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藻水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76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0
本申请公开供一种培藻水培养装置,包括:海水过滤除菌系统;照明装置,架设所述养殖池的上方,用于对所述养殖池内的培藻进行补光;所述养殖池内设有泥土层,所述养殖池的底部还设有多条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连接至设于所述养殖池周侧的气泵,所述气泵通过所述充气管将氧气输送入所述养殖池内。本申请通过将海水通过滤砂缸和活性炭过滤箱过滤后将海水通入养殖池内,同时将清水池内的部分水同时通入养殖池内,在养殖池的底部填上泥土层,模拟生存环境,通过多条充气管对培藻进行补充氧气,同时通过照明装置对海水进行杀菌,照明装置还可以对培藻进行补光,海水经过三重过滤后可以用来作为培养培藻,减少了淡水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培藻水培养装置
本申请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地说,涉及培藻水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培藻培养模式对环境的依赖及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而且对于淡水的浪费是比较严重的,同时增大了养殖的成本,产量和效益出现严重滑坡。海水过滤消毒后进行培藻的养殖是一种实现健康高效、环境友好的方式,减少了淡水的消耗,同时还能够利用海水资源,避免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所要解决现有传统培藻培养类模式对环境的依赖及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而且对于淡水的浪费是比较严重的,同时增大了养殖的成本,产量和效益出现严重滑坡的技术问题,提供培藻水培养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培藻水培养装置,包括:海水过滤除菌系统,包括用于储存海水的第一蓄水池,用于对海水进行过滤的过滤砂缸、用于储存经过所述过滤砂缸过滤后的海水的第二蓄水池、用于对所述第二蓄水池的海水进行过滤的活性炭过滤箱、用于储存经过所述活性炭过滤箱过滤后的海水的养殖池,以及用于对所述养殖池通入清水的清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内设有用于将海水通入池内的第一吸水泵和第一进水管,所述过滤砂缸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蓄水池连通的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蓄水池内的海水吸入所述过滤砂缸的第二吸水泵,所述过滤砂缸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通的第二出水管,所述活性炭过滤箱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通的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海水吸入所述活性炭过滤箱的第三吸水泵,所述活性炭过滤箱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养殖池连通的第三出水管,所述清水池上设有第四出水管,以及将所述清水池内的清水抽向所述养殖池的第四吸水泵;照明装置,架设所述养殖池的上方,用于对所述养殖池内的培藻进行补光;所述养殖池内设有泥土层,所述养殖池的底部还设有多条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连接至设于所述养殖池周侧的气泵,所述气泵通过所述充气管将氧气输送入所述养殖池内。所述过滤砂缸包括缸体、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连接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出水口上方;所述缸体内设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由下至上分别设有砾石过滤层和石英砂过滤层,所述进水口上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部设有喷头,所述喷头的高度高于所述石英砂过滤层,所述出水口设有伸入所述砾石过滤层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连接有多个过滤管。所述活性炭过滤箱包括箱体,以及设于所述箱体内的多个可拆卸设置的活性炭板,所述的活性炭板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三进水管连通的上开口,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三出水管连通的下开口。所述照明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养殖池边的灯架,所述灯架由所述养殖池的一侧横向延伸至另一侧,所述灯架的水平支撑杆上安装有灯具组件,所述灯具组件包括多组照明灯管,所述灯架底端还设置有光强传感器。所述养殖池上平行间隔设置有2-4个所述照明装置。所述灯具组件还包括杀菌灯管。所述第一吸水泵、第二吸水泵、第三吸水泵、第四吸水泵均为水陆两栖泵或离心泵。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海水通过滤砂缸和活性炭过滤箱过滤后将海水通入养殖池内,同时将清水池内的部分水同时通入养殖池内,在养殖池的底部填上泥土层,模拟生存环境,通过多条充气管对培藻进行补充氧气,同时通过照明装置对海水进行杀菌,照明装置还可以对培藻进行补光,海水经过三重过滤后可以用来作为培养培藻,减少了淡水的消耗,本申请所要解决现有传统培藻培养类模式对环境的依赖及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而且对于淡水的浪费是比较严重的,同时增大了养殖的成本,产量和效益出现严重滑坡的技术问题,提供培藻水培养装置。【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培藻水培养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申请培藻水培养装置的过滤砂缸20的立体图。图3是本申请培藻水培养装置的活性炭过滤箱40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参考图1至3,本申请提供一种培藻水培养装置,包括:海水过滤除菌系统,包括用于储存海水的第一蓄水池10,用于对海水进行过滤的过滤砂缸20、用于储存经过所述过滤砂缸20过滤后的海水的第二蓄水池30、用于对所述第二蓄水池30的海水进行过滤的活性炭过滤箱40、用于储存经过所述活性炭过滤箱40过滤后的海水的养殖池50,以及用于对所述养殖池50通入清水的清水池60,所述第一蓄水池10内设有用于将海水通入池内的第一吸水泵101和第一进水管102,所述过滤砂缸2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蓄水池10连通的第二进水管201,所述第二进水管20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蓄水池10内的海水吸入所述过滤砂缸20的第二吸水泵202,所述过滤砂缸20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蓄水池30连通的第二出水管203,所述活性炭过滤箱4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蓄水池30连通的第三进水管401,所述第三进水管40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蓄水池30内的海水吸入所述活性炭过滤箱40的第三吸水泵402,所述活性炭过滤箱40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养殖池50连通的第三出水管403,所述清水池60上设有第四出水管601,以及将所述清水池60内的清水抽向所述养殖池50的第四吸水泵602;照明装置70,架设所述养殖池50的上方,用于对所述养殖池50内的培藻进行补光;所述养殖池50内设有泥土层,所述养殖池501的底部还设有多条充气管502,所述充气管502连接至设于所述养殖池50周侧的气泵,所述气泵503通过所述充气管502将氧气输送入所述养殖池50内。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海水通过滤砂缸20和活性炭过滤箱40过滤后将海水通入养殖池50内,同时将清水池60内的部分水同时通入养殖池10内,在养殖池10的底部填上泥土层,模拟生存环境,通过多条充气管502对培藻进行补充氧气,同时通过照明装置70对海水进行杀菌,照明装置还可以对培藻进行补光,海水经过三重过滤后可以用来作为培养培藻,减少了淡水的消耗,本申请所要解决现有传统培藻培养类模式对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培藻水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海水过滤除菌系统,包括用于储存海水的第一蓄水池(10),用于对海水进行过滤的过滤砂缸(20)、用于储存经过所述过滤砂缸(20)过滤后的海水的第二蓄水池(30)、用于对所述第二蓄水池(30)的海水进行过滤的活性炭过滤箱(40)、用于储存经过所述活性炭过滤箱(40)过滤后的海水的养殖池(50),以及用于对所述养殖池(50)通入清水的清水池(60),所述第一蓄水池(10)内设有用于将海水通入池内的第一吸水泵(101)和第一进水管(102),所述过滤砂缸(2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蓄水池(10)连通的第二进水管(201),所述第二进水管(20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蓄水池(10)内的海水吸入所述过滤砂缸(20)的第二吸水泵(202),所述过滤砂缸(20)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蓄水池(30)连通的第二出水管(203),所述活性炭过滤箱(4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蓄水池(30)连通的第三进水管(401),所述第三进水管(40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蓄水池(30)内的海水吸入所述活性炭过滤箱(40)的第三吸水泵(402),所述活性炭过滤箱(40)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养殖池(50)连通的第三出水管(403),所述清水池(60)上设有第四出水管(601),以及将所述清水池(60)内的清水抽向所述养殖池(50)的第四吸水泵(602);/n照明装置(70),架设所述养殖池(50)的上方,用于对所述养殖池(50)内的培藻进行补光;/n所述养殖池(50)内设有泥土层,所述养殖池(50)的底部还设有多条充气管(502),所述充气管(502)连接至设于所述养殖池(50)周侧的气泵,所述气泵(503)通过所述充气管(502)将氧气输送入所述养殖池(5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藻水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海水过滤除菌系统,包括用于储存海水的第一蓄水池(10),用于对海水进行过滤的过滤砂缸(20)、用于储存经过所述过滤砂缸(20)过滤后的海水的第二蓄水池(30)、用于对所述第二蓄水池(30)的海水进行过滤的活性炭过滤箱(40)、用于储存经过所述活性炭过滤箱(40)过滤后的海水的养殖池(50),以及用于对所述养殖池(50)通入清水的清水池(60),所述第一蓄水池(10)内设有用于将海水通入池内的第一吸水泵(101)和第一进水管(102),所述过滤砂缸(2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蓄水池(10)连通的第二进水管(201),所述第二进水管(20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蓄水池(10)内的海水吸入所述过滤砂缸(20)的第二吸水泵(202),所述过滤砂缸(20)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蓄水池(30)连通的第二出水管(203),所述活性炭过滤箱(4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蓄水池(30)连通的第三进水管(401),所述第三进水管(40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蓄水池(30)内的海水吸入所述活性炭过滤箱(40)的第三吸水泵(402),所述活性炭过滤箱(40)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养殖池(50)连通的第三出水管(403),所述清水池(60)上设有第四出水管(601),以及将所述清水池(60)内的清水抽向所述养殖池(50)的第四吸水泵(602);
照明装置(70),架设所述养殖池(50)的上方,用于对所述养殖池(50)内的培藻进行补光;
所述养殖池(50)内设有泥土层,所述养殖池(50)的底部还设有多条充气管(502),所述充气管(502)连接至设于所述养殖池(50)周侧的气泵,所述气泵(503)通过所述充气管(502)将氧气输送入所述养殖池(5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藻水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砂缸(20)包括缸体(204)、与所述第二进水管(201)连接的进水口(205)、与所述第二出水管(203)连通的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声林舒宇林建新田政巍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隆新水产种苗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