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诗悦专利>正文

一种漂移板板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769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漂移板板面,包括板面,支架,轮子;其中板面与轮子通过支架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面为“菱形”结构,其触地边为两条对角的直边;所述直边的加工角度为13.5‑16°;所述板面的背部设有加强筋;所述板面背部边沿设有外圈加强筋,在板面的左右两侧连通的设有连通加强筋,板面上由中部至边沿设有设有弧形加强筋,外圈加强筋、连通加强筋和弧形加强筋交错分布;所述板面上设有两个与支架固定连接的固定孔;所述板面上的边缘加强筋低于连通加强筋和弧形加强筋;该板面通过将落地边以一定角度加工为直边结构,能够有效增强漂移板的稳定性,其次,通过仿生式的追加布置加强筋的结构,能够使漂移板的板面承力情况更加强大。

A kind of drift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移板板面
本技术涉及运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漂移板板面。
技术介绍
漂移板最先由美国的极限运动者RyanFarrelly于2004年专利技术,最初灵感来自于滑板高山速降运动,于是漂移板便变成了陆上的速降运动。是全球最轻、最小的滑板,体积小、材质轻,能随身携带到任何地方。美国极限爱好者RyanFarrelly用了他的Skateboard下面安装了直线四个轮子专利技术了现在的漂移板是为了冲山。随后,漂移板不断的大众化,其小巧的外观、极强的可玩性、刺激的玩儿法迅速在年轻人群中火爆,尤其是在高校校园内,有专门成立的漂移板社团,也有相应的比赛项目,要求的就是花式玩法的多样性与成功率。漂移板的可玩性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由于其小巧的体积使得漂移板爱好者能够在其上完成多种不同的、高难度的动作,如:勾板、翻板、踢板等系列动作,但是这一类动作都并非是每次都能够成功,其要求的动作技巧是非常高的,而传统的板面为无棱角的长方形板面结构,在其在完成高难度的勾板动作、踢板等动作时,由于漂移板在翻转的过程中板面与底面接触为点接触,其随机性较强,非常的不稳定,而动作能否完成,主要是板面与地面接触时的稳定性,因此,即使很多专业的玩者也无法保证,某一动作的成功率,随机性较强,而对于一般入门级别的爱好者来说,想要学习花式动作,更是非常困难。其次,由于在小小的板面上要承受的重力较大(爱好者跳起来再落下去的重力),因此经常出现板面断裂、变形、弯折的问题发生,即使是品牌的漂移板(非山寨)也不例外,而针对这一问题,目前的有部分厂家是在板面添加加强筋,从而增大板面的受力情况,但是在学习漂移板的过程中是是属于暴力学习(既入门学者对于其自身平衡度、力度把握能力差,对于漂移板的质量要求更大),板面会依然存在裂纹,变形,裂纹会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若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漂移板散架,很容易对使用者造成崴脚、砸脚(砸脚痛感强烈)的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漂移板板面,该板面通过将落地边以一定角度加工为直边结构,能够有效增强漂移板的稳定性,从而提升完成动作的成功率,使得漂移板爱好者能够更加容易、更高效率的完成难度动作;其次,通过仿生式的追加布置加强筋的结构,能够使漂移板的板面承力情况更加强大,不易断裂、弯曲变形、相较于其他结构,其拥有更加结实的板面,在台阶受到巨大冲击力时,如蹬跳下台阶,也能够承受起其给予的强大外力。一种漂移板板面,包括板面,支架,轮子;其中板面与轮子通过支架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面为“菱形”(属于异型板面)结构,其触地边为两条对角的直边;所述直边的加工角度为13.5-16°;所述板面的背部设有加强筋;所述板面背部边沿设有外圈加强筋,在板面的左右两侧连通的设有连通加强筋,板面上由中部至边沿设有设有弧形加强筋,外圈加强筋、连通加强筋和弧形加强筋交错分布;所述板面上设有两个与支架固定连接的固定孔;所述板面上的边缘加强筋低于连通加强筋和弧形加强筋,且平缓过渡。优选地,所述板面为以中心线对称的八边形结构,且直边的加工角度为15°。优选地,所述板面上的固定孔以板面中点对称,固定孔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5°。优选地,所述板面的利边倒钝,无明显棱角。优选地,所述板面的厚度为3.5-5.5mm的7075、6061铝合金等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高强度,通过仿生式的加工加强筋,能够大幅提升本板面的承受强度,使得在使用漂移板的过程中,即使在完成高难度动作时,也不会发生断裂、变形等问题,消除由于板面设计问题引起的安全隐患,对于易损件来说(易损件包括轴承、板面、轮子),通过技术改进使其、实用寿命更加长久,不易耗损;第二:通过对板面的触地边进行15°的直边设计,能够使板面在起转、落地时,均能够稳定且方向一致稳定的落地,其与底面接触是线与面(地面)的接触,而传统的是点与面(地面)的接触,因此本申请在完成高难度动作时,能够有效提升动作完成成功率;第三:板面上加工两组孔位,使得板面开孔更加开孔量少,其强度也能够得到保障;第四,板面的可控性增强,为新动作的出现提供了更大可能;第五,在完成勾板类、踢板类动作时,板面的直边与地面接触(属于线与面的接触)增加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动作的成功率,增加了动作的可控程度,做动作简单更加简单,大大提高了踢板系列、勾板系列动作的成功率;第六,加强筋的合理布局大大增了板面强度,对板面的受力分散了暴力蹬跳对板面的力,延长板面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板面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板面背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板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直边与固定孔参数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板面触地边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板面1,触地边1-1,外圈加强筋1-2,连通加强筋1-3,弧形加强筋1-4,固定孔1-5,支架2,轮子3。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6,一种漂移板板面,包括板面1,支架2,轮子3;其中板面1与轮子3通过支架2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本技术中,板面1为“菱形”(异型板面)结构,更具体的说其为以中心线对称的八边形结构,其触地边1-1为两条对角的直边,且直边的加工角度(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5°;板面1的背部固定有加强筋,具体可以采用cnc加工的方式、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还可以通过铣床加工。其中,板面1背部边沿设有外圈加强筋1-2,在板面1的左右两侧连通的设有连通加强筋1-3(上下对称分布),板面1上由中部至边沿设有设有弧形加强筋1-4,其中在板面1的前后侧分别设有两条弧形加强筋1-4,在这一方向上承受的应力较大;外圈加强筋1-2、连通加强筋1-3和弧形加强筋1-4交错分布;板面1上设有两个与支架2固定连接的固定孔1-5,固定孔1-5以板面1中点对称,固定孔1-5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5°,与触地边1-1的直边保持完全一致(既直线ab的倾角等于直线cd的倾角,如图5所示);在板面1上的边缘加强筋低于连通加强筋1-3和弧形加强筋1-4,且平缓过渡,加强筋的。在本技术中,考虑到漂移板需要频繁的与手部接触,为保护手部,需将板面1的利边倒钝,无明显棱角。在本技术中,板面1的厚度为5mm,由7075、6061铝合金等材料制成。本技术在实施时,与传统的漂移板无异,在漂移板放置在底面时,与底面接触的是一条直线加轮子,而非一个点(传统的为点接触)加轮子,因此本申请的稳定性更高,在完成高难度动作时,其成功率更高;其次,通过有序、仿生形式的设计加强筋,能够有效提升承受应力的上限,使得板面1更加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漂移板板面,包括板面,支架,轮子;其中板面与轮子通过支架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面为“菱形”结构,其触地边为两条对角的直边;所述直边的加工角度为13.5-16°;所述板面的背部设有加强筋;/n所述板面背部边沿设有外圈加强筋,在板面的左右两侧连通的设有连通加强筋,板面上由中部至边沿设有设有弧形加强筋,外圈加强筋、连通加强筋和弧形加强筋交错分布;所述板面上设有两个与支架固定连接的固定孔;所述板面上的边缘加强筋低于连通加强筋和弧形加强筋,且平缓过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移板板面,包括板面,支架,轮子;其中板面与轮子通过支架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面为“菱形”结构,其触地边为两条对角的直边;所述直边的加工角度为13.5-16°;所述板面的背部设有加强筋;
所述板面背部边沿设有外圈加强筋,在板面的左右两侧连通的设有连通加强筋,板面上由中部至边沿设有设有弧形加强筋,外圈加强筋、连通加强筋和弧形加强筋交错分布;所述板面上设有两个与支架固定连接的固定孔;所述板面上的边缘加强筋低于连通加强筋和弧形加强筋,且平缓过渡。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诗悦
申请(专利权)人:廖诗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