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流辉专利>正文

一种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33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其技术要点为:将沟渠、河涌沿着水流方向分成多个蓄水区,相邻的蓄水区之间沿着沟渠、河涌宽度方向设置蓄水坝,水流被蓄水坝挡住,当水量超过蓄水坝高度时,溢出流向下一个蓄水区。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将水生植被的圈养面积最大化,以确保水生植被生长空间的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确保圈养水生植被面积的最大化,水生植物生长空间的最大化,达到对水体净化的最佳效果。
技术介绍
目前,不论大小沟渠、河涌的水是没有任何的管理,任其自然,旱涝没有控制,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及对水质没有有效的净化,严重影响人类的宜居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使沟渠、河涌的水长期保证储量稳定,保证水生植被圈养面积的最大化,生长空间的最大化,使水的净化得到有效的保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其特征在于:将沟渠、河涌沿着水流方向分成多个蓄水区,相邻的蓄水区之间沿着沟渠、河涌宽度方向设置蓄水坝,水流被蓄水坝挡住,当水量超过蓄水坝高度时,水溢出流向下一个蓄水区。如上所述的一种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坝的高度为0.3至1米。如上所述的一种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区的水面上沿着宽度方向划分为水生植被生长区和水流区,所述的水生植被生长区和水流区之间设置拦污浮排网,最下游的蓄水区上的拦污浮排网倾斜设置延伸到岸边将水生植被围住。如上所述的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生植被生长区和水流区宽度比为2∶1。如上所述的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流区为河面漂浮物和泄洪通道。如上所述的一种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沟渠、河涌的终端建一拦污闸,除下雨或闸内水位比闸外高时才开启。如上所述的一种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拦污浮排网在水生植被生长区内设置水生植被形成绿色浮岛,让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建造水生植被生态网,水生植物的根毛吸附分解蓝藻,使水变清,水生植物的生长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的富营养物质,使水质变优良。如上所述的一种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拦污闸前约150米处,拦污浮排网与水生植被生长区岸边建一Φ15-20钢管,把拦污浮排网的铁圈套上,拦污浮排网与岸线倾斜角度α为13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将沟渠、河涌沿着水流方向分成多个蓄水区,相邻的蓄水区设置蓄水坝,当水量超过蓄水坝高度时,溢出流向下一个蓄水区,便于每个蓄水区的管理,保证水生植被圈养面积的最大化,生长空间的最大化;作为水生植被生长区,可保证水生植被圈养面积的最大化,生长空间最大化,对河沟水储量得到确实的保障,是对河涌的水净化起着关健性的作用。把万里江河变成绿色海洋,水生植物的根毛吸附和分解蓝藻,使水变清,其生长可吸收水中大量的氨、氮、磷等富营养物质,使水质变优良,达到1、2类水质,可供人类直接饮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水平方向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竖向方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将沟渠、河涌沿着水流方向分成多个蓄水区1,相邻的蓄水区1之间沿着沟渠、河涌宽度方向设置蓄水坝2,蓄水坝2的高度为0.3至1米,水流被蓄水坝2挡住,当水量超过蓄水坝2高度时,自动溢出流向下一个蓄水区1。蓄水区1的水面上沿着宽度方向划分为水生植被生长区3和水流区4,水生植被生长区3和水流区4之间设置拦污浮排网5,最下游的蓄水区1上的拦污浮排网5倾斜设置延伸到岸边将水生植被围住,最下游的蓄水区1上的拦污浮排网5倾斜角度α为135°。水生植被生长区3养殖各种水生植物,通过拦污浮排网5将两个区隔开,水生植被生长区3圈养水生植被,拦污浮排网5的结构和使用方式为采用专利技术专利ZLL200610122486.1中的拦污浮排网,水生植被生长区3和水流区4宽度比为2∶1,采用2∶1的分配方式,有利植被生长,同时确保水流通畅,水流区4为河面漂浮物和泄洪通道。在沟渠、河涌的终端建一拦污闸6,除下雨或闸内水位比闸外高时才开启。不让闸外的污水湧入闸内,以免经生态植被净化过的水与闸外湧入的污水混合,重新被污染,降低了净化水体的效果。可保证水生植被圈养面积的最大化,生长空间最大化,对河沟水储量得到确实的保障,是对河涌的水净化起着关健性的作用。把万里江河变成绿色海洋,水生植物的根毛吸附和分解蓝藻,使水变清,其生长可吸收水中大量的氨、氮、磷等富营养物质,使水质变优良,达到1、2类水质,可供人类直接饮用。图2中的虚线示意为地平线。通过拦污浮排网5在水生植被生长区3内设置水生植被形成绿色浮岛,通过各种水生植被形成浮岛,让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富营养物质,使水质变得更优良,建造水生植被生态网,水生植物的根毛吸附分解蓝藻,使水质变得更优良。在河沟宽度的约2/3处,树一根Φ15-20公分的铁柱,把拦污浮排网的铁环套上,以便让拦污浮排网能随着水位的升降,而随之自动升降,然后随河沟的纵向每隔20-30m再竖一个铁柱,如前所述把拦污浮排网铁环套上,一直到拦污闸前约150m处在水生植被生长区岸边竖一铁柱套上拦污浮排网的铁环,拦污浮排网与水生植被的岸线夹角α为135°,以便更有效地把水生植被牢牢圈住,不让其飘散。然后视其水生植被的生长情况进行疏简,一般是到每年的10月份左右将水生植被的90%左右,疏简打包运去填埋场填埋处理。这样可把水生植被从水中存储吸附的氨、氮、磷等富营养物质清除掉,实现了把水质净化的目的。剩余的10%苗作明年的种苗。关于蓄水拦河坝的建造,相邻的蓄水区之间沿着沟渠、河涌宽度方向设置蓄水坝,建造0.3-1米高的蓄水坝,横过河沟的底部,以便把从上游流下来的水蓄挡住,当水位超过此高度时,水自动溢出流向下一级蓄水平台。在河沟宽度的约2/3处,树一根Φ15-20公分的铁柱,把拦污浮排网的铁环套上,以便让拦污浮排网能随着水位的升降,而随之自动升降,然后随河沟的纵向每隔20-30m再竖一个铁柱,如前所述把拦污浮排网铁环套上,一直到拦污闸前约150m处以135°角向水生植被生长区岸边竖一铁柱套上拦污浮排网的铁环,以便更有效地把水生植被牢牢圈住,不让其飘散。然后视其水生植被的生长情况进行疏简,一般是到每年的10月份左右将水生植被的90%左右,疏简打包运去填埋场填埋处理。这样可把水生植被从水中存储吸附的氨、氮、磷等富营养物质清除掉,实现了把水质净化的目的。剩余的10%苗作明年的种苗。拦污浮排网是由若干个长500*300,直径300的浮球用钢缆或尼龙绳从中孔穿过连成一道浮排,浮排下面是一道板网,板网的上部呈板状,水不能通过。板网的上部连结着一条尼龙绳,在两个浮球间用紧锁装置把钢缆和板网上部的尼龙绳扎紧,连成一道拦污浮排网,板网下部用板网把铁球垂包裹着,重量在浮球浮起为度,板网高度为0.3m-1m,板网永不到底,水从这个板网底下通过,拦污浮排网始终把水面上的水生植被牢牢锁住,不会飘散。建造0.3~1米高的拦河埧,把上游向下流淌的水蓄挡住,水位超过此高度时,水自動流向下一级蓄水平台,河沟水面的2/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其特征在于:将沟渠、河涌沿着水流方向分成多个蓄水区(1),相邻的蓄水区(1)之间沿着沟渠、河涌宽度方向设置蓄水坝(2),水流被蓄水坝(2)挡住,当水量超过蓄水坝高度时,溢出流向下一个蓄水区(1)。/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5 CN 20191004207251.一种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其特征在于:将沟渠、河涌沿着水流方向分成多个蓄水区(1),相邻的蓄水区(1)之间沿着沟渠、河涌宽度方向设置蓄水坝(2),水流被蓄水坝(2)挡住,当水量超过蓄水坝高度时,溢出流向下一个蓄水区(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坝(2)的高度为0.3至1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圈养水生植被蓄水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区(1)的水面上沿着宽度方向划分为水生植被生长区(3)和水流区(4),所述的水生植被生长区(3)和水流区(4)之间设置拦污浮排网(5),最下游的蓄水区(1)上的拦污浮排网(5)倾斜设置延伸到岸边将水生植被围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圈养水生植被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流辉梁子贤王梓恒
申请(专利权)人:梁流辉梁子贤王梓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