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736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施工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混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和浓缩沉淀池。混凝反应池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混凝反应池内设有第一搅拌机。絮凝反应池与混凝反应池的下部过流连通,絮凝反应池内设有第二搅拌机、导流筒和导流板,第二搅拌机布置在导流筒内。浓缩沉淀池与絮凝反应池的上部过流连通,浓缩沉淀池内设有刮泥机,浓缩沉淀池的中上部布置有斜板区,浓缩沉淀池的顶端设有出水口。其中,浓缩沉淀池的底部还设有排泥管,排泥管上设置污泥回流泵,用于将污泥回流至所述絮凝反应池和/或将污泥输送至外部的污泥脱水装置。该系统集合了多种沉淀技术的特点,具有沉淀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优异和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工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施工废水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隧道在挖掘过程中由山体渗出以及部分由施工人员产生的废水,或者修地铁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这种废水一般COD(ChemicalOxygenDemand,化学需氧量)含量比较低,其主要的污染物是碎石研磨产生的悬浮物,夹杂碎石块,偶尔有个别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此外还会有施工过程中投加的含有脂类的药剂、以及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机油等污染物。由于施工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物,直接排放会影响河流以及地表水,严重时会导致鱼虾死亡,破坏生态环境,污染地表水。因此此类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受施工过程和地质条件的影响,施工废水的水质水量波动很大,给废水处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沉淀工艺可用于各种场合的固液分离,对固体或能够转化成固体的污染物质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因此对施工废水的处理有很强的适用性。目前常用的处理工艺,不仅出水水质差,抗冲击能力弱,沉淀下来的污泥沉积到沉淀池底部,需要进行清淤处理。<br>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包括:/n混凝反应池,所述混凝反应池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混凝反应池的进水口处或进水管道上设有用于碎石块预处理的格栅,所述混凝反应池内设有第一搅拌机,所述混凝反应池上设有混凝剂投加装置;/n絮凝反应池,所述絮凝反应池与所述混凝反应池的下部过流连通,所述絮凝反应池内设有第二搅拌机、导流筒和导流板,所述第二搅拌机布置在所述导流筒内,所述絮凝反应池上设有絮凝剂投加装置;/n浓缩沉淀池,所述浓缩沉淀池与所述絮凝反应池的上部过流连通,所述浓缩沉淀池内设有刮泥机,所述浓缩沉淀池的中上部布置有斜板区,所述浓缩沉淀池内的在所述斜板区以下的池区为预沉区,所述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包括:
混凝反应池,所述混凝反应池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混凝反应池的进水口处或进水管道上设有用于碎石块预处理的格栅,所述混凝反应池内设有第一搅拌机,所述混凝反应池上设有混凝剂投加装置;
絮凝反应池,所述絮凝反应池与所述混凝反应池的下部过流连通,所述絮凝反应池内设有第二搅拌机、导流筒和导流板,所述第二搅拌机布置在所述导流筒内,所述絮凝反应池上设有絮凝剂投加装置;
浓缩沉淀池,所述浓缩沉淀池与所述絮凝反应池的上部过流连通,所述浓缩沉淀池内设有刮泥机,所述浓缩沉淀池的中上部布置有斜板区,所述浓缩沉淀池内的在所述斜板区以下的池区为预沉区,所述浓缩沉淀池的顶端设有出水口;
其中,所述浓缩沉淀池的底部中间位置向下凹陷,所述浓缩沉淀池的底部还设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上设置污泥回流泵,用于将污泥回流至所述絮凝反应池和/或将污泥输送至外部的污泥脱水装置,在所述排泥管连通至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管路上还设有旋流分离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反应池的底部设有采用阀门控制开闭的排放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英豪郑心愿
申请(专利权)人:温华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