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94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击钻,涉及电钻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机身、与机身固定的手把、可拆连接在机身上的辅助手柄、固定在机身靠近辅助手柄一端的钻头夹、与钻头夹连接的钻头以及设置在钻头周向的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设置在钻头周向的防护套筒以及固定在防护套筒靠近钻头夹一端的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与所述钻头夹螺纹连接;所述防护套筒的内壁上固定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沿着所述防护套筒的内壁周向设置,所述环形挡板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钻头穿过的避让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冲击钻的钻头处设置防护组件,减少钻孔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和飞溅的颗粒对操作人员带来的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钻
本技术涉及电钻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击钻。
技术介绍
冲击钻为双重绝缘设计,操作安全可靠,使用时不需要采用保护接地,使用单相二级插头即可,冲击钻依靠冲击和旋转来工作。冲击钻主要适用于混凝土地板、墙壁、砖块、石料、木板和多层材料上进行冲击打孔;另外还可以在木材、金属、陶瓷和塑料上进行钻孔和攻牙而配备有电子调速装备做顺、逆转等功能。授权公告号为CN20470084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锤冲击钻,该电锤冲击钻包括机身、安装在机身内的电机、连接到机身的手把以及安装于机身上并且驱动连接到电机的工具头,该电锤冲击钻还包括工具头夹具,该工具头夹具包括设置套筒、锁定圈、控制圈以及C形圈,设置套筒与锁定圈螺纹连接,锁定圈与控制圈之间通过具有第一不规则周面形状啮合,控制圈与C型圈之间通过具有第二不规则周面形状啮合。该电锤冲击钻使用的工具头夹具无需要使用外置工具就可以进行工具头的安装和拆卸,操作方便。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使用冲击钻进行钻孔操作的过程中,工具头的旋转冲击作用会使钻孔位置产生大量的粉尘,甚至还会产生飞溅的颗粒,影响环境卫生。另外这些粉尘可能会影响操作者进行操作,飞溅的颗粒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如果粉尘和颗粒进入操作者的口、鼻或眼睛中,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击钻,通过在冲击钻的钻头处设置防护组件,减少钻孔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和飞溅的颗粒对操作人员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冲击钻,包括机身、与机身固定的手把、可拆连接在机身上的辅助手柄、固定在机身靠近辅助手柄一端的钻头夹、与钻头夹连接的钻头以及设置在钻头周向的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设置在钻头周向的防护套筒以及固定在防护套筒靠近钻头夹一端的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与所述钻头夹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冲击钻进行钻孔时,随着钻孔深度的加深,粉尘与颗粒不断增多,在钻头周向设置防护套筒,产生的粉尘和颗粒进入到防护套筒中,从而减少钻孔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和飞溅的颗粒对操作人员带来的不良影响。设置螺纹套筒与钻头夹螺纹连接,便于防护套筒的更换与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套筒的内壁上固定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沿着所述防护套筒的内壁周向设置,所述环形挡板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钻头穿过的避让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护套筒的内壁上固定有环形挡板,能够减少进入到防护套筒中的粉尘进入到机身内部,堵塞机身,影响钻头的正常旋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避让孔的周向边缘均匀固定有刷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钻头在钻孔过程中,钻头上会附着粉尘,钻头经过避让孔时,刷毛能够除去钻头表面的粉尘,减少粉尘进入到机身内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套筒呈喇叭状,所述防护套筒的横截面积自靠近所述钻头夹的一端至远离所述钻头夹的一端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套筒设置成喇叭状且远离钻头夹的一端开口面积大,便于钻孔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或飞溅的颗粒进入到防护套筒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套筒的横截面积大的一端固定有弧形挡圈,所述弧形挡圈向靠近所述钻头夹的一侧内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护套筒的横截面积大的一端固定有弧形挡圈,能够减少钻孔过程中进入到防护套筒中的粉尘从防护套筒的开口处掉落,使得钻孔结束,便于清理钻孔处的周边环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套筒靠近所述弧形挡圈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出尘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弧形挡圈使得钻孔过程中进入到防护套筒中的粉尘不易从防护套筒端部清理,在防护套筒侧壁开设出尘口,粉尘能够从出尘口掉落,避免防护套筒中积聚过多粉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尘口处螺纹连接有挡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尘口处螺纹连接挡塞,钻头在旋转钻孔的过程中,能够避免进入到防护套筒中的粉尘或颗粒从出尘口处掉落。钻孔结束后或者防护套筒中积聚过多粉尘后,取出挡塞,将防护套筒中的粉尘清理出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塞位于所述防护套筒外的一端固定有旋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挡塞上固定旋钮,方便操作人员旋转旋钮,从而将挡塞从出尘口处旋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手柄上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周向均匀设置有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辅助手柄上套设橡胶套,橡胶属于绝缘材料,能够提高操作的安全性,设置的防滑纹能够增大操作人员与辅助手柄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握住辅助手柄。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使用冲击钻进行钻孔时,随着钻孔深度的加深,粉尘与颗粒不断增多,在钻头周向设置防护套筒,产生的粉尘和颗粒进入到防护套筒中,从而减少钻孔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和飞溅的颗粒对操作人员带来的不良影响。设置螺纹套筒与钻头夹螺纹连接,便于防护套筒的更换与安装;2.在防护套筒的内壁上固定有环形挡板,能够减少进入到防护套筒中的粉尘进入到机身内部,堵塞机身,影响钻头的正常旋转;3.在防护套筒的横截面积大的一端固定有弧形挡圈,能够减少钻孔过程中进入到防护套筒中的粉尘从防护套筒的开口处掉落,使得钻孔结束,便于清理钻孔处的周边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防护套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身;2、手把;3、辅助手柄;31、橡胶套;4、钻头夹;5、钻头;6、防护组件;61、防护套筒;62、螺纹;63、弧形挡圈;64、环形挡板;65、避让孔;66、刷毛;7、出尘口;71、挡塞;72、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冲击钻,包括机身1、与机身1固定的手把2、可拆连接在机身1上的辅助手柄3、固定在机身1靠近辅助手柄3一端的钻头夹4、与钻头夹4连接的钻头5以及设置在钻头5周向的防护组件6。如图1所示,防护组件6包括防护套筒61和螺纹62套筒,钻头5穿过防护套筒61且钻头5的轴线方向与防护套筒61的轴线方向一致,螺纹62套筒一端与防护套筒61固定,另一端与钻头夹4螺纹62连接,设置螺纹62套筒与钻头夹4螺纹62连接,便于防护套筒61的更换与安装。防护套筒61设置成喇叭状,防护套筒61的横截面积自靠近钻头夹4的一端至远离钻头夹4的一端逐渐增大,防护套筒61设置成喇叭状且远离钻头夹4的一端开口面积大,便于钻孔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或飞溅的颗粒进入到防护套筒61中。结合图2,防护套筒61开口面积大的一端固定有弧形挡圈63,弧形挡圈63向靠近钻头夹4的一侧内凹。在防护套筒61的横截面积大的一端固定有弧形挡圈63,能够减少钻孔过程中进入到防护套筒61中的粉尘从防护套筒61的开口处掉落,使得钻孔结束,便于清理钻孔处的周边环境。如图2所示,防护套筒61的内壁上固定有环形挡板64,环形挡板64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钻,包括机身(1)、与机身(1)固定的手把(2)、可拆连接在机身(1)上的辅助手柄(3)、固定在机身(1)靠近辅助手柄(3)一端的钻头夹(4)、与钻头夹(4)连接的钻头(5)以及设置在钻头(5)周向的防护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6)包括设置在钻头(5)周向的防护套筒(61)以及固定在防护套筒(61)靠近钻头夹(4)一端的螺纹(62)套筒,所述螺纹(62)套筒与所述钻头夹(4)螺纹(6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钻,包括机身(1)、与机身(1)固定的手把(2)、可拆连接在机身(1)上的辅助手柄(3)、固定在机身(1)靠近辅助手柄(3)一端的钻头夹(4)、与钻头夹(4)连接的钻头(5)以及设置在钻头(5)周向的防护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6)包括设置在钻头(5)周向的防护套筒(61)以及固定在防护套筒(61)靠近钻头夹(4)一端的螺纹(62)套筒,所述螺纹(62)套筒与所述钻头夹(4)螺纹(6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筒(61)的内壁上固定有环形挡板(64),所述环形挡板(64)沿着所述防护套筒(61)的内壁周向设置,所述环形挡板(64)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钻头(5)穿过的避让孔(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65)的周向边缘均匀固定有刷毛(6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云施伟刘丹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精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