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脱氮除磷一体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737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水脱氮除磷一体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絮凝区、水平管沉淀区、砂滤区、高级氧化深度处理区和出水渠,所述厌氧区连通有侧流除磷区,所述侧流除磷区与好氧区连通,所述水平管沉淀区连通有储泥区,所述厌氧区和缺氧区均与储泥区连通。该系统通过生物膜系统在微氧环境下同步硝化和反硝化脱氮过程、诱导结晶除磷、污泥多点回流、紫外过氧化氢高级氧化连用活性炭去除嗅味物质来实现对污水的强化脱氮除磷深度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一体化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脱氮除磷一体化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并指出需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随着我国村镇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村镇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在不断增加。大部分的村镇缺乏完善的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随意排放的生活污水对村镇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仅对地下水造成严重威胁,而且引起湖泊氮、磷富营养化,甚至可能导致黑臭水体的产生,而水体富营养化可能会导致嗅味污染。因此,加强村镇生活污水治理十分迫切。针对城市集中管网无法收集处理的分散生活污水直排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国内外已经做出相关的一体化设备的探索与尝试。其中,尤其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发展速度最快,其典型代表有日本的净化槽技术,英国的活化器生态系统,美国的就地处理系统等。但是这些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低,占地面积大,对污水不能进行脱氮除磷深度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污水脱氮除磷一体化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生物膜系统在微氧环境下同步硝化和反硝化脱氮过程、诱导结晶除磷、污泥多点回流、紫外过氧化氢高级氧化连用活性炭去除嗅味物质来实现对污水的强化脱氮除磷深度处理。一种污水脱氮除磷一体化处理系统,包括一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絮凝区、水平管沉淀区、砂滤区、高级氧化深度处理区和出水渠,所述厌氧区连通有侧流除磷区,所述侧流除磷区与好氧区连通,所述水平管沉淀区连通有储泥区,所述厌氧区和缺氧区均与储泥区连通。优选的,所述厌氧区内设置有蠕动泵,所述蠕动泵通过侧流管道与侧流除磷区连通。优选的,所述储泥区内设置有污泥回流泵。优选的,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内填充有多孔流离球型载体填料。优选的,所述絮凝区设置有用于添加聚合氯化镁和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的加药管道。优选的,所述砂滤区设置有反冲洗装置。优选的,所述高级氧化深度处理区内部设有紫外灯管和加药管,底部设有搅拌器。优选的,所述紫外灯管为7只,每只功率250W,所述加药管设有5个出药口。优选的,所述厌氧区和缺氧区均设置有搅拌器。优选的,所述好氧区和侧流除磷区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在缺氧区和好氧区内填充多孔流离球型载体填料来形成生物膜系统,通过生物膜系统来达到污泥原位减量和高效脱氮的效果。经研究表明多孔球形外壳能在搅动产生水流作用形成流离现象,流体出现流速差的时候,液相中的悬浮物会向流速较缓慢的区域聚集;流离填料使得混合液悬浮物质会逐渐向填料内部迁移、积聚,被截留在流离球的内部填料表面;积聚的活性污泥又会以内部的聚氨酯和纤维球填充物为载体,吸附在其表面逐渐生长形成生物膜,且运行较为稳定。2、回流污泥分二点加入,减少加入到厌氧段的回流污泥量,从而减少进入厌氧段的硝酸盐和溶解氧,其余的回流污泥则回流到缺氧段以保证氮的需要。3、侧流除磷反应区,通过诱导结晶的除磷方法去除厌氧区中释磷菌释放的部分磷元素,从而达到高效除磷的效果。厌氧区富磷上清液与氯化镁溶液混合反应,“鸟粪石”反应式:Mg2++NH4++PO4++6H2O→MgNH4PO4·6H2O↓,结晶后的鸟粪石可以回收作为肥料使用。4、聚合氯化镁(PAV)和壳聚糖(CTS)复合絮凝剂絮凝剂由壳聚糖:白色粉末,脱乙酰度为85%-90%,不溶物<1%,用1%的乙酸溶液配制成质量浓度为8mg/l的壳聚糖溶液和聚合氯化镁以质量比2:3在PH6-7下搅拌均匀,陈化12小时。该复合絮凝剂可以使水中的污泥颗粒集聚变大,加快污泥的沉聚,可以有效的去除COD和污水中的磷。5、煤砂滤料是由活性无烟煤、天然河砂、贝壳砂和沸石砂依照体积比为9:6:3:1混合而成,该滤料能有效的去除悬浮物、微生物和氨氮。6、高级氧化深度处理区由紫外过氧化氢连用活性炭工艺组成,紫外灯管为低压灯,共7只,每只功率250W;加药管设有5个出药口,紫外剂量为200mJ/cm2-250mJ/cm2,H2O2浓度:3mg/L-5mg/L,活性炭与紫外过氧化氢工艺联用,投药量与停留时间均可降低,活性炭可吸附过量的H2O2,残余的H2O2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活性炭的再生,延长其使用寿命;该处理区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和致嗅污染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平面结构图;图2为污水处理过程流程图;图3为水平管沉淀区流向图;图中:1-厌氧区;2-缺氧区;3-好氧区;4-絮凝区;5-水平管沉淀区;6-砂滤区;7-高级氧化深度处理区;8-侧流除磷区;9-储泥区;10-出水渠;12-搅拌器;13-蠕动泵;14-污水管道;15-污泥回流管道;16-曝气管;17-蝶阀;18-曝气干管;19-曝气支管;20-曝气器;22-排泥管;24-反冲洗出水管;25-反冲洗进水管;26-反冲洗水泵;27-石英套管;28-紫外灯管;29-过氧化氢加药管;32-侧流管道;33-加药装置;34-加药管道;35-污泥管道;36-污泥提升泵;38-多孔流离球型载体填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3所示,均质污水在蠕动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脱氮除磷一体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絮凝区、水平管沉淀区、砂滤区、高级氧化深度处理区和出水渠,所述厌氧区连通有侧流除磷区,所述侧流除磷区与好氧区连通,所述水平管沉淀区连通有储泥区,所述厌氧区和缺氧区均与储泥区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脱氮除磷一体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絮凝区、水平管沉淀区、砂滤区、高级氧化深度处理区和出水渠,所述厌氧区连通有侧流除磷区,所述侧流除磷区与好氧区连通,所述水平管沉淀区连通有储泥区,所述厌氧区和缺氧区均与储泥区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脱氮除磷一体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内设置有蠕动泵,所述蠕动泵通过侧流管道与侧流除磷区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脱氮除磷一体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泥区内设置有污泥回流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脱氮除磷一体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内填充有多孔流离球型载体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脱氮除磷一体化处理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剑黄涛王尚刘宇雷宋淑贞吴冬冬于博文刘硕王成文孙文韬王学琳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水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