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湿地综合污水处理结构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综合污水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环保生态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中,水域生态是环保生态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均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才能排出,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在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法是重要的一种方法,以其工艺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人工湿地法可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多种方法协同作用将对污水进行处理,但一般的人工湿地法处理时间较长,且处理量较小。在传统人工湿地法的垂直潜流中易发生布水和集水堵塞,运行分水量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湿地综合污水处理结构,用以解决单个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能力小,垂直潜流系统中如何分水、布水和集水,垂直潜流系统的管道进出水易堵塞、以及垂直潜流系统和水平潜流系统的通气出水等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湿地综合污水处理结构,包含连接于总进水管端部的总配水渠,依次连接于总配水渠后的一级沉淀塘、联通渠、二级垂直潜流第一系统、二级垂直潜流第二系统、第一配水渠、三级沉淀塘、第二配水渠、四级水平潜流系统和出水渠,以及连接于总配水渠和一级沉淀塘间的总配水管、一级沉淀塘和联通渠间的一级沉淀塘出水管、第一配水渠和三级沉淀塘间的第一配水渠出水管、三级沉淀塘和第二配水渠间的三级沉淀塘出水管、第二配水渠和四级水平潜流系统间的第二配水渠出水管、四级水平潜流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湿地综合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连接于总进水管(1)端部的总配水渠(3),依次连接于总配水渠(3)后的一级沉淀塘(5)、联通渠(8)、二级垂直潜流第一系统(9)、二级垂直潜流第二系统(10)、第一配水渠(12)、三级沉淀塘(14)、第二配水渠(16)、四级水平潜流系统(18)和出水渠(20),以及连接于总配水渠(3)和一级沉淀塘(5)间的总配水管(4)、一级沉淀塘(5)和联通渠(8)间的一级沉淀塘出水管(6)、第一配水渠(12)和三级沉淀塘(14)间的第一配水渠出水管(13)、三级沉淀塘(14)和第二配水渠(16)间的三级沉淀塘出水管(15)、第二配水渠(16)和四级水平潜流系统(18)间的第二配水渠出水管(17)、四级水平潜流系统(18)和出水渠(20)的水平潜流出水管(19);/n所述联通渠(8)包含第一联通渠(81)和第二联通渠(82),第一联通渠(81)连接于一级沉淀塘(5)和二级垂直潜流第一系统(9)间的,第二联通渠(82)连接于二级垂直潜流第一系统(9)和二级垂直潜流第二系统(10)间;第一联通渠(81)和第二联通渠(82)间通过联通管(7)和外部管线相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湿地综合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连接于总进水管(1)端部的总配水渠(3),依次连接于总配水渠(3)后的一级沉淀塘(5)、联通渠(8)、二级垂直潜流第一系统(9)、二级垂直潜流第二系统(10)、第一配水渠(12)、三级沉淀塘(14)、第二配水渠(16)、四级水平潜流系统(18)和出水渠(20),以及连接于总配水渠(3)和一级沉淀塘(5)间的总配水管(4)、一级沉淀塘(5)和联通渠(8)间的一级沉淀塘出水管(6)、第一配水渠(12)和三级沉淀塘(14)间的第一配水渠出水管(13)、三级沉淀塘(14)和第二配水渠(16)间的三级沉淀塘出水管(15)、第二配水渠(16)和四级水平潜流系统(18)间的第二配水渠出水管(17)、四级水平潜流系统(18)和出水渠(20)的水平潜流出水管(19);
所述联通渠(8)包含第一联通渠(81)和第二联通渠(82),第一联通渠(81)连接于一级沉淀塘(5)和二级垂直潜流第一系统(9)间的,第二联通渠(82)连接于二级垂直潜流第一系统(9)和二级垂直潜流第二系统(10)间;第一联通渠(81)和第二联通渠(82)间通过联通管(7)和外部管线相连接;
所述二级垂直潜流第一系统(9)包含第一垂直潜流池(91)、连接于第一垂直潜流池(91)上部的第一垂直潜流布水管(92)、连接于第一垂直潜流池(91)底部的第一垂直潜流集水管(93)、以及间隔连接于第一垂直潜流池(91)内部的垂直潜流通气管(94);二级垂直潜流第二系统(10)包含第二垂直潜流池(101)、连接于第二垂直潜流池(101)上部的第二垂直潜流布水管(102)、连接于第二垂直潜流池(101)底部的第二垂直潜流集水管(103)、以及间隔连接于第二垂直潜流池(101)内部的垂直潜流通气管(94);
所述第一垂直潜流池(91)和第二垂直潜流池(101)均分别包含至少两层填料层,两层填料层包含上部填料层(911)和下部填料层(912);下部填料层(912)中填料粒径大于上部填料层(911)填料粒径;
所述第二联通渠(82)上部连接有分水管(11),所述分水管(11)分别连接第一垂直潜流布水管(92)和第二垂直潜流布水管(1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综合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潜流布水管(92)包含第一垂直潜流布水主管(921)和连接于第一垂直潜流布水主管(921)两侧的第一垂直潜流布水支管(922),第一垂直潜流布水主管(921)一侧外端部与分水管(11)连接;
所述第一垂直潜流布水主管(921)和第一垂直潜流布水支管(922)间隔布置在第一垂直潜流池(91)上部填料层(911)的水平断面上,第一垂直潜流布水支管(922)外端部向与第一垂直潜流布水主管(921)连接端部倾斜设置;第一垂直潜流布水主管(921)和第一垂直潜流布水支管(922)上间隔设置有布水孔,布水孔孔径小于上部填料层(911)中填料粒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综合污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垂直潜流布水管(102)包含第二垂直潜流布水主管和连接于第二垂直潜流布水主管两侧的第二垂直潜流布水支管,第二垂直潜流布水主管一侧外端部与分水管(11)连接;
所述第二垂直潜流布水主管和第二垂直潜流布水支管间隔布置在第二垂直潜流池(101)上部填料层(911)的水平断面上,第二垂直潜流布水支管外端部向与第二垂直潜流布水主管连接端部倾斜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智昊,杨国富,陈浩,李军,陈伯元,付洲,孙浩,孙彬,王耀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