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心洲专利>正文

生物电磁波发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7550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电磁波发射器,以壳体作为基体,通过壳体、发射板以及面板围成生物电磁波的增强发射腔,当生物电磁波由生物电磁波输入口进入到壳体内后,会因与发射板碰撞,产生反射,反射后发生方向改变,与其他生物电磁波汇集后再与发射板碰撞,反射后再次发生方向改变,再与其他生物电磁波汇集,因此,生物电磁波与发射板每碰撞反射一次,其强度就增强一次,直至最终从面板上的生物电磁波发射孔发射,完成生物电磁波的增强发射;此外,该发射器可以满足生物体不同表面积和形状的需要,达到最大辐射面积,提升保健效果,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电磁波发射器
本技术公开涉及生物电磁波应用的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电磁波发射器。
技术介绍
经过国内专家学者的多次试验,已经证明了生物电磁波(生物微波)的存在,并且近年来已经将生物电磁波应用于医疗和生物康复等多领域,比如心、脑电波的检测。目前,生物电磁波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生物电磁波收集器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向外辐射出的生物电磁波进行采集,并输送到生物电磁波发射器中进行发射,以作用到生物受体,实现部分病灶的理疗。目前,国家已经批准有关专利和补偿生物信息能量服务的营业执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受被采集植物数量以及生物电磁波收集器的性能影响,导致采集到的生物电磁波强度有限,再输送到生物电磁波发射器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损耗,而现有的生物电磁波发射器只能实现生物电磁波的等强度输出,无法实现生物电磁波的强度增强,因而生物电磁波发射器发射出的生物电磁波强度较小,导致病灶的理疗周期长,而且受现有发射器结构限制,无法将发射器制作成大面积,导致辐射病灶的面积不够,进一步延长了病灶的康复周期。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新型的生物电磁波发射器,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电磁波发射器,以至少解决现有生物电磁波发射器只能实现输入生物电磁波的接收和发射,无法实现生物电磁波强度增强以及辐射面积小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生物电磁波发射器,该发射器包括:壳体、发射板以及面板;所述壳体一端敞口,在所述壳体敞口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生物电磁波输入口;所述发射板为波纹板,所述发射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生物电磁波输入口的下方,且所述发射板相对所述壳体的敞口端端面平行设置;所述面板上均布有生物电磁波发射孔,所述面板封堵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敞口端,与所述发射板以及壳体围成生物电磁波的增强发射腔。优选,所述壳体为非磁性金属制造壳体;或者在所述壳体的表面电镀或喷涂有非磁性金属层。进一步优选,所述发射板为表面光滑的非磁性金属制发射板;或者在所述发射板的表面电镀或喷涂有非磁性金属层。进一步优选,所述发射板中每个波纹单元的夹角均为α,且80°<α<110°。进一步优选,所述面板为硬质塑胶面板或非磁性金属面板,且所述面板上生物电磁波发射孔的孔径为0.1~2.0mm。进一步优选,所述壳体敞口端的四周均设置有水平向内延伸的连接板,所述面板的四周分别与所述壳体上的连接板固定连接,进而将所述壳体的敞口端封堵。本技术提供的生物电磁波发射器,以壳体作为基体,通过壳体、发射板以及面板围成生物电磁波的增强发射腔,当生物电磁波由生物电磁波输入口进入到壳体内后,会因与发射板碰撞,产生反射,由于发射板采用的为波纹板,其上设置有多个波纹单元,因此,生物电磁波与发射板中某一波纹单元碰撞,反射后会发生方向改变,与其他生物电磁波汇集后再与发射板中的另一波纹单元碰撞,反射后再次发生方向改变,再与其他生物电磁波汇集,因此,生物电磁波与发射板每碰撞反射一次,其强度就增强一次,直至最终从面板上的生物电磁波发射孔发射,完成生物电磁波的增强发射。本技术提供的生物电磁波发射器,不仅可以实现生物电磁波的发射,而且还可以起到生物电磁波强度增强的功能,提高生物电磁波的作用效果,同时其结构简单,可按照需要扩大壳体敞口端的端口,进而实现增加辐射病灶的范围,而且还可以根据人体不同曲面,做成与人体表面相吻合的几何性状,增加疗效,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的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电磁波发射器的结构意图;图2为图1沿AA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生物电磁波发射器的结构意图;图4为图3沿BB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为解决现有生物电磁波发射器只能实现输入生物电磁波的接收和发射,无法实现生物电磁波强度增强以及增加辐射强度和扩大辐射面积及适合不同曲面的问题,本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生物电磁波发射器,具体可参见图1~图4,该生物电磁波发射器,主要由壳体1、发射板2以及面板3构成,其中,壳体1一端敞口,在壳体1敞口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生物电磁波输入口11,发射板2为波纹板,其上有多个依次连接的波纹单元,上述发射板2通过铆钉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位于生物电磁波输入口11的下方,且发射板2相对壳体1的敞口端端面平行设置,面板3上均布有生物电磁波发射孔31,面板3通过自攻钉封堵安装于壳体1的敞口端,与发射板2以及壳体1围成生物电磁波的增强发射腔。上述生物电磁波发射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成各种形状,而该生物无电磁波发射器的具体形状呈现主要取决于壳体的形状,其中,图1、图3分别对应于实验中所涉及的两款不同形状的生物电磁波发射器,图1为立方体,图3为被截掉一侧的圆柱形,当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两种形状,图1、图3仅作为示例。实验中发现:生物电磁波发射器的材质对于生物电磁波的损耗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下为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实验最终选定个各部件材质,壳体1为非磁性金属制造壳体,或者在壳体1的表面电镀或喷涂有非磁性金属层,发射板2为表面光滑的非磁性金属制发射板,或者在发射板2的表面电镀或喷涂有非磁性金属层,面板3为硬质塑胶面板或非磁性金属面板,且面板3上生物电磁波发射孔31的孔径为0.1~2.0mm。为了方便面板3与壳体1之间的安装,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参见图1、图3,在壳体1敞口端的四周均设置有水平向内延伸的连接板12,面板3的四周分别与壳体1上的连接板12通过自攻钉固定连接,进而将壳体1的敞口端封堵,完成二者之间的连接。发射板2中波纹单元的夹角角度决定了生物电磁波在由壳体、发射板以及面板围成的生物电磁波增强发射腔内反射以及汇集强度增强的次数,影响由该生物电磁波发射器最终发射出的生物电磁波强度,实验发现:当将发射板2中波纹单元的夹角角度α设计为80°~110°时,其对于生物电磁波的增强效果最佳。上述生物电磁波发生器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物电磁波由生物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电磁波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发射板(2)以及面板(3);/n所述壳体(1)一端敞口,在所述壳体(1)敞口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生物电磁波输入口(11);/n所述发射板(2)为波纹板,所述发射板(2)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位于所述生物电磁波输入口(11)的下方,且所述发射板(2)相对所述壳体(1)的敞口端端面平行设置;/n所述面板(3)上均布有生物电磁波发射孔(31),所述面板(3)封堵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敞口端,与所述发射板(2)以及壳体(1)围成生物电磁波的增强发射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电磁波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发射板(2)以及面板(3);
所述壳体(1)一端敞口,在所述壳体(1)敞口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生物电磁波输入口(11);
所述发射板(2)为波纹板,所述发射板(2)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内,位于所述生物电磁波输入口(11)的下方,且所述发射板(2)相对所述壳体(1)的敞口端端面平行设置;
所述面板(3)上均布有生物电磁波发射孔(31),所述面板(3)封堵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敞口端,与所述发射板(2)以及壳体(1)围成生物电磁波的增强发射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电磁波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非磁性金属制造壳体;或者在所述壳体(1)的表面电镀或喷涂有非磁性金属层。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心洲袁家锋
申请(专利权)人:袁心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