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要解决的是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本产品包括本体和控制柜,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氧化区和膜分离区,厌氧区内安装有厌氧区分段进水管、液位计、厌氧区搅拌器和生物填料,缺氧区内安装有缺氧区分段进水管、缺氧区搅拌器、第二回流泵和生物填料,好氧氧化区主要安装曝气头。本体外安装有曝气风机和膜鼓风机,膜分离区安装有框架、排水泵和第一回流泵,框架上安装有膜丝。本产品采用分段进水的方式,根据设备的实际出水水质调整厌氧区和缺氧区进水水量,从而提高碳源的利用率;同时采用两段回流的方式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硝酸盐对聚磷菌释磷的影响,从而得到更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污水是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丧失了原来使用功能的水。污水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污染源,因此我国对污水排放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根据目前我国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当排水管网下游没有建设污水处理厂时污水不得直接排放,必须经过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并达到GB18918-2002中的I级A标准后方可排放。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小区/村镇均建设了污水处理设备,但由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较为简单,部分设备几乎无法保证出水水质达标;还有部分设备虽然出水的COD、BOD5、悬浮物等指标达标,但氨氮、总氮和总磷很难保证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本体和控制柜,所述本体内设置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氧化区和膜分离区,厌氧区与缺氧区相连通,缺氧区与好氧氧化区相连通,好氧氧化区与膜分离区相连通,厌氧区内安装有厌氧区分段进水管、液位计、厌氧区搅拌器和生物填料,厌氧区分段进水管延伸出本体之外并且与进水泵相连通,缺氧区内安装有缺氧区分段进水管、缺氧区搅拌器、生物填料和用于连通厌氧区的第二回流泵,缺氧区分段进水管延伸出本体之外并且与进水泵相连通,本体外安装有曝气风机和膜鼓风机,曝气风机通过曝气管与安装在本体内的曝气头相连通,膜分离区安装有框架、排水泵和用于连通缺氧区的第一回流泵,框架上安装有膜丝,膜鼓风机通过膜吹扫管与膜丝相连,排水泵与排水管连通并且排水管延伸出本体之外,控制柜分别与液位计、缺氧区搅拌器、厌氧区搅拌器、曝气风机、膜鼓风机、排水泵、第一回流泵和第二回流泵电连接,厌氧区主要发生聚磷菌PAO的释磷反应,为了保证本区域良好的厌氧状态(无溶解氧、无结合态氧),将缺氧区末端硝酸盐浓度最低的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到厌氧区首端,以确保在此区域发生良好的释磷反应从而可在好氧氧化区实现好氧超量吸磷,从而确保总磷达标。缺氧区的主要作用是将第一回流泵打回的硝酸盐与进水的碳源发生反硝化反应,由于进水量可调,因此可以灵活的调整碳源量,从而保证碳源的最大利用率,从而降低好氧氧化区的污染物负荷,同时在本区域内安装了生物填料,有利于厌氧氨氧化菌——红菌的生长,可在发生常规反硝化反应的的同时发生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从而确保总氮达标。好氧氧化区是主反应区,主要发生COD、氨氮的氧化反应以及聚磷菌PAO的好氧吸磷反应从而降解水中污染物,确保出水水质达标。膜分离区主要利用选择透过性膜丝将活性污泥和处理后的污水分离,利用膜技术替代了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二沉池,且出水的悬浮物有保证,本产品采用分段进水的方式进行配水,可根据出水数据及时调整厌氧区和缺氧区的进水水量,从而实现更高效地进水碳源利用,实现出水水质达标;采用两段回流的方式进行污泥内循环,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硝酸盐对聚磷菌释磷的影响,出水总磷达标更有保证。作为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排水管上设置有压力表,可以测定膜分离区的跨膜压差,并通过这一参数判定是否需要对膜丝进行清洗(压力大于0.06Bar需要对膜丝进行化学清洗)作为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本体上还安装有消毒装置,消毒装置与控制柜电连接,消毒装置通过管道分别与厌氧区、缺氧区、好氧氧化区和膜分离区相连通,可以进行消毒。作为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消毒装置采用UV管道消毒器,市场易购得,使用效果好,便于安装和更换。作为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液位计包括浮球和液位探杆,当浮球处于低液位时,进水泵无法启动;当浮球浮起后,进水泵根据本体内的液位探杆确定启停,当本体内液位低于进水泵的最低液位时,进水泵启动向本体内进水;当本体内液位达到进水泵的最高液位时,进水泵自动停止运行。作为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本体内还安装有温度计和加热部件,温度计和加热部件均与控制柜电连接,温度计对水温进行测定并且反馈至控制柜,控制柜根据水温对活性污泥中细菌的影响并考虑尽可能减低冬季电加热的功耗控制加热部件的工作与否,加热部件可以进行加热,提供需要的反应温度。作为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加热部件包括电热阻丝以及包裹在电热阻丝外部的保温层,保温层优选保温棉制作,使用简单,加热速度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采用分段进水的配水方式,可根据设备出水的实际情况调整厌氧区/缺氧区的配水方式,从而确保进水碳源的有效分配和高效利用。本产品采用潜水搅拌器的方式对泥水混合液进行搅拌,降低了搅拌器的功耗,节约了能源,提高了搅拌效率;本产品增设缺氧区回流和厌氧区回流,确保回流到厌氧区的硝酸盐浓度最低,减少厌氧区硝酸盐浓度,以保证聚磷菌能够良好释磷。本产品采用PLC全自动控制方式,可根据进水量控制设备的启停,减少了设备“空转”时间,节能降耗效果明显。本产品采用自动温控的方式对水温进行控制,冬季运行时可保证设备内水温稳定从而确保硝化细菌的活性,又较传统连续进行电加热的方式节能。本产品在厌氧区和缺氧区增设了生物辫带式填料,有利于厌氧氨氧化菌(红菌)的附着,利用短程厌氧氨氧化反应提高了脱氮的效率,降低了碳源的消耗,提高了出水总氮的达标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主视图。图2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侧视图。图3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1-本体,2-厌氧区分段进水管,3-缺氧区分段进水管,4-厌氧区搅拌器,5-缺氧区搅拌器,6-曝气风机,7-曝气头,8-膜鼓风机,9-膜丝,10-框架,11-膜吹扫管,12-排水管,13-消毒装置,14-液位计,15-温度计,16-排水泵,17-第一回流泵,18-第一回流管,19-第二回流泵,20-第二回流管,21-加热部件,22-出水管,23-曝气管,24-控制柜,25-生物填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本体1和控制柜24,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氧化区和膜分离区,厌氧区与缺氧区相连通,缺氧区与好氧氧化区相连通,好氧氧化区与膜分离区相连通,厌氧区内安装有厌氧区分段进水管2、液位计14、厌氧区搅拌器4和生物填料25,厌氧区分段进水管2延伸出本体1之外并且与进水泵相连通,缺氧区内安装有缺氧区分段进水管3、缺氧区搅拌器5、生物填料25和用于连通厌氧区的第二回流泵19,缺氧区分段进水管3延伸出本体1之外并且与进水泵相连通,本体1外安装有曝气风机6和膜鼓风机8,曝气风机6通过曝气管23与安装在本体1内的曝气头7相连通,膜分离区安装有框架10、排水泵16和用于连通缺氧区的第一回流泵17,框架10上安装有具有选择性透过作用的膜丝9,膜鼓风机8通过膜吹扫管11与膜丝9相连,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本体(1)和控制柜(24),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氧化区和膜分离区,其特征在于,厌氧区内安装有厌氧区分段进水管(2)、液位计(14)、厌氧区搅拌器(4)和生物填料(25),缺氧区内安装有缺氧区分段进水管(3)、缺氧区搅拌器(5)、第二回流泵(19)和生物填料(25),本体(1)外安装有曝气风机(6)和膜鼓风机(8),曝气风机(6)与安装在本体(1)内的曝气头(7)相连通,膜分离区安装有框架(10)、排水泵(16)和第一回流泵(17),框架(10)上安装有膜丝(9),膜鼓风机(8)与膜丝(9)相连,排水泵(16)与排水管(12)连通,控制柜(24)分别与液位计(14)、缺氧区搅拌器(5)、厌氧区搅拌器(4)、曝气风机(6)、膜鼓风机(8)、排水泵(16)、第一回流泵(17)和第二回流泵(19)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本体(1)和控制柜(24),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氧化区和膜分离区,其特征在于,厌氧区内安装有厌氧区分段进水管(2)、液位计(14)、厌氧区搅拌器(4)和生物填料(25),缺氧区内安装有缺氧区分段进水管(3)、缺氧区搅拌器(5)、第二回流泵(19)和生物填料(25),本体(1)外安装有曝气风机(6)和膜鼓风机(8),曝气风机(6)与安装在本体(1)内的曝气头(7)相连通,膜分离区安装有框架(10)、排水泵(16)和第一回流泵(17),框架(10)上安装有膜丝(9),膜鼓风机(8)与膜丝(9)相连,排水泵(16)与排水管(12)连通,控制柜(24)分别与液位计(14)、缺氧区搅拌器(5)、厌氧区搅拌器(4)、曝气风机(6)、膜鼓风机(8)、排水泵(16)、第一回流泵(17)和第二回流泵(19)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白征,杜海涛,刘鸣,何鑫,
申请(专利权)人:张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