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锁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530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锁体,包括锁壳、衬板、剪刀舌、碰舌、剪刀舌杆、第一复位簧以及主锁舌,衬板设置于锁壳的顶部,还包括内置于锁壳的用于控制主锁舌的伸出结构,伸出结构包括控制芯片线路板、拨片、第二复位簧、解锁片以及微动开关,控制芯片线路板设有轻触开关,轻触开关分别与主锁舌和拨片配合,剪刀舌杆与拨片斜面接触配合,解锁片设置于拨片的前侧面,碰舌与解锁片相抵接配合,第二复位簧一端固定于锁壳,另一端固定于解锁片,解锁片与微动开关接触配合,微动开关与主锁舌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的避免关门不到位时主锁舌伸出发生碰撞门体或不能关门的现象,从而便于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锁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锁体。
技术介绍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锁体,包括锁壳、衬板、剪刀舌、碰舌、剪刀舌杆、第一复位簧以及主锁舌,衬板设置于锁壳的顶部。其存在的问题是:用户在使用前述的锁体过程中,时常发生主锁舌伸出碰撞门体或不能关门的现象,导致用户使用不方便。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锁体。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锁体,有效的避免关门不到位时主锁舌伸出发生碰撞门体或不能关门的现象,从而便于用户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全自动锁体,包括锁壳、衬板、剪刀舌、碰舌、剪刀舌杆、第一复位簧以及主锁舌,衬板设置于锁壳的顶部,还包括内置于锁壳的用于控制主锁舌的伸出结构,所述伸出结构包括控制芯片线路板、拨片、第二复位簧、解锁片以及微动开关,控制芯片线路板设有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分别与所述主锁舌和所述拨片配合,所述剪刀舌杆与所述拨片斜面接触配合,解锁片设置于拨片的前侧面,碰舌与所述解锁片相抵接配合,第二复位簧一端固定于锁壳,另一端固定于解锁片,解锁片与微动开关接触配合,微动开关与所述主锁舌配合。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拨片包括横板体和沿横板体同一侧壁伸出的两个卡合板体,两个所述卡合板体之间设有卡口,所述碰舌通过碰舌杆、第三复位簧与所述卡口相配合,所述第三复位簧套设于所述碰舌杆。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解锁片包括第一板体、沿第一板体的侧壁伸出的七字形的卡勾、沿第一板体的侧壁的一角伸出的第二板体、以及垂直于第二板体的侧壁伸出的卡杆,所述卡勾与所述碰舌接触配合,所述卡杆与所述微动开关接触配合。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全自动锁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上述的全自动锁体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通过内置于锁壳的用于控制主锁舌的伸出结构,伸出结构包括控制芯片线路板、拨片、第二复位簧、解锁片以及微动开关,控制芯片线路板设有轻触开关,轻触开关分别与主锁舌和拨片配合,剪刀舌杆与拨片斜面接触配合,解锁片设置于拨片的前侧面,碰舌与解锁片相抵接配合,第二复位簧一端固定于锁壳,另一端固定于解锁片,解锁片与微动开关接触配合,微动开关与主锁舌配合;有效的避免关门不到位时主锁舌伸出发生碰撞门体或不能关门的现象,从而便于用户使用。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全自动锁体的立体图;图2为一种全自动锁体的半部剖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全自动锁体的拨片结构放大图;图4为一种全自动锁体一种全自动锁体的解锁片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具体结构可参照专利申请的附图进行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纸面图1箭头标向来定义方向,以纸面的左侧为左方向,纸面的右侧为右方向,纸面的上侧为上方向,纸面的下侧为下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前侧为前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后侧为后方向,以锁壳的内腔为内,以锁壳的外壁为外。结合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一种全自动锁体,包括锁壳1、衬板2、剪刀舌3、碰舌4、剪刀舌杆5、第一复位簧6以及主锁舌7,衬板2设置于锁壳1的顶部,还包括内置于锁壳1的用于控制主锁舌7的伸出结构8,所述伸出结构8包括控制芯片线路板80、拨片81、第二复位簧82、解锁片83以及微动开关84,控制芯片线路板80设有轻触开关800,所述轻触开关800分别与所述主锁舌7和所述拨片81配合,所述剪刀舌杆5与所述拨片81斜面接触配合,解锁片83设置于拨片81的前侧面,碰舌4与所述解锁片83相抵接配合,第二复位簧82一端固定于锁壳1,另一端固定于解锁片83,解锁片83与微动开关84接触配合,微动开关84与所述主锁舌7配合。本技术利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的避免关门不到位时主锁舌7伸出发生碰撞门体或不能关门的现象,从而便于用户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见下。用户在关门动作时,剪刀舌和碰舌相继回缩,利用上述结构,此时:一、剪刀舌3回缩后,剪刀舌杆5与拨片81斜面接触而带动拨片81向左滑动触碰到设置在控制芯片线路板80上的轻触开关800,从而向主锁舌7发出伸出等待的信号;二、碰舌4回缩后放开解锁片83,解锁片83在第二复位簧82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此时解放了被压缩着的微动开关84,向主锁舌7发出伸出信号;三、关门到位后,使剪刀舌3复位,拨片81在第一复位簧6作用下向右动作而放开轻触开关800,此时剪刀舌3到位后使得主锁舌7伸出,从而完成上锁动作。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拨片81包括横板体810和沿横板体810同一侧壁伸出的两个卡合板体811,两个所述卡合板体811之间设有卡口812,所述碰舌通过碰舌杆85、第三复位簧86与所述卡口812相配合,所述第三复位簧86套设于所述碰舌杆85。结合图2和图4所示,所述解锁片83包括第一板体830、沿第一板体830的侧壁伸出的七字形的卡勾831、沿第一板体830的侧壁的一角伸出的第二板体832、以及垂直于第二板体832的侧壁伸出的卡杆833,所述卡勾831与所述碰舌4接触配合,所述卡杆833与所述微动开关84接触配合。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全自动锁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上述的全自动锁体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通过内置于锁壳的用于控制主锁舌的伸出结构,伸出结构包括控制芯片线路板、拨片、第二复位簧、解锁片以及微动开关,控制芯片线路板设有轻触开关,轻触开关分别与主锁舌和拨片配合,剪刀舌杆与拨片斜面接触配合,解锁片设置于拨片的前侧面,碰舌与解锁片相抵接配合,第二复位簧一端固定于锁壳,另一端固定于解锁片,解锁片与微动开关接触配合,微动开关与主锁舌配合;有效的避免关门不到位时主锁舌伸出发生碰撞门体或不能关门的现象,从而便于用户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锁体,包括锁壳、衬板、剪刀舌、碰舌、剪刀舌杆、第一复位簧以及主锁舌,衬板设置于锁壳的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置于锁壳的用于控制主锁舌的伸出结构,所述伸出结构包括控制芯片线路板、拨片、第二复位簧、解锁片以及微动开关,控制芯片线路板设有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分别与所述主锁舌和所述拨片配合,所述剪刀舌杆与所述拨片斜面接触配合,解锁片设置于拨片的前侧面,碰舌与所述解锁片相抵接配合,第二复位簧一端固定于锁壳,另一端固定于解锁片,解锁片与微动开关接触配合,微动开关与所述主锁舌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锁体,包括锁壳、衬板、剪刀舌、碰舌、剪刀舌杆、第一复位簧以及主锁舌,衬板设置于锁壳的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置于锁壳的用于控制主锁舌的伸出结构,所述伸出结构包括控制芯片线路板、拨片、第二复位簧、解锁片以及微动开关,控制芯片线路板设有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分别与所述主锁舌和所述拨片配合,所述剪刀舌杆与所述拨片斜面接触配合,解锁片设置于拨片的前侧面,碰舌与所述解锁片相抵接配合,第二复位簧一端固定于锁壳,另一端固定于解锁片,解锁片与微动开关接触配合,微动开关与所述主锁舌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粤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