽大外口小的T型状,而内壁不变。几种强化传热管性能比较 由于波纹管和螺旋槽管不仅管外改变了结构而管内也同时相应地改变了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阻力降,但它们均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与光管相比约1.8~2倍),尽管有阻力降的存在,但它们的最终传热性能仍提高30%以(直段部分),实际上按原设计方案可省去约30%的换热面积,也就是说可减轻管束的自重,从而降低了管束对塔体或罐体的压力。T型槽管由于不存在管内阻力,在沸腾工况下强化传热性能得于大幅提高,大约可以减少40%以上的换热面积。本技术可用各种不锈钢管及碳钢管制造。下面结合图示作具体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塔器或罐体简图,管束为插入式结构,件1为塔体,件2为管箱,件3为U型换热管,件4为支承板。图2为波纹管形状。图3螺旋槽管形状。图4T型槽管形状。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造方便,提高传热效率,减轻塔体重力负荷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领域。权利要求1.一种插入式强化传热管管束,它由管箱(2)、U型换热管(3)和支承板(4)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3)为波纹管(图2)、螺旋槽管(图3)或T型槽管(图4)。2.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插入式强化传热管管束,其特征在于其所述的波纹管(图2)和螺旋槽管(图3)是用规格为φ25,δ=0.8~2.5mm;或φ19,δ=0.8~2.0mm的无缝钢管加工而成。3.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插入式强化传热管管束,其特征在于其所述的T型槽管(图4)是用规格为φ25,δ=2.0~2.5mm;或φ19,δ=2.0~2.5mm的无缝钢管加工而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插入式强化传热管管束涉及石油化工装置中塔器及容器内的热交换器领域。本技术是利用换热管本身进行再次加工,利用不同的形状结构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其所述的波纹管、螺旋槽管以及T型槽管在强化传热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在减少换热管的同时,也降低了塔器筒体的载荷。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领域。文档编号F28D1/04GK2466592SQ0023240公开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15日专利技术者束润涛 申请人:束润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入式强化传热管管束,它由管箱(2)、U型换热管(3)和支承板(4)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3)为波纹管(图2)、螺旋槽管(图3)或T型槽管(图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束润涛
申请(专利权)人:束润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