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艳艳专利>正文

腰椎生理曲度恢复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65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腰椎生理曲度恢复仪,包括底座、上下移动床板、前后移动床板,还包括前床板、移动臂、纵臂、横臂、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所述上下移动床板安装在上下移动机构上,上下移动机构固定在下方的底座上;所述前后移动床板安装在前后移动机构上,前后移动机构固定在下方底座上;所述前床板固定在上下移动床板上;所述底座侧边固定纵臂,在纵臂上固定有横臂,所述移动臂通过移动臂移动机构安装在横臂上,所述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安装在移动臂上,所述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位于前后移动床板上方,前后移动床板位于上下移动床板上方,前床板位于前后移动床板前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机械恒力使错位的腰椎复位。

Lumbar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recovery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腰椎生理曲度恢复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地说是腰椎生理曲度恢复仪。
技术介绍
人体脊柱分四个生理曲度,颈曲,胸曲,腰曲,骶曲。从侧面看,四个曲度呈S型,颈曲腰曲向前,胸曲骶曲向后。生理曲度存在就是发育正常,医学行业称之为曲度正常。曲度一词涵盖并不限于以下方面:曲度变直、曲度反弓、曲度反弓、曲度正常、曲度变浅、曲度略变直。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椎正常生理曲度、颈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椎生理曲度反弓。腰椎生理曲度变浅、胸椎生理曲度反弓、腰椎生理曲度稍直、腰椎生理曲度略变直。腰椎间盘髓核突出(膨出)所致腰及下肢疼痛麻木在中老年中发病率较高,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近几年趋年轻化。其主要原因是:工作姿势及生活习惯不良、外伤、按摩手法错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先天性疾病等使腰椎生理曲度发生改变,腰椎间盘受力不均致髓核突出(膨出),压迫神经。保守办法:如推拿、理疗、膏药、牵引、热敷等,应用较多。推拿手法不妥易致病情加重。与本专利技术创造最接近的技术有:背部机械按摩等器械。它的主要技术特征是:利用机械带动球形物体转动反复按摩背部皮肤肌肉,作用广泛,无针对性,盲按不精准,压力靠自身重量不能设定。申请号:201711027961.1提供一种腰椎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床、立柱、第一连接横臂、第二连接横臂、左复位臂以及右复位臂,其中,立柱下端固定在复位床一侧,第一连接横臂一端通过固定孔和固定孔紧固螺栓可移动的连接在立柱上,所述右复位臂连接在第一连接横臂上,所述左复位臂通过第二连接横臂连接在右复位臂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腰椎生理曲度恢复仪,压力感受器作用于凸出的腰椎,精准定位,可以设定机械反复按压力量,用力恒定。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腰椎生理曲度恢复仪,包括底座、上下移动床板、前后移动床板,还包括前床板、移动臂、纵臂、横臂、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所述上下移动床板安装在上下移动机构上,上下移动机构固定在下方的底座上;所述前后移动床板安装在前后移动机构上,前后移动机构固定在下方底座上;所述前床板固定在上下移动床板上;所述底座侧边固定纵臂,在纵臂上固定有横臂,所述移动臂通过移动臂移动机构安装在横臂上,所述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安装在移动臂上,所述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位于前后移动床板上方,前后移动床板位于上下移动床板上方,前床板位于前后移动床板前方;所述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包括压力箱、打气泵、压力传导总管、压力感受器、压力传导支管、压力表;所述打气泵、压力传导总管均固定在压力箱内,压力箱外壁固定在移动臂上,所述打气泵连接压力传导总管,所述压力感受器包括第一压力感受器、第二压力感受器、第三压力感受器,所述第一压力感受器、第三压力感受器结构相同并对称式位于第二压力感受器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压力感受器、第二压力感受器、第三压力感受器通过各自的气动伸缩杆连接压力传导总管;压力传导总管通过压力传导支管连接压力表。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包括同步电机、螺套、螺柱,所述螺套、螺柱相配合安装,即螺柱通过自身外螺纹与螺套的内螺纹丝扣式旋转连接,螺套上端与上下移动床板下表面固定,螺柱下端连接同步电机输出端,同步电机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前后移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第二齿条、导向支撑柱、导向槽、导向轮;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在前后移动床板下表面,第二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所述导向支撑柱上端与前后移动床板下表面固定,导向支撑柱下端连接导向轮,所述导向槽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导向轮运行在导向槽内。所述前床板通过前床板固定架固定在下方底座上;所述前床板开设呼吸孔,前床板前端还设置束臂套。所述纵臂和横臂均被保护在护箱内。所述移动臂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横臂齿条,所述横臂齿条固定在横臂上或者横臂直接开设成齿条结构,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移动臂,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横臂齿条相啮合;所述移动臂左端开设导向孔,横臂穿行在导向孔内。所述第一压力感受器、第二压力感受器、第三压力感受器均为按摩乳胶轮,所述第一压力感受器、第三压力感受器为单轮结构,第二压力感受器为双轮结构。所述移动臂右端设置控制箱,控制箱内安装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电源、储存器、触屏显示器或控制面板,所述电源、储存器、触屏显示器或控制面板均电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的打气泵,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的压力变送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上下移动机构的同步电机,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移动臂移动机构的第一电机,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前后移动机构的第二电机,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压力表的压力传感器,压力表固定在控制箱外壁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压力感受器作用于凸出的腰椎,精准定位,可以设定力量,力量恒定,安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腰椎生理曲度恢复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腰椎生理曲度恢复仪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下移动床板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前后移动床板前后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控制装置电路原理图。图中:底座1;上下移动床板2;第一压力感受器3;前床板4;前床板固定架5;束臂套6;前后移动床板7;第二压力感受器8;呼吸孔9;纵臂10;横臂11;横臂齿条12;移动臂13;压力箱14;第三压力感受器15;控制装置16;压力传导总管17;气动伸缩杆18;第一齿轮19;第一电机20;打气泵21;护箱22;压力传导支管23;压力表24。同步电机201;螺柱202;螺套203;第二电机701;第二齿轮702;第二齿条703;导向支撑柱704;导向槽705;导向轮70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腰椎生理曲度恢复仪,包括底座1、上下移动床板2、前后移动床板7、前床板4、移动臂13、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所述上下移动床板2安装在上下移动机构上,上下移动机构固定在下方的底座上,所述前后移动床板7安装在前后移动机构上,前后移动机构固定在下方底座上。所述前床板4也固定在下方底座上。其中前床板位于前后移动床板正前方,所述底座侧边固定纵臂10,在纵臂上固定有横臂11,所述移动臂13通过移动臂移动机构安装在横臂上,所述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位于前后移动床板上方,前后移动床板位于上下移动床板上方,前床板位于前后移动床板前方。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包括同步电机201、螺套203、螺柱2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腰椎生理曲度恢复仪,包括底座、上下移动床板、前后移动床板,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前床板、移动臂、纵臂、横臂、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所述上下移动床板安装在上下移动机构上,上下移动机构固定在下方的底座上;所述前后移动床板安装在前后移动机构上,前后移动机构固定在下方底座上;所述前床板固定在上下移动床板上;所述底座侧边固定纵臂,在纵臂上固定有横臂,所述移动臂通过移动臂移动机构安装在横臂上,所述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安装在移动臂上,所述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位于前后移动床板上方,前后移动床板位于上下移动床板上方,前床板位于前后移动床板前方;/n所述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包括压力箱、打气泵、压力传导总管、压力感受器、压力传导支管、压力表;所述打气泵、压力传导总管均固定在压力箱内,压力箱外壁固定在移动臂上,所述打气泵连接压力传导总管,所述压力感受器包括第一压力感受器、第二压力感受器、第三压力感受器,所述第一压力感受器、第三压力感受器结构相同并对称式位于第二压力感受器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压力感受器、第二压力感受器、第三压力感受器通过各自的气动伸缩杆连接压力传导总管;压力传导总管通过压力传导支管连接压力表。/n...

【技术特征摘要】
1.腰椎生理曲度恢复仪,包括底座、上下移动床板、前后移动床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前床板、移动臂、纵臂、横臂、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所述上下移动床板安装在上下移动机构上,上下移动机构固定在下方的底座上;所述前后移动床板安装在前后移动机构上,前后移动机构固定在下方底座上;所述前床板固定在上下移动床板上;所述底座侧边固定纵臂,在纵臂上固定有横臂,所述移动臂通过移动臂移动机构安装在横臂上,所述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安装在移动臂上,所述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位于前后移动床板上方,前后移动床板位于上下移动床板上方,前床板位于前后移动床板前方;
所述前后移动按压感受机构包括压力箱、打气泵、压力传导总管、压力感受器、压力传导支管、压力表;所述打气泵、压力传导总管均固定在压力箱内,压力箱外壁固定在移动臂上,所述打气泵连接压力传导总管,所述压力感受器包括第一压力感受器、第二压力感受器、第三压力感受器,所述第一压力感受器、第三压力感受器结构相同并对称式位于第二压力感受器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压力感受器、第二压力感受器、第三压力感受器通过各自的气动伸缩杆连接压力传导总管;压力传导总管通过压力传导支管连接压力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生理曲度恢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包括同步电机、螺套、螺柱,所述螺套、螺柱相配合安装,即螺柱通过自身外螺纹与螺套的内螺纹丝扣式旋转连接,螺套上端与上下移动床板下表面固定,螺柱下端连接同步电机输出端,同步电机固定在底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腰椎生理曲度恢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移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第二齿条、导向支撑柱、导向槽、导向轮;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在前后移动床板下表面,第二电机输出端连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艳刘前章
申请(专利权)人:刘艳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