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电机驱动跨座式单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1947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跨座式单轨车辆,具体是一种直线电机驱动跨座式单轨车辆,包括至少一个车体,位于每一个车体下方的两个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又包括转向架主构架,设置在转向架主构架上的走行轮轴、导向轮支架、稳定轮支架、悬挂装置、中央牵引装置;所述转向架主构架与直线电机安装架连接,在直线电机安装架上设置有直线电机定子,该直线电机定子通电后与设置在轨道梁走行面上的直线电机转子之间产生的电磁推力驱动车辆运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保证了跨座式单轨车辆在冰雪或湿滑轨道梁走行面上的驱动性和制动性、降低了自重和后期维护成本、延长了走行轮胎使用寿命、具有通用性和提高了运营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线电机驱动跨座式单轨车辆
本技术涉及跨座式单轨车辆,尤其是一种有效保证跨座式单轨车辆在冰雪或湿滑轨道梁走行面上的驱动性和制动性、降低自重和后期维护成本、延长走行轮胎使用寿命、具有通用性和提高运营安全性的直线电机驱动的跨座式单轨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结构参见附图10,其采用旋转式电机驱动走行轮(2)牵引车辆,单个转向架(B)有走行轮(2)、导向轮(3)和稳定轮(4)。现有结构的跨座式单轨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跨座式单轨车辆由于采用胶轮驱动,在冰雪或湿滑轨道梁走行面上走行轮附着条件变差,导致车辆启动与制动打滑。由于旋转式电机驱动走行轮(2)需设置齿轮箱,造成自重大、传动系统复杂、后期维护成本高。走行轮胎不仅具有支撑车辆的功能,还要驱动和制动车辆,因此走行轮胎磨耗大,运营维护成本高,运营安全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保证跨座式单轨车辆在冰雪或湿滑轨道梁走行面上的驱动性和制动性、降低自重和后期维护成本、延长走行轮胎使用寿命、结构简单、具有通用性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直线电机驱动的跨座式单轨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直线电机驱动跨座式单轨车辆,包括至少一个车体,位于每一个车体下方的两个转向架;其中:所述转向架又包括转向架主构架,设置在转向架主构架上的走行轮轴、导向轮支架、稳定轮支架、悬挂装置、中央牵引装置,位于走行轮轴上的走行轮和制动装置,位于导向轮支架上的导向轮,位于稳定轮支架上的稳定轮;所述转向架主构架与直线电机安装架连接,在直线电机安装架上设置有直线电机定子,该直线电机定子通电后与设置在轨道走行面上的直线电机转子之间产生的电磁推力驱动车辆运行。本技术所述结构具有的优点是:有效保证了跨座式单轨车辆在冰雪或湿滑轨道梁走行面上的驱动性和制动性、降低了自重和后期维护成本、延长了走行轮胎使用寿命、具有通用性和提高了运营安全性。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未安装车体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未安装车体又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构架呈亚字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主构架呈目字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主构架呈王字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直线电机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圆锥型橡胶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橡胶关节螺旋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现有的跨座式单轨转向架的构架结构示意图。图中,A、车体;B、转向架;BX、转向架主构架;B01、转向架主横梁;B02、转向架前横梁;B03、转向架后横梁;B04、转向架左纵梁;B05、转向架右纵梁;B06、转向架纵梁;;C、直线电机安装架;C1、主横梁;C201、前横梁;C202、后横梁;C301、左纵梁;C302、右纵梁;D、圆锥型橡胶弹簧;E、橡胶关节螺旋弹簧;B、;B、;1、走行轮轴;2、走行轮;3、导向轮;4、稳定轮5、悬挂装置;6、直线电机定子;601、直线电机转子;7、中央牵引装置;8、支撑轮轴;9、稳定轮支架;10、支撑轮;11、直线电机安装架中央牵引装置;12、导向轮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至9,图中的直线电机驱动跨座式单轨车辆,包括至少一个车体A,位于每一个车体A下方的两个转向架B;其中:所述转向架B又包括转向架主构架BX,设置在转向架主构架BX上的走行轮轴1、导向轮支架12、稳定轮支架9、悬挂装置5、中央牵引装置7,位于走行轮轴1上的走行轮2和制动装置,位于导向轮支架12上的导向轮3,位于稳定轮支架9上的稳定轮4;所述转向架主构架BX与直线电机安装架C连接,在直线电机安装架C上设置有直线电机定子6,该直线电机定子6通电后与设置在轨道走行面上的直线电机转子601之间产生的电磁推力驱动车辆运行。在该实施例中,为保证直线电机安装架C易于制造,简化结构和保证直线电机定子6安装的稳定性,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直线电机安装架C包括主横梁C1、前横梁C201和后横梁C202、左纵梁C301和右纵梁C302;所述主横梁C1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C301和右纵梁C302固定为一体,所述前横梁C201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C301和右纵梁C302固定为一体,所述后横梁C202两端分别与左纵梁C301和右纵梁C302固定为一体;在主横梁C1的顶板面上固定有直线电机安装架中央牵引装置11,该直线电机安装架中央牵引装置11与转向架B的转向架主构架BX连接;在直线电机安装架C的四角设置有用于保持直线电机定子6与直线电机转子601之间的间隙的橡胶关节螺旋弹簧E;在直线电机安装架C的上设置有支撑轮轴8,该支撑轮轴8上设置有支撑轮10,该支撑轮10用于支撑直线电机安装架C和保持直线电机定子6与直线电机转子601之间的间隙。为保证直线电机安装架C易于制造,简化结构和保证直线电机定子6安装的稳定性,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直线电机安装架C包括主横梁C1、前横梁C201和后横梁C202、左纵梁C301和右纵梁C302;所述主横梁C1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C301和右纵梁C302固定为一体,所述前横梁C201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C301和右纵梁C302固定为一体,所述后横梁C202两端分别与左纵梁C301和右纵梁C302固定为一体;在直线电机安装架C的四角设置有圆锥型橡胶弹簧D,该圆锥型橡胶弹簧D不仅用于保持直线电机定子6与直线电机转子601之间的间隙,所述圆锥型橡胶弹簧D同时具有传递电磁力至转向架B的转向架主构架BX;在直线电机安装架C的上设置有支撑轮轴8,该支撑轮轴8上设置有支撑轮10,该支撑轮10用于支撑直线电机安装架C和保持直线电机定子6与直线电机转子601之间的间隙。在该实施例中,直线电机安装架C上不在需要设置直线电机安装架中央牵引装置11,进一步简化了直线电机安装架C的结构,使得整体质量降低。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直线电机定子6与直线电机转子601之间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互换位置。为便于装卸直线电机安装架C、走行轮2、导向轮3和稳定轮4,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转向架B的转向架主构架BX包括转向架主横梁B01、转向架前横梁B02、转向架后横梁B03、转向架左纵梁B04和转向架右纵梁B05,所述转向架前横梁B02与转向架后横梁B03相对于转向架主横梁B01对称布置,转向架左纵梁B04和转向架右纵梁B05同时与转向架主横梁B01、转向架前横梁B02、转向架后横梁B03垂直;所述转向架主横梁B01均与转向架前横梁B02、转向架后横梁B03、转向架左纵梁B04和转向架右纵梁B05固定为一体,使得转向架主构架BX呈亚字形;所述转向架主横梁B01的两端上方设置有悬挂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线电机驱动跨座式单轨车辆,包括至少一个车体(A),位于每一个车体(A)下方的两个转向架(B);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B)又包括转向架主构架(BX),设置在转向架主构架(BX)上的走行轮轴(1)、导向轮支架(12)、稳定轮支架(9)、悬挂装置(5)、中央牵引装置(7),位于走行轮轴(1)上的走行轮(2)和制动装置,位于导向轮支架(12)上的导向轮(3),位于稳定轮支架(9)上的稳定轮(4);/n所述转向架主构架(BX)与直线电机安装架(C)连接,在直线电机安装架(C)上设置有直线电机定子(6),该直线电机定子(6)通电后与设置在轨道梁走行面上的直线电机转子(601)之间产生的电磁推力驱动车辆运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电机驱动跨座式单轨车辆,包括至少一个车体(A),位于每一个车体(A)下方的两个转向架(B);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B)又包括转向架主构架(BX),设置在转向架主构架(BX)上的走行轮轴(1)、导向轮支架(12)、稳定轮支架(9)、悬挂装置(5)、中央牵引装置(7),位于走行轮轴(1)上的走行轮(2)和制动装置,位于导向轮支架(12)上的导向轮(3),位于稳定轮支架(9)上的稳定轮(4);
所述转向架主构架(BX)与直线电机安装架(C)连接,在直线电机安装架(C)上设置有直线电机定子(6),该直线电机定子(6)通电后与设置在轨道梁走行面上的直线电机转子(601)之间产生的电磁推力驱动车辆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电机驱动跨座式单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安装架(C)包括主横梁(C1)、前横梁(C201)和后横梁(C202)、左纵梁(C301)和右纵梁(C302);所述主横梁(C1)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C301)和右纵梁(C302)固定为一体,所述前横梁(C201)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C301)和右纵梁(C302)固定为一体,所述后横梁(C202)两端分别与左纵梁(C301)和右纵梁(C302)固定为一体;
在主横梁(C1)的顶板面上固定有直线电机安装架中央牵引装置(11),该直线电机安装架中央牵引装置(11)与转向架(B)的转向架主构架(BX)连接;
在直线电机安装架(C)的四角设置有用于保持直线电机定子(6)与直线电机转子(601)之间的间隙的橡胶关节螺旋弹簧(E);
在直线电机安装架(C)的上设置有支撑轮轴(8),该支撑轮轴(8)上设置有支撑轮(10),该支撑轮(10)用于支撑直线电机安装架(C)和保持直线电机定子(6)与直线电机转子(601)之间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电机驱动跨座式单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安装架(C)包括主横梁(C1)、前横梁(C201)和后横梁(C202)、左纵梁(C301)和右纵梁(C302);所述主横梁(C1)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C301)和右纵梁(C302)固定为一体,所述前横梁(C201)的两端分别与左纵梁(C301)和右纵梁(C302)固定为一体,所述后横梁(C202)两端分别与左纵梁(C301)和右纵梁(C302)固定为一体;
在直线电机安装架(C)的四角设置有圆锥型橡胶弹簧(D),该圆锥型橡胶弹簧(D)不仅用于保持直线电机定子(6)与直线电机转子(601)之间的间隙,所述圆锥型橡胶弹簧(D)同时具有传递电磁力至转向架(B)的转向架主构架(BX);
在直线电机安装架(C)的上设置有支撑轮轴(8),该支撑轮轴(8)上设置有支撑轮(10),该支撑轮(10)用于支撑直线电机安装架(C)和保持直线电机定子(6)与直线电机转子(601)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直线电机驱动跨座式单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B)的转向架主构架(BX)包括转向架主横梁(B01)、转向架前横梁(B02)、转向架后横梁(B03)、转向架左纵梁(B04)和转向架右纵梁(B05),所述转向架前横梁(B02)与转向架后横梁(B03)相对于转向架主横梁(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子学邬浩鑫杨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