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392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培养装置,包括底板、壳体、培养架、密封结构和盖体,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有壳体,且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并且壳体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气盖,壳体远离进气盖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排气盖,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培养架,且相邻培养架之间的内壁上皆固定有等间距的置物板,所述开口的内部设置有盖体,且盖体的底端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培养架两侧的外壁上皆固定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顶端固定有托块,并且托块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培养装置使用时的密封性,避免了壳体内部氧气的残留,而且减少了水汽对厌氧菌培养产生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厌氧培养
,具体为一种厌氧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厌氧菌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微生物实验过程中,培养符合多种条件的厌氧菌时,必须营造一个低氧或无氧环境进行操作和培养,因此需要使用到一种厌氧培养装置。现今市场上的也有相关型号和种类的厌氧培养装置,基本可以满足使用需求,但经过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发现,目前的培养装置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现有的此类厌氧培养装置在使用时通常采用螺纹对接的方式进行开口处的密封工作,但长期使用螺纹密封圈容易磨损,从而导致密封性下降,并且更换螺纹密封盖的成本较高,有待改进;(2)现有的此类厌氧培养装置在使用时装置壳体内部仍容易残留一些氧气未消耗完全,因而不利于后续的厌氧培养工作;(3)现有的此类厌氧培养装置在使用时厌氧菌的培养过程中容易产生一定量的水汽充斥在装置壳体的内部,从而容易影响厌氧菌的培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厌氧培养装置在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厌氧培养装置,包括底板(1)、壳体(2)、培养架(3)、密封结构(8)和盖体(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固定有壳体(2),且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10),并且壳体(2)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气盖(18),壳体(2)远离进气盖(18)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排气盖(7),所述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培养架(3),且相邻培养架(3)之间的内壁上皆固定有等间距的置物板(5),所述开口(10)的内部设置有盖体(15),且盖体(15)的底端设置有密封结构(8),所述培养架(3)两侧的外壁上皆固定有支撑架(6),且支撑架(6)的顶端固定有托块(9),并且托块(9)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培养装置,包括底板(1)、壳体(2)、培养架(3)、密封结构(8)和盖体(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固定有壳体(2),且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10),并且壳体(2)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气盖(18),壳体(2)远离进气盖(18)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排气盖(7),所述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培养架(3),且相邻培养架(3)之间的内壁上皆固定有等间距的置物板(5),所述开口(10)的内部设置有盖体(15),且盖体(15)的底端设置有密封结构(8),所述培养架(3)两侧的外壁上皆固定有支撑架(6),且支撑架(6)的顶端固定有托块(9),并且托块(9)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架(3)两侧的外壁上皆固定有固定壳(4),且固定壳(4)的内部设置有二氧化碳制备袋(19),并且固定壳(4)的外壁上皆设置有等间距的透气孔(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8)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密封槽(801)、密封圈(802)、密封挡边(803)、密封片(804)和密封垫(80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小艳王长庭刘丹胡雷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