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显影定位的取栓支架及血栓取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627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显影定位血栓取出支架,包括沿其纵轴周向螺旋自膨胀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轴向螺旋式开放支架结构,呈螺旋卷筒状,采用小闭环和更宽大的开闭环混合设计,具有高度的弹性,更佳的柔顺性和贴壁性,以及在取栓过程中更佳的血栓固定效果。混合了的闭环和部分更宽大的开环的支架结构,小闭环可更贴服血管,较宽大的混合环用于抓持血栓,可在迂曲的血管中实现最佳血栓抓持。同时在支架的远、中、近端都有不同数量的显影装置,通过该装置可判断支架与血栓的相对位置以及支架在血管内释放后是否充分膨胀,与血管壁的贴合是否良好,这样有利于提高支架取栓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显影定位的取栓支架及血栓取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显影定位取栓支架及具有该取栓支架的血栓取出装置。
技术介绍
卒中又称中风,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经济负担等特点,严重危害大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我国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已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成为第一位致死原因。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到了70%至80%,在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大血管闭塞所引起的后果最严重,一直以来是治疗的难点,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药物溶栓、动脉药物溶栓、血管内机械取栓以及几种方法联合使用等。动、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常规方法,但这种方法对于救治时间窗要求高,严格要求病人自发病3~4.5小时内赶到医院接受相关治疗,对药物也有诸多限制,而且对于最严重的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率低。动脉机械取栓装置因为具有以下诸多的优点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快速再通,更低的出血转化率及卒中介入时间窗可延长。对于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有着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MerciRetrieval(2004年)和PenumbraStrokeSystems(2008年)作为第一代机械取栓装置。但是,目前就机械取栓装置而言,在取栓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如目前的取栓装置的工作部分没有设计有效防止血栓脱落的设计,导致在取栓过程中血栓容易脱落;取栓装置的柔顺性都相对较差,不能与颅内复杂弯曲的血管良好贴壁,导致血栓容易脱落,并容易使脑血管发生痉挛;大多数取栓支架都是单一的显影点,无法在书中判断支架的释放与膨胀情况,在取栓过程中既不能清晰观察取栓装置与血栓的接触情况,也不能明确血栓的位置及形态,导致血栓抓捕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显影定位取栓支架,通过支架设计为沿其纵轴周向螺旋自膨胀开放支架结构,呈螺旋卷筒状,采用小闭环和更宽大的混合开闭环混合设计,解决了取栓装置在抓捕血栓时抓捕能力不足,当支架本体回撤时血栓容易脱落的问题,提高了血栓抓捕率;同时在支架主体部分根据支架的长度在支架开环结构的波顶上含有显影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取栓过程中既不能清晰观察取栓装置与血栓的接触情况,也不能明确血栓的位置及形态,与血管壁的贴合是否良好等问题,这样有利于医生手术操作和判断,也可有效提高支架取栓的成功率。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可显影定位取栓支架的血栓取出装置。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显影定位的取栓支架,包括沿其纵轴周向自体膨胀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轴向螺旋式开环支架结构,呈螺旋卷筒状,采用小闭环网单元和宽大的混合开闭环网单元混合设计。在支架的远、中、近端都有不同数量的显影结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远端区域和与推送丝相连接的近端区域,所述远端区域和近端区域上也固定有不透视射线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作为优选,支架呈螺旋卷筒状;所述支架的横截面为斜向开环结构;作为优选,支架含有小闭环的网单元和宽大的混合开闭环的网单元,从支架近端区域至远端区域以螺旋线的角度沿轴向交替连接的小闭环网单元和宽大的混合环网单元呈逆时针或顺时针螺旋结构,且相邻两排所述的网单元错位排列。作为优选,支架的中段和远端预设有显影装置的固定部,固定部为细杆,位于支架远端的小闭环网单元的波顶处和支架中段宽大的混合环网单元结构的波顶上。作为优选,显影装置为显影点,所述显影点为圆环套在显影装置的固定部;或者为丝线制成弹簧形套在显影装置的固定部。作为优选,显影装置按照所述螺旋结构的宽大混合环网单元设置;或者,按照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设置;或者按照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设置。作为优选,显影装置为圆环,丝线制成的弹簧圈,其材质为铂铱合金。作为优选,圆环的壁厚为0.04mm~0.8mm;丝线的线径为0.04mm~0.8mm。作为优选,显影装置通过激光焊接、金焊/银焊/或者锡焊的方式与支架进行固定。。一种血栓取出装置,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的近端区域与推送丝相连接,所述推送丝的外部套设有可将取栓支架压入其内的微导管,所述微导管通过微导管连接件与导入鞘管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可显影定位血栓取出支架,包括沿其纵轴周向螺旋自膨胀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轴向螺旋式开放支架结构,呈螺旋卷筒状,采用小闭环和更宽大的开闭环混合设计,具有高度的弹性,更佳的贴壁性能和柔顺性,以及在取栓过程中更佳的血栓固定效果。混合了的闭环和部分更宽大的开环的支架结构,小闭环可更贴服血管,较宽大的混合环用于抓持血栓,可在迂曲的血管中实现最佳血栓抓持。同时在支架的远、中、近端都有不同数量的显影结构,其中在支架的最远端径向上分布3-4个显影装置,支架主体部分根据支架的长度在支架开环结构的波顶上含有显影装置,数量为3到15个,支架近端有1个显影装置。在X射线和血管造影技术的辅助下,通过支架的显影装置可判断支架与血栓的相对位置以及支架在血管内释放后是否充分膨胀,与血管壁的贴合是否良好,这样有利于医生手术操作和判断,有效提高支架取栓的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提供的可显影定位取栓支架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提供的可显影定位取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提供的可显影定位取栓支架的小闭环网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提供的可显影定位取栓支架的混合开闭环网单元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提供的可显影定位取栓支架的固定显影装置一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提供的可显影定位取栓支架的固定显影装置二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提供的可显影定位血栓取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提供的可显影定位血栓取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00为支架本体,101为近端区域,102为远端区域,103为中间区域,104为支架连接杆,105为支架小闭环网单元,106为支架混合开闭环网单元,107为支架显影装置固定部,110为支架有效工作区域201为显影装置一,202为显影装置二,203为显影装置三300为推送丝,400为微导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了便于描述,以下描述使用了术语“近端”和“远端”,其中“”近端指的是靠近操作端的一端,“远端”指的是远离操作端的一端。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取栓支架,图1至图5和图7给出了实施示例,可显影定位取栓支架包括沿其纵轴周向螺旋自膨胀的支架本体100,所述支架本体为轴向螺旋式开放支架结构,呈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显影定位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其纵轴周向自体膨胀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轴向螺旋式开环支架结构,呈螺旋卷筒状,采用小闭环网单元和宽大的混合开闭环网单元混合设计;在支架的远、中、近端都有不同数量的显影结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远端区域和与推送丝相连接的近端区域,所述远端区域和近端区域上也固定有不透视射线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显影定位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其纵轴周向自体膨胀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轴向螺旋式开环支架结构,呈螺旋卷筒状,采用小闭环网单元和宽大的混合开闭环网单元混合设计;在支架的远、中、近端都有不同数量的显影结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远端区域和与推送丝相连接的近端区域,所述远端区域和近端区域上也固定有不透视射线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显影定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呈螺旋卷筒状;所述支架的横截面为斜向开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显影定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含有小闭环的网单元和宽大的混合开闭环的网单元,从支架近端区域至远端区域以螺旋线的角度沿轴向交替连接的小闭环网单元和宽大的混合环网单元呈逆时针或顺时针螺旋结构,且相邻两排所述的网单元错位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显影定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中段和远端预设有显影装置的固定部,固定部为细杆或者为圆环,位于支架远端的小闭环网单元的波顶处和支架中段宽大的混合环网单元结构的波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显影定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装置包括显影点,所述显影点为圆环套在显影装置的固定部;或者为丝线制成弹簧形套在显影装置的固定部;或者,制成片状镶嵌在显影装置的固定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显影定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