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堵塞的给排水下水口,一种防堵塞的给排水下水口,包括两个排水管,两个所述排水管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所述排水管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排水管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搅拌机构,所述排水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上开设有引水口,所述排水管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贯穿排水管的侧壁并延伸至排水管的外部,位于排水管内部的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驱动扇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切刀持续转动,对进入排水管道的较大垃圾进行切割处理,使大垃圾变成小垃圾,从而解决了进水口处垃圾堵塞的情景,也避免了人工除垃圾,节省了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塞的给排水下水口
本技术涉及给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的给排水下水口。
技术介绍
我们生活生产中使用的污水废水集中通过下水口排放,然后集中处理,最后再将处理后的水排放出去,这个过程就是排水。排水的下水管道容易发生堵塞,常规的堵塞位置即在水入口处和水管转向交接处,由于水中含较大垃圾无法通过排水管道和水管转向交接处容易残留较小垃圾,长时间在转向处小垃圾积累使管道堵塞,传统的解决办法即为人工解决,将入水口处的大垃圾清理,水管转向交界处的小垃圾从外部打开转向处的接管,然后对里面进行疏通,操作流程相对繁琐,为此,提出一种防堵塞的给排水下水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堵塞的给排水下水口。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堵塞的给排水下水口,包括两个排水管,两个所述排水管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所述排水管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排水管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搅拌机构,所述排水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上开设有引水口,所述排水管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贯穿排水管的侧壁并延伸至排水管的外部,位于排水管内部的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驱动扇叶,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上固定连接有执行机构,所述连接软管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连接软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两端与排水管的侧面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排水管内侧壁上的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贯穿排水管的侧壁并延伸至排水管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切刀,所述排水管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转动杆对应的转动槽和转动口,所述转动槽和转动口的内侧壁与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远离安装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转动杆外表面的上锥齿轮,所述上锥齿轮啮合有下锥齿轮,所述下锥齿轮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下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斜锥齿轮,所述上斜锥齿轮啮合有下斜锥齿轮。优选地,所述安装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杆对应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的内侧壁与第一连接杆的外侧壁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执行机构包括与下斜锥齿轮内侧壁固定连接的呈倾斜设置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下斜锥齿轮的一端与安装框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凸轮与连接软管的外侧壁接触。优选地,所述安装框上开设有与第二转动杆对应的旋转槽,所述旋转槽的内侧壁与第二转动杆的外侧壁转动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切刀持续转动,对进入排水管道的较大垃圾进行切割处理,使大垃圾变成小垃圾,从而解决了进水口处垃圾堵塞的情景,也避免了人工除垃圾,节省了人力。2、通过凸轮转动,使凸轮对连接软管的外侧进行反复敲打,凸轮的长头部分使连接软管的外侧壁缩进,接着凸轮换为短头部分,由于多个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使连接软管的侧壁拉回,反复推拉,对连接软管内侧壁上残留的小垃圾与连接软管的粘黏性降低,使小垃圾顺着水流流出,解决了水管转向交界处存在的水管堵塞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堵塞的给排水下水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堵塞的给排水下水口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水管、2连接软管、3第一转动杆、4切刀、5驱动扇叶、6弧形挡板、7第二转动杆、8驱动电机、9安装杆、10安装块、11第一连接杆、12上锥齿轮、13下锥齿轮、14上斜锥齿轮、15下斜锥齿轮、16第二连接杆、17凸轮、18复位弹簧、19安装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防堵塞的给排水下水口,包括两个排水管1,两个排水管1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2,排水管1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排水管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排水管1内侧壁上的第一转动杆3,第一转动杆3的一端贯穿排水管1的侧壁并延伸至排水管1的外部,第一转动杆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套,连接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切刀4,通过切刀4持续转动,对进入排水管道的较大垃圾进行切割处理,使大垃圾变成小垃圾,从而解决了进水口处垃圾堵塞的情景,也避免了人工除垃圾,节省了人力,排水管1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转动杆3对应的转动槽和转动口,转动槽和转动口的内侧壁与第一转动杆3转动连接,安装框19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杆9,安装杆9远离安装框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杆3的端部固定连接。排水管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板6,通过弧形挡板6对流入的水进行阻挡,避免水中的垃圾堆积在驱动扇叶5上方,从而造成阻塞,弧形挡板6上开设有引水口,引水口使流入的水流对到指定的驱动扇叶5处,从而保证驱动扇叶5快速正常的转动,有利于驱动扇叶5的转动,排水管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7,安装框19上开设有与第二转动杆7对应的旋转槽,旋转槽的内侧壁与第二转动杆7的外侧壁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7贯穿排水管1的侧壁并延伸至排水管1的外部,位于排水管1内部的第二转动杆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驱动扇叶5,通过驱动扇叶5的设计,只要有水流击打驱动扇叶5,就会保持第二转动杆7持续的转动,第二转动杆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转动杆7外表面的上锥齿轮12,上锥齿轮12啮合有下锥齿轮13,下锥齿轮1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1,安装框19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0,安装块10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杆11对应的安装口,安装口的内侧壁与第一连接杆11的外侧壁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11远离下锥齿轮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斜锥齿轮14,上斜锥齿轮14啮合有下斜锥齿轮15,由于上锥齿轮12与下锥齿轮13和上斜锥齿轮14与下斜锥齿轮15相对啮合设计,使转动的第二转动杆7改变转动方向。导向机构上固定连接有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包括与下斜锥齿轮15内侧壁固定连接的呈倾斜设置的第二连接杆16,第二连接杆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轮17,于凸轮17的设计,使凸轮17对连接软管2的外侧进行反复敲打,通过凸轮17的长头部分使连接软管2的外侧壁缩进,接着凸轮17换为短头部分,由于多个复位弹簧18的复位作用,使连接软管2的侧壁拉回,反复推拉,对连接软管2内侧壁上残留的小垃圾与连接软管2的粘黏性降低,使小垃圾顺着水流流出,解决了水管转向交界处存在的水管堵塞问题,同时避免了人力修水管的繁琐流程,节约了工人时间,第二连接杆16远离下斜锥齿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堵塞的给排水下水口,包括两个排水管(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排水管(1)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2),所述排水管(1)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排水管(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搅拌机构,所述排水管(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板(6),所述弧形挡板(6)上开设有引水口,所述排水管(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7),所述第二转动杆(7)贯穿排水管(1)的侧壁并延伸至排水管(1)的外部,位于排水管(1)内部的所述第二转动杆(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驱动扇叶(5),所述第二转动杆(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上固定连接有执行机构,所述连接软管(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18),所述复位弹簧(18)远离连接软管(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19),所述安装框(19)的两端与排水管(1)的侧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塞的给排水下水口,包括两个排水管(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排水管(1)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2),所述排水管(1)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排水管(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搅拌机构,所述排水管(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板(6),所述弧形挡板(6)上开设有引水口,所述排水管(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7),所述第二转动杆(7)贯穿排水管(1)的侧壁并延伸至排水管(1)的外部,位于排水管(1)内部的所述第二转动杆(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驱动扇叶(5),所述第二转动杆(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上固定连接有执行机构,所述连接软管(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18),所述复位弹簧(18)远离连接软管(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19),所述安装框(19)的两端与排水管(1)的侧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给排水下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排水管(1)内侧壁上的第一转动杆(3),所述第一转动杆(3)的一端贯穿排水管(1)的侧壁并延伸至排水管(1)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杆(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切刀(4),所述排水管(1)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转动杆(3)对应的转动槽和转动口,所述转动槽和转动口的内侧壁与第一转动杆(3)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框(19)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杆(9),所述安装杆(9)远离安装框(19)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嵇旭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海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