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温燃料电池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6556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氢气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工作温度在100~200℃范围内的中温燃料电池的冷却散热装置。既能使导热油的流道阻力较小,又能避免导热油渗漏而污染燃料电池。一种中温燃料电池的散热装置,包括:石墨冷却板、导热油管、分流油管、汇流油管、隔离垫圈、油封压板;采用本方案后,由于用多根导热油管作为导热油的流道,因此流道阻力较低,可以采用较低扬程的油泵而达到较大的流量,油泵的功耗较低;另外,由于导热油与燃料电池的石墨板之间,被导热油管完全隔离,不存在导热油渗漏而污染燃料电池的风险,因而燃料电池工作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温燃料电池的散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氢气燃料电池
,尤其是工作温度在100~200℃范围内的中温燃料电池的冷却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燃料电池在发电的同时,还伴随有热量产生,因此需要对燃料电池进行冷却,以免热量累积,使燃料电池内部温度超过其最高允许的工作温度而损坏燃料电池;中温燃料电池工作温度在100~200℃范围,无法用水作为冷却剂,只能用导热油作为冷却剂;由于导热油相对于水更粘稠,其流动阻力更大,因此导热油的流道,如采用像低温燃料电池那样的冷却水流道,必然要求油泵的压力更高,才能达到相应的流量,这会使油泵消耗更大的功率;由于导热油的压力较高,必然对密封要求更高,且一旦导热油有渗漏,不能像冷却水那样被蒸发掉,而是黏附在燃料电池的石墨板甚至膜电极上,最终使燃料电池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温燃料电池的散热装置,既能使导热油的流道阻力较小,又能避免导热油渗漏而污染燃料电池。一种中温燃料电池的散热装置,包括:石墨冷却板、导热油管、分流油管、汇流油管、隔离垫圈、油封压板;其特征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温燃料电池的散热装置,包括:石墨冷却板(10)、导热油管(20)、分流油管(30)、汇流油管(40)、隔离垫圈(90)、油封压板(50);其特征是:在所述石墨冷却板(10)的一面,设置有与导热油管(20)相适配的导热沟槽(11),用于容纳导热油管(20);在石墨冷却板(10)的另一面设置有氢气或空气流道(12);/n或者,在所述石墨冷却板(10)的一面,设置有与导热油管(20)相适配的导热沟槽(11),用于容纳导热油管(20),而将石墨冷却板(10)的另一面,与氢气或空气流场板(80)无流道的一面接触;/n将所述导热油管(20)包夹于两个石墨冷却板(10)的导热沟槽(11)内,在导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温燃料电池的散热装置,包括:石墨冷却板(10)、导热油管(20)、分流油管(30)、汇流油管(40)、隔离垫圈(90)、油封压板(50);其特征是:在所述石墨冷却板(10)的一面,设置有与导热油管(20)相适配的导热沟槽(11),用于容纳导热油管(20);在石墨冷却板(10)的另一面设置有氢气或空气流道(12);
或者,在所述石墨冷却板(10)的一面,设置有与导热油管(20)相适配的导热沟槽(11),用于容纳导热油管(20),而将石墨冷却板(10)的另一面,与氢气或空气流场板(80)无流道的一面接触;
将所述导热油管(20)包夹于两个石墨冷却板(10)的导热沟槽(11)内,在导热油管(2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密封端头(21),在密封端头(21)上设置有密封沟槽(22),在密封沟槽(22)内设置有密封圈(23),所述导热油管(20)采用金属材料;
在所述分流油管(30)上设置有中心孔作为分流腔(31),在分流油管(30)的外壁上,沿中心孔轴线均匀分布有多个分流孔(32),用于对接导热油管(20)的密封端头(21),分流孔(32)与导热油管(20)的数量相等,且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新新明其敏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铭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