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具有粉尘收集功能的冲击钻。包括冲击钻主体以及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钻主体端部的转头外侧套装有具有伸缩功能的TPU膜框架,所述转头根部外侧的TPU膜框架与冲击钻主体密封连接,所述转头头部四周的TPU膜框架设置有柔性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轻便,便于携带,粉尘收集效果好,可有效解决冲击钻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粉尘带来的影响。
A percussion drill with dust collec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粉尘收集功能的冲击钻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具有粉尘收集功能的冲击钻。
技术介绍
现存施工过程中,冲击钻使用时所产生的大量粉尘,存在污染室内空气环境、危害施工人员健康、施工后难以打扫等问题。现存的粉尘收集方法,存在收集效果不佳,收集材料为一次性材料,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需要具有集粉尘收集与钻孔两功能于一身,一体化的冲击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具有粉尘收集功能的冲击钻。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粉尘收集功能的冲击钻,包括冲击钻主体1以及转头,所述冲击钻主体1端部的转头外侧套装有具有伸缩功能的TPU膜框架2,所述转头根部外侧的TPU膜框架2与冲击钻主体1密封连接,所述转头头部四周的TPU膜框架2设置有柔性密封圈5。所述TPU膜框架左右两侧设有圆形凹槽,用于放置柔性密封圈和子连接件,中间部分设有管状槽位,用于放置支撑弹簧,所述冲击钻主体,与母连接件一体成型。所述柔性密封圈和子连接件与TPU膜框架圆形凹槽之间用均匀涂抹的强力胶加强连接,并由限位绳连接,以限定柔性密封圈和子连接件之间的最大距离。柔性密封圈厚度应略大于TPU莫框架预留圆形凹槽深度,子连接件上有四个凸起,能够与母连接件相配合。所述支撑弹簧放置在TPU膜框架预留的管状槽位内,且两端分别固定在柔性密封圈和子连接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装置轻便,便于携带,粉尘收集效果好,可有效解决冲击钻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粉尘带来的影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粉尘收集部分主视图。图4是粉尘收集部分左视图。图5是粉尘收集部分右视图。图6是母连接件主视图。图7是母连接件左视图。图8是子母连接件连接后主视图。图示标识说明:1-冲击钻主体、2-TPU膜框架、3-支撑弹簧、4-限位绳、5-柔性密封圈、6-子连接件、7-母连接件、8-粉尘收集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8。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粉尘收集功能的冲击钻,包括冲击钻主体1以及转头,所述冲击钻主体1端部的转头外侧套装有具有伸缩功能的TPU膜框架2,所述转头根部外侧的TPU膜框架2与冲击钻主体1密封连接,所述转头头部四周的TPU膜框架2设置有柔性密封圈5。所述TPU膜框架2左右两侧设有圆形凹槽,用于放置柔性密封圈5和子连接件6,中间部分设有管状槽位,用于放置支撑弹簧3,所述冲击钻主体1,与母连接件7一体成型。所述柔性密封圈5和子连接件6与TPU膜框架2圆形凹槽之间用均匀涂抹的强力胶加强连接,并由限位绳4连接,以限定柔性密封圈5和子连接件6之间的最大距离。柔性密封圈5厚度应略大于TPU莫框架2预留圆形凹槽深度,子连接件6上有四个凸起,能够与母连接件7相配合。所述支撑弹簧3放置在TPU膜框架2预留的管状槽位内,且两端分别固定在柔性密封圈5和子连接件6。包括冲击钻主体1、TPU膜框架2、支撑弹簧3、限位绳4、柔性密封圈5、子连接件6、母连接件7、粉尘收集腔8。未使用时,限位绳4保证支撑弹簧2在具有规定方向的初弯曲。当冲击钻工作时,柔性密封圈5抵在墙表面,保证粉尘收集腔8的密封性。随着钻头向墙内深入,支撑弹簧3被动发生变形,TPU膜框架2随之变形,使得粉尘收集腔8变短变粗,能够配合钻头外露尺寸的变化。使用完成后,握住子连接件6,旋转适当角度,使其与母连接件7脱离,方便清理粉尘收集腔8内的粉尘。本技术各部件的连接关系为:冲击钻主体1与母连接件7之间为一体成型。子连接件6通过其四个凸起,插入母连接件7所对应的四个凹槽内,并沿母连接件7凹槽内滑道旋转一定角度后锁定,反向旋转相同角度后即可分离子连接件6与母连接件7。子连接件6嵌在TPU膜框架2预留的圆形凹槽内,并用均匀涂抹的强力胶粘连固定。支撑弹簧3放置在TPU膜框架2预留的管状槽位内,两端分别固定在柔性密封圈5和子连接件6上。限位绳4固定在柔性密封圈5和连接件6上。柔型密封圈嵌在TPU膜框架2预留的圆形凹槽内,并用强力胶粘连固定。如图1、图2、图8所示。母连接件7与冲击钻主体1一体成型。粉尘收集装置通过将子连接件6上的凸起插入母连接件7的凹槽内,并沿轨道旋转一定角度后锁定,与母连接件7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在使用完毕后,反向旋转相同角度即可分离子连接件6与母连接件7,方便清理粉尘收集腔8内的粉尘。如图3、图4、图5所示。柔性密封圈5嵌在TPU膜框架2预留的圆形凹槽内,并用均匀涂抹在两者间的强力胶加以固定,柔性密封圈5在冲击钻工作时贴在墙面上,使得粉尘收集腔8封闭,增强粉尘收集效果。支撑弹簧3放置在TPU膜框架2预留的管状槽位内,两端分别固定在柔性密封圈5和子连接件6上,支撑起粉尘收集腔8内部空间,并在冲击钻钻头向墙内推进时,随钻头外露部分减小而变形,使得粉尘收集腔8变短变粗,配合钻头外露尺寸减小,以达到更好的粉尘收集效果。限位绳4固定在柔性密封圈5和子连接件6上,在冲击钻未使用时,限制柔性密封圈5和子连接件6之间的最大距离,以保证支撑弹簧3具有规定方向的初弯曲,能够撑起粉尘收集腔8,并在使用时按预定方向发生变形。子连接件6设有四个凸起,嵌在TPU膜框架2预留的圆形凹槽内,并用均匀涂抹在两者间的强力胶加以固定。子连接件6通过凸起与母连接件7连接,将粉尘收集装置与冲击钻集成一个整体。如图6、图7所示。母连接件设有四个凹槽,凹槽中设有滑道,用于与子连接件6连接并锁定,从而将整个装置连成一个整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粉尘收集功能的冲击钻,包括冲击钻主体(1)以及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钻主体(1)端部的转头外侧套装有具有伸缩功能的TPU膜框架(2),所述转头根部外侧的TPU膜框架(2)与冲击钻主体(1)密封连接,所述转头头部四周的TPU膜框架(2)设置有柔性密封圈(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粉尘收集功能的冲击钻,包括冲击钻主体(1)以及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钻主体(1)端部的转头外侧套装有具有伸缩功能的TPU膜框架(2),所述转头根部外侧的TPU膜框架(2)与冲击钻主体(1)密封连接,所述转头头部四周的TPU膜框架(2)设置有柔性密封圈(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粉尘收集功能的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TPU膜框架(2)左右两侧设有圆形凹槽,用于放置柔性密封圈(5)和子连接件(6),中间部分设有管状槽位,用于放置支撑弹簧(3),所述冲击钻主体(1),与母连接件(7)一体成型。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发明,高焕翔,何宇康,郭建飞,张彪,曹中山,常志璐,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