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路绿化带的排水管道,包括用于种植植物的植树槽、围栏底槽、下水道,所述植树槽为漏斗状,所述植树槽设置在围栏底槽的中心处,所述植树槽、围栏底槽内的上方均为土壤层,所述围栏底槽内的土壤层底部设置有砂砾层,所述围栏底槽的底部设置有与砂砾层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下水道连通,所述植树槽内的土壤层的底部设置有吸水海绵层,所述吸水海绵层上设置有若干吸水棒,所述吸水棒的另一端延伸至下水道内。围栏底槽内快速渗透的水积累在下水道内,植树槽内的吸水海绵层通过吸水棒将下水道内的水分持续性的吸至土壤内,可长时间为植树槽内的植物提供水分,在排水功能不减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雨水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绿化带的排水管道
本技术涉及绿化带
,具体为一种道路绿化带的排水管道。
技术介绍
城市绿化带是城市绿化装饰和排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487695A的一种道路绿化带,具体为“绿化带表面低于路面,所述绿化带从上往下依次为绿化植被层、透水土层、沙砾层组成的快速渗水绿化带,沙砾层内设透水排水管。使绿化带同时兼具绿化功能和过滤、快速排水功能,解决了下雨路面积水问题”。诸如上述申请的城市绿化带对雨水的利用率极低,雨水除了在降雨过程中被土壤植被吸收和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汇入城市湖泊、池塘储存外,大部分通过城市下水道管网系统流出了城市。城市中绿化带的灌溉用水主要通过带有水箱的车辆运送至绿化区域,再用水泵配合浇灌,浇灌通常采用漫灌形式,由于泵送流速较大,在冲垮植被土壤的同时造成水量大量流失、蒸发,故灌溉用水量大,灌溉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利用率高的道路绿化带的排水管道。(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道路绿化带的排水管道,包括植树槽、围栏底槽、下水道,所述植树槽为漏斗状,所述植树槽设置在围栏底槽的中心处,所述植树槽、围栏底槽内的上方均为土壤层,所述围栏底槽内的土壤层底部设置有砂砾层,所述围栏底槽的底部设置有与砂砾层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下水道连通,所述植树槽内的土壤层的底部设置有吸水海绵层,所述吸水海绵层上设置有若干吸水棒,所述吸水棒的另一端延伸至下水道内。优选的,所述植树槽的顶部宽度为围栏底槽宽度的五分之三。优选的,所述围栏底槽内腔底部两侧竖直设置有隔墙,所述隔墙与植树槽之间形成有蓄水腔,所述隔墙的顶部设置有与植树槽顶部侧边齐平的倾斜挡板,所述挡板上密布有蓄水孔,所述吸水海绵层的侧部设置有与蓄水腔内连通的吸水管。优选的,所述围栏底槽内的土壤层与砂砾层之间还设置有隔板和渗水层,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漏水孔。优选的,所述吸水海绵层位于漏斗状植树槽下方的小口处,所述吸水海绵层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吸水海绵的支撑板。(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绿化带的排水管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道路绿化带的排水管道,围栏底槽内快速渗透的水积累在下水道内,植树槽内的吸水海绵层通过吸水棒将下水道内的水分持续性的吸至土壤内,可长时间为植树槽内的植物提供水分,在排水功能不减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雨水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轴侧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图中:1植树槽、2围栏底槽、3隔墙、4蓄水腔、5挡板、6下水道、7吸水海绵层、8支撑板、9通孔、10吸水棒、11土壤层、12隔板、13漏水孔、14渗透层、15砂砾层、16排水管、17蓄水孔、18吸水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道路绿化带的排水管道,如图1-2所示,包括用于种植植物的植树槽1、围栏底槽2、下水道6。植树槽1为顶部开口大、底部小的漏斗状,植树槽1设置在围栏底槽2的中心处。植树槽1、围栏底槽2内的上方均为土壤层11,植树槽1内的土壤层11用于种植主要的植树,围栏底槽2内的土壤层11上用于种植草皮。由于树木为底部占用空间上,上部较为蓬松,所以将植树槽1的顶部宽度为围栏底槽2宽度的五分之三。使得种植在植树槽1内的树木上部蓬松部的宽度刚好为围栏底槽2的宽度,且底部多余部分即为围栏底槽2内的土壤层11,用于种植草皮。草皮的透水能力也较好。围栏底槽2内的土壤层11底部设置有砂砾层15,围栏底槽2的底部设置有与砂砾层15连通的排水管16,排水管16的另一端与下水道6连通。围栏底槽2内的土壤层11与砂砾层15之间还设置有隔板12和渗水层14,隔板12上开设有若干漏水孔13。隔板12对土壤层11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土壤层11与砂砾层15混合。透水层14由混凝土浇铸而成,透水板4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透水的孔。砂砾层15铺设在透水板4与围栏底槽2之间。进入围栏底槽2内土壤层11的水分从隔板12、渗透板4渗透至砂砾层15,再从排水管16排至下水道6内。植树槽1内的土壤层11的底部设置有吸水海绵层7,吸水海绵层7上设置有若干吸水棒10,吸水棒10的另一端延伸至下水道6内。围栏底槽2内快速渗透的水积累在下水道6内,植树槽1内的吸水海绵层7通过吸水棒10将下水道6内的水分持续性的吸至土壤内,可长时间为植树槽1内的植物提供水分,在排水功能不减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雨水的利用率。围栏底槽2内腔底部两侧竖直设置有隔墙3,隔墙3与植树槽1之间形成有蓄水腔4,隔墙3的顶部设置有与植树槽1顶部侧边齐平的倾斜挡板5,挡板5能够防止围栏底槽2内的土壤进入蓄水腔4内。挡板5上密布有蓄水孔17,吸水海绵层7的侧部设置有与蓄水腔4内连通的吸水管18。吸水管18与吸水棒10的材质相同,为纤维制品,为现有技术,购自自广州市白云区鑫球纤维制品厂。位于围栏底槽2内的土壤层11的部分水分透过蓄水孔17进入蓄水腔4内储存,吸水海绵层7通过吸水管18吸水蓄水腔4内的水分。当下水道6内水分不足时可通过蓄水腔4内的水分补充植物所需。吸水海绵层7位于漏斗状植树槽1下方的小口处,吸水海绵层7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吸水海绵层7的支撑板8。支撑板8上开设有用于卡住吸水棒10的通孔9。吸水棒10均卡在通孔9中。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绿化带的排水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种植植物的植树槽(1)、围栏底槽(2)、下水道(6),所述植树槽(1)为漏斗状,所述植树槽(1)设置在围栏底槽(2)的中心处,所述植树槽(1)、围栏底槽(2)内的上方均为土壤层(11),所述围栏底槽(2)内的土壤层(11)底部设置有砂砾层(15),所述围栏底槽(2)的底部设置有与砂砾层(15)连通的排水管(16),所述排水管(16)的另一端与下水道(6)连通,所述植树槽(1)内的土壤层(11)的底部设置有吸水海绵层(7),所述吸水海绵层(7)上设置有若干吸水棒(10),所述吸水棒(10)的另一端延伸至下水道(6)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绿化带的排水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种植植物的植树槽(1)、围栏底槽(2)、下水道(6),所述植树槽(1)为漏斗状,所述植树槽(1)设置在围栏底槽(2)的中心处,所述植树槽(1)、围栏底槽(2)内的上方均为土壤层(11),所述围栏底槽(2)内的土壤层(11)底部设置有砂砾层(15),所述围栏底槽(2)的底部设置有与砂砾层(15)连通的排水管(16),所述排水管(16)的另一端与下水道(6)连通,所述植树槽(1)内的土壤层(11)的底部设置有吸水海绵层(7),所述吸水海绵层(7)上设置有若干吸水棒(10),所述吸水棒(10)的另一端延伸至下水道(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绿化带的排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树槽(1)的顶部宽度为围栏底槽(2)宽度的五分之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剑锋,王铭铭,傅卫江,
申请(专利权)人:汪剑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