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用新型减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447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用新型减速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减速带结构技术领域,市政工程用新型减速带,包括减速带主体和减震组件,减震组件设有至少三个并水平等距排布于减速带主体内部;减速带主体包括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三个水平等距排布的半圆槽,且每个半圆槽内壁均粘结有海绵垫,减速带主体底部水平固定有底板,且底板前面中间水平开设有贯穿于其左右两端的横槽,横槽内插入有排水管,且排水管左右两端分别平行于底板左右两侧,减速带主体前面开设有至少三个与至少三个半圆槽垂直对应的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减速带的排水效果/增强减速带的抗震和弹性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工程用新型减速带
本技术涉及减速带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工程用新型减速带。
技术介绍
减速带:是根据车行驶中轮胎与地面特殊橡胶的角度原理设计,用特殊橡胶制成。是一种设置在公路道口,工矿企业,学校,住宅小区等入口处用于减速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使速度的新型交通专用安全设置,减速带暴露在外,在雨水天气中,一般的减速带排水效果差,雨水容易渗入并残留在减速带的内部,长期来下,容易导致减速带内部腐烂,并且失去弹性,再是,减速带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减震和抗震效果差的问题,其弹性也逐渐下降,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减速带排水效果差和减震抗震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工程用新型减速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工程用新型减速带,包括减速带主体和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设有至少三个并水平等距排布于减速带主体内部;所述减速带主体包括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三个水平等距排布的半圆槽,且每个所述半圆槽内壁均粘结有海绵垫,所述减速带主体底部水平固定有底板,且所述底板前面中间水平开设有贯穿于其左右两端的横槽,所述横槽内插入有排水管,且所述排水管左右两端分别平行于底板左右两侧,所述减速带主体前面开设有至少三个与至少三个半圆槽垂直对应的水槽,且至少三个所述水槽顶部分别与至少三个所述半圆槽底部中间相通,至少三个所述水槽底部均与横槽和排水管相通;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立轴、橡胶头、侧板、连板以及短板,且所述立轴垂直固定于减震组件底部中间,所述橡胶头熔接于立轴末端,且所述侧板设有两块并分别垂直固定于至少三个减震组件中与减速带主体内壁左右两端最接近的一侧,所述短板设有至少三块并分别垂直固定于至少三个所述减震组件左右两侧边缘位置,且所述连板水平固定于每两个减震组件之间中上方,所述连板左右两端分别与每两块所述短板末端焊接固定,且每块所述连板底部均固定有两块左右对称的立块,两块所述立块外壁中间均开设有弧形槽,且两块所述立块之间设有弹性块,两块所述立块通过弹性块弹性连接。优选的,所述侧板底部和立块底面均与减速带主体内表面底部接触,且至少三个所述减震组件均通过连板和短板相连为一体。优选的,所述橡胶头左右两端的外壁轴线均与弧形槽的内壁轴线相吻合,且所述橡胶头底部与减速带主体内表面底部间距为1cm。优选的,每个所述减震组件顶部均垂直固定有三个顶部与减速带主体内表面顶部接触的弹簧杆,且所述减震组件通过弹簧杆与减速带主体弹性连接,所述弹簧杆与半圆槽错位排布,且每块所述连板分别与每个所述半圆槽上下对应。优选的,所述减速带主体表面开设有斜槽,且所述减速带主体表面固定有至少十个摩擦珠,所述摩擦珠与斜槽之间错位排布。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垂直向下固定有至少三个等距排布的铆钉,且所述底板底部左右两端均粘结有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在雨水天气,海绵垫能够将进入半圆槽内的吸取一部分再排出,这样便可以将多余的水分优先吸除,而残余的水分或者通过海绵溢出来的水分便可以通过与半圆槽相通的水槽向下流出,并流入与水槽相通的横槽和排水管中并排出减速带主体的外部,这样便能够减少水分渗入减速带主体的内部,同时也有效避免水分存留在减速带主体内部而造成腐蚀和软化的现象;通过短板能够将连板与减震组件相连为一体,通过连板将至少三个减震组件相连在一起,增加减震组件的整体抗震和减震性能,当车辆从减速带主体上方压过时,在重力和压力的作用下,橡胶头向下压动并贴合在减速带主体的内表面底部,利用橡胶头的弹性,将会有效缓冲产生的震动幅度,并且橡胶头的左右两端将会卡入与其外壁轴线相吻合的弧形槽内,起到一个震动传递和缓冲的作用,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减速带主体的减震和抗震效果,并且当车辆驶过后,橡胶头慢慢弹回并从弧形槽内弹出,恢复原始状态,这样能够提高减速带主体的弹性和回弹性。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外部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内部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减速带主体左侧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减速带主体;101-斜槽;102-摩擦珠;103-半圆槽;104-底板;105-铆钉;106-橡胶垫;107-海绵垫;108-水槽;109-横槽;110-弹簧杆;111-排水管;2-减震组件;201-立轴;202-橡胶头;203-侧板;204-连板;205-立块;206-弧形槽;207-弹性块;208-短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工程用新型减速带,包括减速带主体1和减震组件2,减震组件2设有至少三个并水平等距排布于减速带主体1内部,通过至少三个减震组件2能够加强减速带主体1的减震和抗震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中减速带主体1包括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三个水平等距排布的半圆槽103,且每个半圆槽103内壁均粘结有海绵垫107,减速带主体1底部水平固定有底板104,且底板104前面中间水平开设有贯穿于其左右两端的横槽109,横槽109内插入有排水管111,且排水管111左右两端分别平行于底板104左右两侧,减速带主体1前面开设有至少三个与至少三个半圆槽103垂直对应的水槽108,且至少三个水槽108顶部分别与至少三个半圆槽103底部中间相通,至少三个水槽108底部均与横槽109和排水管111相通,每个半圆槽103内的海绵垫107,在雨水天气,能够将进入半圆槽103内的吸取一部分再排出,这样便可以将多余的水分优先吸除,而残余的水分或者通过海绵溢出来的水分便可以通过与半圆槽103相通的水槽108向下流出,并流入与水槽108相通的横槽109和排水管111中,由于排水管111的左右两端分别平行在底板104的左右两侧,所以进入排水管111内的水便会通过排水管111左右两端排出减速带主体1的外部,这样便能够减少水分渗入减速带主体1的内部,同时也有效避免水分存留在减速带主体1内部而造成腐蚀和软化的现象;本技术实施例中减震组件2包括立轴201、橡胶头202、侧板203、连板204以及短板208,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工程用新型减速带,包括减速带主体(1)和减震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2)设有至少三个并水平等距排布于减速带主体(1)内部;/n所述减速带主体(1)包括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三个水平等距排布的半圆槽(103),且每个所述半圆槽(103)内壁均粘结有海绵垫(107),所述减速带主体(1)底部水平固定有底板(104),且所述底板(104)前面中间水平开设有贯穿于其左右两端的横槽(109),所述横槽(109)内插入有排水管(111),且所述排水管(111)左右两端分别平行于底板(104)左右两侧,所述减速带主体(1)前面开设有至少三个与至少三个半圆槽(103)垂直对应的水槽(108),且至少三个所述水槽(108)顶部分别与至少三个所述半圆槽(103)底部中间相通,至少三个所述水槽(108)底部均与横槽(109)和排水管(111)相通;/n所述减震组件(2)包括立轴(201)、橡胶头(202)、侧板(203)、连板(204)以及短板(208),且所述立轴(201)垂直固定于减震组件(2)底部中间,所述橡胶头(202)熔接于立轴(201)末端,且所述侧板(203)设有两块并分别垂直固定于至少三个减震组件(2)中与减速带主体(1)内壁左右两端最接近的一侧,所述短板(208)设有至少三块并分别垂直固定于至少三个所述减震组件(2)左右两侧边缘位置,且所述连板(204)水平固定于每两个减震组件(2)之间中上方,所述连板(204)左右两端分别与每两块所述短板(208)末端焊接固定,且每块所述连板(204)底部均固定有两块左右对称的立块(205),两块所述立块(205)外壁中间均开设有弧形槽(206),且两块所述立块(205)之间设有弹性块(207),两块所述立块(205)通过弹性块(207)弹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工程用新型减速带,包括减速带主体(1)和减震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2)设有至少三个并水平等距排布于减速带主体(1)内部;
所述减速带主体(1)包括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三个水平等距排布的半圆槽(103),且每个所述半圆槽(103)内壁均粘结有海绵垫(107),所述减速带主体(1)底部水平固定有底板(104),且所述底板(104)前面中间水平开设有贯穿于其左右两端的横槽(109),所述横槽(109)内插入有排水管(111),且所述排水管(111)左右两端分别平行于底板(104)左右两侧,所述减速带主体(1)前面开设有至少三个与至少三个半圆槽(103)垂直对应的水槽(108),且至少三个所述水槽(108)顶部分别与至少三个所述半圆槽(103)底部中间相通,至少三个所述水槽(108)底部均与横槽(109)和排水管(111)相通;
所述减震组件(2)包括立轴(201)、橡胶头(202)、侧板(203)、连板(204)以及短板(208),且所述立轴(201)垂直固定于减震组件(2)底部中间,所述橡胶头(202)熔接于立轴(201)末端,且所述侧板(203)设有两块并分别垂直固定于至少三个减震组件(2)中与减速带主体(1)内壁左右两端最接近的一侧,所述短板(208)设有至少三块并分别垂直固定于至少三个所述减震组件(2)左右两侧边缘位置,且所述连板(204)水平固定于每两个减震组件(2)之间中上方,所述连板(204)左右两端分别与每两块所述短板(208)末端焊接固定,且每块所述连板(204)底部均固定有两块左右对称的立块(205),两块所述立块(205)外壁中间均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会东县永胜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