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气调增湿装置的冰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632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气调增湿装置的冰箱,涉及冰箱增湿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所述冰箱箱体包括风道装置以及制冷装置,还包括气调增湿装置和化霜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冰箱箱体发泡层安装气调增湿装置,化霜进程结束后接水盘内积蓄化霜水;当压缩机开始工作,接水盘加热管随外置冷凝器升温而将接水盘内水分加热、蒸发,从制冷风机产生的负压吸力和散热风扇产生的正压联合作用,使得富含水蒸气的气体经过输气管进入冷藏室内,为冷藏室内补充必要的气态水蒸气,提高冷藏室内的调湿增湿效率和增湿效果;减少增湿产生的能源浪费,大幅提升冷藏室食品保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气调增湿装置的冰箱
本技术属于冰箱增湿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气调增湿装置的冰箱。
技术介绍
风冷冰箱在冰箱市场上占有率逐年增高,风冷冰箱分为两种类型——单系统风冷冰箱和多系统风冷冰箱,其主要的区别就是冷藏室是否设置有蒸发器。在冷藏室无蒸发器的单系统风冷冰箱,因性价比高,受到消费者喜爱。但单系统风冷冰箱较双系统风冷冰箱最大的弊端在于,其冷藏室内相对湿度过低,空载平均一般在20%~30%Rh之间,而双系统风冷冰箱通过回风增湿等手段,空载湿度可以达到75%~85%之间。相对湿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果蔬等保鲜时间长短。单系统风冷冰箱相对湿度过低、增湿手段有限或成本过高是目前行业内现状。单系统风冷冰箱冷藏室还普遍存在门负压吸合难以开启现象。公开号为CN105605872A的冰箱及其湿度控制方法:揭示了一种冰箱及对其进行湿度控制的方法,包括受控地进行保湿和/或加湿的控湿装置,该装置设定目标湿度与实际相对湿度,根据二者的差值及目标空间当前温度得到目标补水质量W;测算补水时间T,调节控湿装置,使其在时间T内维持最大加湿速率Vmax达到加湿的目的;然后调节控湿装置使其加湿速率与目标空间的水汽损失速率一致,达到保湿的目的。诸如此类的技术,均需要在冰箱内添加一种装置,达到增湿目的。可以联想到这种装置的添加,必然增加冰箱额外耗电量和成本,另外增湿装置对水质要求高,一般需要用户被动添加,实现难度大。此外,还将会恶化风冷冰箱结霜工况。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气调增湿装置的冰箱,以解决现有的单系统风冷冰箱冷藏室湿度较低,且冷藏室增湿调湿难度大、效果不佳以及浪费能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气调增湿装置的冰箱,通过在冰箱箱体发泡层安装气调增湿装置,化霜进程结束后接水盘内积蓄化霜水;当压缩机开始工作,接水盘加热管随外置冷凝器升温而将接水盘内水分加热、蒸发,从制冷风机产生的负压吸力和散热风扇产生的正压联合作用,使得富含水蒸气的气体经过输气管进入冷藏室内,解决了现有的单系统风冷冰箱冷藏室湿度较低,且冷藏室增湿调湿难度大、效果不佳以及浪费能源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具有气调增湿装置的冰箱,包括冰箱箱体;所述冰箱箱体包括风道装置以及制冷装置,还包括气调增湿装置;所述风道装置包括冷藏室后背发泡层开设的冷藏风道、冷冻室后背发泡层开设的冷冻风道;所述冷藏室后背发泡层一侧安装与冷藏风道对应的冷藏风罩;所述冷冻室后背发泡层一侧安装与冷冻风道对应的冷冻风罩;所述冷冻风道与冷藏风道通过衔接风道连通;所述衔接风道内安装电动风门;所述冷冻风罩上开设的若干冷冻出风口均与冷冻风道连通;所述冷藏风罩上开设的若干冷藏出风口均与冷藏风道连通;所述冷藏室一侧底部开设的冷藏回风口通过冷藏回风道与冷冻风道连通;所述冷冻室因此而底部开设的冷冻回风口与通过冷冻回风道与蒸发器底部连通;所述制冷装置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外置冷凝器、接水盘、接水盘加热管;所述蒸发器通过毛细管与压缩机连通;所述外置冷凝器与压缩机排气端连通;所述蒸发器安装冷冻室后背发泡层与冷冻风罩之间;所述冷冻风道内位于蒸发器上方还安装制冷风机;所述压缩机安装在冷冻室后背底部的压缩机仓内;所述接水盘安装在与压缩机对应的压缩机仓底部;所述压缩机仓内部一侧安装外置冷凝器;所述外置冷凝器的延伸管路盘绕在接水盘底部形成接水盘加热管;所述气调增湿装置包括输气管、出气管以及进气管;所述输气管上下两端分别连通出气管以及进气管;所述输气管位于冰箱箱体侧壁发泡层内;所述出气管与冷藏室连通;所述进气管深入到压缩机仓内且所述进气管最底端位于接水盘上方。优选地,还包括化霜装置;所述化霜装置包括盘绕在蒸发器管道上的化霜加热器;所述蒸发器所在的蒸发器腔底部通过连通管与压缩机仓内的接水盘连通。优选地,所述制冷风机吹风面与衔接风道相对,用于将冷风经衔接风道吹入冷藏风道。优选地,所述出气管向上倾斜且所述出气管与水平面夹角为α;所述α的范围为5°<α<90°;所述出气管伸出冷藏风罩或冷藏室后背距离为A;所述A的范围为1cm<A<10cm。优选地,所述进气管向下倾斜且所述进气管与水平面夹角为β;所述β的范围为5°<β<60°;所述外置冷凝器43若安装在压缩机仓内,则一侧还安装散热风扇46,若外置冷凝器43内置在发泡层内,则无散热风扇46。优选地,所述进气管底端与接水盘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进气管位于散热风扇吹风正压侧,管口朝向于吹风方向,且所述进气管管口与散热风扇的距离为H2;所述H1的范围为3cm-5cm;所述H2的距离为5cm-8cm。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冰箱箱体发泡层安装气调增湿装置,化霜进程结束后接水盘内积蓄化霜水;当压缩机开始工作,接水盘加热管随外置冷凝器升温而将接水盘内水分加热、蒸发,从制冷风机产生的负压吸力和散热风扇产生的正压联合作用,使得富含水蒸气的气体经过输气管进入冷藏室内,为冷藏室内补充必要的气态水蒸气,方便便捷,提高冷藏室内的调湿增湿效率和增湿效果;减少增湿产生的能源浪费。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气调增湿装置的冰箱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有气调增湿装置的冰箱中压缩机仓内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具有气调增湿装置的冰箱中出气管深入到冷藏室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具有气调增湿装置的冰箱中压缩机仓内设有散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提供的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对应表;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冷藏室,11-冷藏风罩,12-冷藏出风口,13-冷藏回风口,2-冷冻室,21-冷冻风罩,22-冷冻出风口,23-冷冻回风口,3-衔接风道,31-电动风门,41-蒸发器,42-压缩机,43-外置冷凝器,44-接水盘,45-接水盘加热管,46-散热风扇,47-制冷风机,51-输气管,52-出气管,53-进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中”、“长度”、“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气调增湿装置的冰箱,包括冰箱箱体;所述冰箱箱体包括风道装置以及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调增湿装置;/n所述风道装置包括冷藏室(1)后背发泡层开设的冷藏风道、冷冻室(2)后背发泡层开设的冷冻风道;所述冷藏室(1)后背发泡层一侧安装与冷藏风道对应的冷藏风罩(11);所述冷冻室(2)后背发泡层一侧安装与冷冻风道对应的冷冻风罩(21);所述冷冻风道与冷藏风道通过衔接风道(3)连通;所述衔接风道(3)内安装电动风门(31);/n所述冷冻风罩(21)上开设的若干冷冻出风口(22)均与冷冻风道连通;所述冷藏风罩(11)上开设的若干冷藏出风口(12)均与冷藏风道连通;所述冷藏室(1)一侧底部开设的冷藏回风口(13)通过冷藏回风道与冷冻风道连通;所述冷冻室(2)底部开设的冷冻回风口(23)通过冷冻回风道与蒸发器(41)底部连通;/n所述制冷装置包括蒸发器(41)、压缩机(42)、外置冷凝器(43)、接水盘(44)、接水盘加热管(45);所述蒸发器(41)通过毛细管与压缩机(42)连通;所述外置冷凝器(43)与压缩机(42)排气端连通;/n所述蒸发器(41)安装在冷冻室(2)后背发泡层与冷冻风罩(21)之间;所述冷冻风道内位于蒸发器(41)上方还安装制冷风机(47);所述压缩机(42)安装在冷冻室(2)后背底部的压缩机仓内;所述接水盘(44)安装在与压缩机(42)对应的压缩机仓底部;所述压缩机仓内部一侧安装外置冷凝器(43);所述外置冷凝器(43)的延伸管路盘绕在接水盘(44)底部形成接水盘加热管(45);/n所述气调增湿装置包括输气管(51)、出气管(52)以及进气管(53);所述输气管(51)上下两端分别连通出气管(52)以及进气管(53);所述出气管(52)与冷藏室(1)连通;所述进气管(53)深入到压缩机仓内且所述进气管(53)最底端位于接水盘(44)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气调增湿装置的冰箱,包括冰箱箱体;所述冰箱箱体包括风道装置以及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调增湿装置;
所述风道装置包括冷藏室(1)后背发泡层开设的冷藏风道、冷冻室(2)后背发泡层开设的冷冻风道;所述冷藏室(1)后背发泡层一侧安装与冷藏风道对应的冷藏风罩(11);所述冷冻室(2)后背发泡层一侧安装与冷冻风道对应的冷冻风罩(21);所述冷冻风道与冷藏风道通过衔接风道(3)连通;所述衔接风道(3)内安装电动风门(31);
所述冷冻风罩(21)上开设的若干冷冻出风口(22)均与冷冻风道连通;所述冷藏风罩(11)上开设的若干冷藏出风口(12)均与冷藏风道连通;所述冷藏室(1)一侧底部开设的冷藏回风口(13)通过冷藏回风道与冷冻风道连通;所述冷冻室(2)底部开设的冷冻回风口(23)通过冷冻回风道与蒸发器(41)底部连通;
所述制冷装置包括蒸发器(41)、压缩机(42)、外置冷凝器(43)、接水盘(44)、接水盘加热管(45);所述蒸发器(41)通过毛细管与压缩机(42)连通;所述外置冷凝器(43)与压缩机(42)排气端连通;
所述蒸发器(41)安装在冷冻室(2)后背发泡层与冷冻风罩(21)之间;所述冷冻风道内位于蒸发器(41)上方还安装制冷风机(47);所述压缩机(42)安装在冷冻室(2)后背底部的压缩机仓内;所述接水盘(44)安装在与压缩机(42)对应的压缩机仓底部;所述压缩机仓内部一侧安装外置冷凝器(43);所述外置冷凝器(43)的延伸管路盘绕在接水盘(44)底部形成接水盘加热管(45);
所述气调增湿装置包括输气管(51)、出气管(52)以及进气管(53);所述输气管(51)上下两端分别连通出气管(52)以及进气管(53);所述出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琳阚苗
申请(专利权)人: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