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灸温度可调的艾灸盒,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套接的内筒体、外筒体以及调节部,内筒体的下端位于外筒体的下部,其中,内筒体设为一端开口的圆柱筒状结构,其另一端通过透气隔膜密封;内筒体内且靠近开口位置设有夹持部,用于夹持艾灸用的艾绒;外筒体设为两端均开口的圆柱筒状结构,其一端固接吸附部,吸附部用于吸附在人体的施灸位置;外筒体的筒壁上且靠近吸附部位置间距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呈周向布置;调节部上周向设有若干调节孔,且调节孔呈间距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从上下两端调节施灸温度的目的,实用性强,可广泛应用于理疗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灸温度可调的艾灸盒
本技术涉及理疗装置
,具体是指一种施灸温度可调的艾灸盒。
技术介绍
根据现有技术可知,艾灸是通过点燃艾叶制作成的艾绒、艾条以及艾柱等,对人体穴位进行热治疗的中医理疗技术。具体原理是,通过艾叶燃烧产生热量并以热辐射的方式来对人体需要治疗的部位进行热熏蒸,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随着人们对养生的逐渐重视,中医治疗例如艾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现有燃烧艾叶用的艾灸盒只能实现容纳艾绒的功能,不能对艾绒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调节,进而在使用时可能存在灼伤皮肤或者温度较低使得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且艾绒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烟雾,从而影响了治疗者的感受,也给理疗师带来了一定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施灸温度可调、且能对艾绒燃烧产生的烟雾进行吸附的艾灸盒。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施灸温度可调的艾灸盒,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套接的内筒体、外筒体以及调节部,所述内筒体的下端位于外筒体的下部,其中,所述内筒体设为一端开口的圆柱筒状结构,其另一端通过透气隔膜密封;所述内筒体内且靠近开口位置设有夹持部,用于夹持艾灸用的艾绒;所述外筒体设为两端均开口的圆柱筒状结构,其一端固接吸附部,所述吸附部用于吸附在人体的施灸位置;所述外筒体的筒壁上且靠近吸附部位置间距设有散热孔,且所述散热孔呈周向布置;所述调节部上周向设有若干调节孔,且所述调节孔呈间距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设为上下开口的管状结构,且所述调节部上端位于散热孔上部,所述调节部下端位于散热孔的下部,所述调节部的高度小于外筒体的高度;所述调节孔与散热孔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设为至少两个,且所述滤网呈间距设置,每两个所述滤网之间设有艾绒。进一步地,所述滤网的外径等于内筒体的内径,在所述滤网的中间位置设有点燃艾绒用的操作孔。进一步地,所述吸附部所在平面与外筒体相互垂直,并与外筒体一体成型;所述吸附部设为长方形结构,且所述长方形的四角部分均设为内凹弧形。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体包括独立式的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位于下筒体的上部,所述吸附部设于上筒体上。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体上端设有向内延伸的卷边部,用于使得夹持部稳定固定在内筒体的内壁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调节部以及调节部上的调节孔,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艾灸温度的目的,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而且,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设置了下筒体,从而能够实现从上下两端调节施灸温度的目的,灵活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施灸温度可调的艾灸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施灸温度可调的艾灸盒中内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施灸温度可调的艾灸盒中内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种施灸温度可调的艾灸盒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4,一种施灸温度可调的艾灸盒,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套接的内筒体1、外筒体2以及调节部3,内筒体1下端位于外筒体2的下部,其中,内筒体1设为一端开口的圆柱筒状结构,其另一端通过透气隔膜4密封;内筒体1内且靠近开口位置设有夹持部5,用于夹持艾灸用的艾绒;外筒体2设为两端均开口的圆柱筒状结构,其一端固接吸附部21,吸附部21用于吸附在人体的施灸位置;外筒体2的筒壁上且靠近吸附部21位置间距设有散热孔22,且散热孔22呈周向布置;调节部3上周向设有若干调节孔31,且调节孔31呈间距设置。在使用本技术进行治疗时,先将夹持部5从内筒体1上拿掉,而后将施灸用的艾绒放置到夹持部5上,将夹持部5固定到内筒体1上,点燃艾绒,而后将本装置放置到待施灸位置,并通过外筒体2上的吸附部21吸附到施灸位置的周边,从而将本装置稳定固定在施灸位置,在施灸过程中产生的艾烟在上升的过程中通过内筒体上的透气隔膜4吸附,透气隔膜4采用现有技术常见的透气性且对气体具有吸附作用的材质即可。在施灸的过程中,如果被施灸者反应施灸的温度偏高,则有,旋转调节部3,使得调节部3上的调节孔31以最多数量的方式与外筒体2上的散热孔21对应,即散热孔21与调节孔31的中心线共线,从而使得艾绒燃烧产生的一部分热量按照散热孔21到调节孔31再到外部的顺序运动到外部,降低施灸位置的得热量,从而满足施灸者的温度要求;而且,为了提交调节的效果,可通过旋转内筒体1的方式来进一步降低施灸温度,具体操作为:当需要降低施灸温度时,通过握持内筒体1下部位置,并向着远离人体皮肤的方向移动,此时,燃烧着的艾绒所在位置与人体皮肤位置较远,从而能够起到降低得热量的目的。当需要提高施灸位置的温度时,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向着靠近施灸位置的方向旋转移动内筒体1,二是旋转外筒体2,使得散热孔22的中心线与调节部3上的调节孔31的中心线不共线,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施灸温度。调节部3设为上下开口的管状结构,且调节部3上端位于散热孔21上部,调节部3下端位于散热孔21的下部,调节部3的高度小于外筒体2的高度,调节孔31与散热孔21一一对应。在加工制作时,可将调节孔31的直径设置的与散热孔21的相等,也可以大于散热孔21的直径,当将调节孔31的位置设置的与散热孔21的一一对应时,则可以达到最大的散热效果以及最小的散热量。当二者的中心线一一对应时,散热量最大,当二者均不对应时,达到的散热量最小。夹持部5包括滤网51,滤网51设为至少两个,且滤网51呈间距设置,每两个滤网51之间设有艾绒。滤网51的外径等于内筒体1的内径,在滤网51的中间位置设有点燃艾绒用的操作孔511。滤网51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铁丝网或者钢丝网即可,且将滤网51设置为圆形,其外径等于或者稍大于内筒体1的内径,使得滤网51能够卡在内筒体1内壁上,且能够在安装艾绒时拿下来;也可以将滤网5固定在内筒体1上,并将艾绒提前放置到滤网5之间。当使用的本技术艾绒在滤网5之间时,通过操作孔511来点燃艾绒,进而继续后续的操作步骤。吸附部21所在平面与外筒体2相互垂直,并与外筒体2一体成型;吸附部21设为长方形结构,且长方形的四角部分均设为内凹弧形。在使用时,通过吸附部21直接将本装置扣在待施灸位置即可,从而达到艾灸的目的。外筒体2包括独立式的上筒体22和下筒体23,上筒体22位于下筒体23的上部,吸附部21设于上筒体22上。在需要调节艾绒距离人体皮肤的位置时,需要旋转内筒体1,此时,可以拿下下筒体23,使得内筒体1暴露在外部的部分更多,便于握持。内筒体1上端设有向内延伸的卷边部,用于使得夹持部5稳定固定在内筒体1的内壁上。卷边部即为端部向内延伸并贴合在内筒体1内壁上的结构,起到一定的阻挡夹持部5下降的目的,使得艾绒稳定固定在某一位置。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灸温度可调的艾灸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套接的内筒体、外筒体以及调节部,所述内筒体的下端位于外筒体的下部,其中,/n所述内筒体设为一端开口的圆柱筒状结构,其另一端通过透气隔膜密封;所述内筒体内且靠近开口位置设有夹持部,用于夹持艾灸用的艾绒;/n所述外筒体设为两端均开口的圆柱筒状结构,其一端固接吸附部,所述吸附部用于吸附在人体的施灸位置;所述外筒体的筒壁上且靠近吸附部位置间距设有散热孔,且所述散热孔呈周向布置;/n所述调节部上周向设有若干调节孔,且所述调节孔呈间距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灸温度可调的艾灸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套接的内筒体、外筒体以及调节部,所述内筒体的下端位于外筒体的下部,其中,
所述内筒体设为一端开口的圆柱筒状结构,其另一端通过透气隔膜密封;所述内筒体内且靠近开口位置设有夹持部,用于夹持艾灸用的艾绒;
所述外筒体设为两端均开口的圆柱筒状结构,其一端固接吸附部,所述吸附部用于吸附在人体的施灸位置;所述外筒体的筒壁上且靠近吸附部位置间距设有散热孔,且所述散热孔呈周向布置;
所述调节部上周向设有若干调节孔,且所述调节孔呈间距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灸温度可调的艾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设为上下开口的管状结构,且所述调节部上端位于散热孔上部,所述调节部下端位于散热孔的下部,所述调节部的高度小于外筒体的高度;所述调节孔与散热孔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灸温度可调的艾灸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军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蕲春艾美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