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冰箱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642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冰箱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和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的冷凝器,冷凝器设有冷凝风机;冷凝器的出口连接多个制冷支路,制冷支路包括节流装置和蒸发器;还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冷凝器出口通过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一换热腔连接第一制冷支路;第一制冷支路通过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三换热腔与一个或多个制冷支路的节流装置连接;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二换热腔与第二换热装置的第四换热腔连接后接入压缩机的吸气口与多个制冷支路的蒸发器出气口之间。本方案,使用制冷系统自身的冷凝热进行升温,实现同一间室的冷热两用;升温过程耗电量小,更加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系统、冰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冰箱
,特别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冰箱。
技术介绍
冰箱作为一种可使食物或其他物品保持恒定低温状态的容器,已成为现代家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之一。目前,冰箱的各个间室进行降温时,依靠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提供冷量;当需要升温,使得一个间室实现多种功能,如冷藏室升温后作为热间室,用于制备酸奶或发酵面团时,大多依靠电加热方式提升温度。但电加热存在耗电量大,不节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及冰箱,以解决冰箱间室通过电加热升温,耗电量大不节能的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包括压缩机和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有冷凝风机;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接多个制冷支路,所述制冷支路包括节流装置和蒸发器;还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所述冷凝器出口通过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一换热腔连接第一制冷支路;所述第一制冷支路通过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三换热腔与一个或多个所述制冷支路的节流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二换热腔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四换热腔连接后接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多个所述制冷支路的蒸发器出气口之间;当制冷系统运行全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制冷支路的第一节流装置节流,所述冷凝风机高转速运行;当制冷系统运行热回收模式时,所述第一制冷支路的第一节流装置开至最大开度,所述冷凝风机低转速运行或关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装置,用于执行运行指令,包括:第一节流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运行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冷凝风机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运行指令控制所述冷凝风机的转速。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具体用于:当所述运行指令为全制冷模式运行指令,所述第一节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进行节流,所述冷凝风机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冷凝风机高转速运行;当所述运行指令为热回收模式运行指令,所述第一节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开至最大开度,所述冷凝风机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冷凝风机低转速运行或关闭。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及对节流装置的控制,使得间室的降温所需的冷量与升温所需的热量均依靠制冷系统完成,实现同一间室的冷热两用;同时,由于使用制冷系统自身的冷凝热,升温过程耗电量小,更加节能。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制冷支路通过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三换热腔与第二制冷支路的第二节流装置连接时,所述第二制冷支路的第二蒸发器通过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四换热腔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二换热腔,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该第一制冷支路与第二制冷支路之间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制冷支路,每个所述制冷支路具有串联设置的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所述制冷支路接入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一换热腔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多个所述制冷支路之间并联连接。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及对节流装置的控制,使得间室的降温所需的冷量与升温所需的热量均依靠制冷系统完成,实现同一间室的冷热两用;由于使用制冷系统自身的冷凝热,升温过程耗电量小,更加节能。并且,当一个间室升温时,不影响其他间室的正常制冷。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该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高压储液器,用于调节所述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量;所述第一高压储液器的第一进口管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接,第一出口管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一换热腔连接。还包括第二高压储液器;在全制冷模式运行指令下,第一高压储液器中没有存液,仅做流通管道用;在热回收模式运行指令下,第一高压储液器中底部是液态制冷剂,上部是气态制冷剂,做储液器用。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该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高压储液器,所述第二高压储液器的第二进口管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一出气端口连接,第二出口管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三换热腔连接。在全制冷模式运行指令下,第二高压储液器中没有存液,仅做流通管道用;在热回收模式运行指令下,第二高压储液器中底部是液态制冷剂,上部是气态制冷剂,做储液器用。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及对节流装置的控制,使得间室的降温所需的冷量与升温所需的热量均依靠制冷系统完成,从而实现同一间室的冷热两用;由于使用制冷系统自身的冷凝热,升温过程耗电量小,更加节能。并且,当一个间室升温时,不影响其他间室的正常制冷。并通过设置竖直放置,上进下出,内部空腔的高压储液器,其进口管与出口管均不深入内部,从而便于调节系统的制冷剂循环量,使系统在上述两种模式的运行指令下,均能工作在比较理想的状态。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该制冷系统还包括内置换热盘管的气液分离器,用于调节所述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量;所述换热盘管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三换热腔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三进口管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第二出气端口连接,第三出口管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四换热腔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底部是液态制冷剂,不同模式运行指令和工况下,气液分离器中的液态制冷剂液位不同。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及对节流装置的控制,使得间室的降温所需的冷量与升温所需的热量均依靠制冷系统完成,从而实现同一间室的冷热两用;由于使用制冷系统自身的冷凝热,升温过程耗电量小,更加节能。并且,当一个间室升温时,不影响其他间室的正常制冷。并通过设置内置换热盘管的气液分离器,从而便于调节系统的制冷剂循环量,使系统在两种模式下均能工作在比较理想的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制冷系统。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和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有冷凝风机;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接多个制冷支路,所述制冷支路包括节流装置和蒸发器;还包括切换连通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所述切换连通装置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第二接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进液端口,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制冷支路的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通过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三换热腔与一个或多个所述制冷支路的节流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四换热腔接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多个所述制冷支路的蒸发器出气口之间;当制冷系统运行全制冷模式时,所述冷凝风机高转速运行,所述切换连通装置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当制冷系统运行热回收模式时,所述冷凝风机低转速运行或关闭,所述切换连通装置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连通。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置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连接在所述第二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和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有冷凝风机;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接多个制冷支路,所述制冷支路包括节流装置和蒸发器;/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n所述冷凝器出口通过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一换热腔连接第一制冷支路;/n所述第一制冷支路通过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三换热腔与一个或多个所述制冷支路的节流装置连接;/n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二换热腔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四换热腔连接后接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多个所述制冷支路的蒸发器出气口之间;/n当制冷系统运行全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制冷支路的第一节流装置节流,所述冷凝风机高转速运行;/n当制冷系统运行热回收模式时,所述第一制冷支路的第一节流装置打开,所述冷凝风机低转速运行或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和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有冷凝风机;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接多个制冷支路,所述制冷支路包括节流装置和蒸发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
所述冷凝器出口通过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一换热腔连接第一制冷支路;
所述第一制冷支路通过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三换热腔与一个或多个所述制冷支路的节流装置连接;
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二换热腔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四换热腔连接后接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多个所述制冷支路的蒸发器出气口之间;
当制冷系统运行全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制冷支路的第一节流装置节流,所述冷凝风机高转速运行;
当制冷系统运行热回收模式时,所述第一制冷支路的第一节流装置打开,所述冷凝风机低转速运行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用于执行运行指令,包括:
第一节流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运行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
冷凝风机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运行指令控制所述冷凝风机的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
当所述运行指令为全制冷模式运行指令,所述第一节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进行节流,所述冷凝风机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冷凝风机高转速运行;
当所述运行指令为热回收模式运行指令,所述第一节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开至最大开度,所述冷凝风机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冷凝风机低转速运行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制冷支路通过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三换热腔与第二制冷支路的第二节流装置连接时,所述第二制冷支路的第二蒸发器通过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四换热腔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二换热腔,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高压储液器,用于调节所述制冷系统需要的制冷剂量,存储多余的制冷剂;
所述第一高压储液器的第一进口管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接,第一出口管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第一换热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高压储液器;
所述第二高压储液器的第二进口管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一出口端连接,第二出口管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三换热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冷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向辉杨利生李靖张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