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内镜胆道取石的网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220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内镜胆道取石的网兜,其包括:操作手柄、把手、外套管、牵拉丝和网兜;所述把手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手柄活动连接,所述把手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套管连接,所述牵拉丝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外套管和所述把手的内部与所述操作手柄连接;所述牵拉丝的另一端连接网兜金属丝的一端,所述网兜金属丝上穿设有网兜,所述操作手柄通过所述牵拉丝牵拉所述网兜从所述外套管中伸出或缩回;所述网兜采用聚酰亚胺纤维编制,所述网兜的孔径为0.1mm‑1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内镜胆道取石的网兜细密、结实,孔径较小,不易遗漏体积较小及泥沙样结石;网兜采用聚酰亚胺纤维制成,质地柔软,轻便,不易损伤胆道黏膜,且强度高、耐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内镜胆道取石的网兜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内镜胆道取石的网兜。
技术介绍
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大多数为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好发于胆总管下端。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成为原发性胆管结石,其形成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密切有关。胆管内结石来自胆囊者,称之为继发性胆管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见。胆道结石是一种外科常见病,国内每年新增患者几百万。治疗胆道结石主要有两种方法,外科胆道手术取结石和内镜取结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胆总管结石需要通过十二指肠镜下操作取出,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取石网篮或球囊取出结石。但现有取石网篮孔径较大,容易遗漏结石,球囊取石容易将使泥沙样结石贴壁,不易取出。例如,在中国专利申请CN105982716A中,公开了一种取石网篮,解决了以往取石的网篮部出现嵌顿时需要借助外科手术将其取出的难题,但其鞘管远端部的网篮部由若干根网篮丝组成,上述若干网篮丝朝向相同,相互之间存在较大间隙,易出现结石遗漏现象。此外,在中国专利CN209107495U中,也公开了一种胆道取石器,具有杯装取石篮网,取石网篮的头端呈杯口状,通过推进网篮,胆管内结石可轻松进入网篮内,网篮侧壁金属丝虽然呈网状,但其网状结构的设置形式缺少足够数量的交织点,导致取石篮网的网孔较大,在取石过程中也易出现结石遗漏的问题。针对于此,为了将胆道中的结石全部取出更好的治疗疾病,急需一种操作方便、孔径小、高取石成功率、高强度、耐腐蚀的适用于内镜胆道取石的网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内镜胆道取石的网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内镜胆道取石的网兜,包括:操作手柄、把手、外套管、牵拉丝和网兜;所述把手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手柄活动连接,所述把手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套管连接,所述牵拉丝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外套管和所述把手的内部与所述操作手柄连接;所述牵拉丝的另一端连接网兜金属丝的一端,所述网兜金属丝上穿设有网兜,所述操作手柄通过所述牵拉丝牵拉所述网兜从所述外套管中伸出或缩回,所述网兜采用聚酰亚胺纤维编制,所述聚酰亚胺纤维制成的网兜质地柔软、轻便,且强度高、耐腐蚀所述网兜的孔径为0.1mm-1mm;所述网兜孔径较小,不易遗漏体积较小的结石。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手柄与把手滑动连接,所述操作手柄插设于作为滑动套筒的把手中;或,所述操作手柄与把手螺纹连接,所述操作手柄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把手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操作手柄与把手可实现相对运动,实现操作手柄1对牵拉丝7的牵拉。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网兜金属丝的另一端连接网兜金属头,所述网兜金属头可以用于固定网兜金属丝和网兜。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网兜金属丝为记忆钛合金,撑开后为六边形-菱形或八边形-菱形;其中,所述网兜金属丝的直径优选为1mm,其撑开后长度为4cm,宽度为2cm。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牵拉丝和网兜金属头采用304不锈钢制成。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为医用塑料套管。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手柄和把手为塑料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的适用于内镜胆道取石的网兜的网细密、结实,由于其孔径较小,不易遗漏体积较小及泥沙样结石;网兜采用聚酰亚胺纤维制成,质地柔软,轻便,不易损伤胆道黏膜,且强度高、耐腐蚀。(2)本技术中的适用于内镜胆道取石的网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取石成功率高,能够有效避免泥沙样结石贴壁的情况出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操作手柄;2、把手;3、外套管;4、网兜金属丝;5、网兜;6、网兜金属头;7、牵拉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技术。实施例一: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内镜胆道取石的网兜,如附图1-2所示,包括:操作手柄1、把手2、外套管3、牵拉丝7和网兜5;所述把手2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手柄1活动连接,所述把手2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套管3连接,所述牵拉丝7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外套管3和所述把手2的内部与所述操作手柄1连接;所述牵拉丝7的另一端连接网兜金属丝4的一端,所述网兜金属丝4上穿设有网兜5。其中,所述网兜5的孔径为0.1mm,孔径较小,不易遗漏体积较小及泥沙样结石;所述网兜5的材质为聚酰亚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质地柔软,轻便,不易损伤胆道黏膜,且强度高、耐腐蚀。所述网兜金属丝4的另一端连接网兜金属头6,所述网兜金属丝4为记忆钛合金,直径为1mm。本技术中,操作手柄1和把手2可实现相对运动,可以为相对滑动或转动,优选为操作手柄1插设在把手2中,操作手柄1与把手2组成滑动套筒形式,实现操作手柄1对牵拉丝7的牵拉。所述操作手柄1通过所述牵拉丝7牵拉所述网兜5从所述外套管3中伸出或缩回;所述网兜金属丝4撑开后为六边形-菱形,具体地,网兜金属丝4由六个菱形形状金属丝组成,作为网兜5的支架,网兜金属丝4撑开后的长度为4cm,宽度为2cm;网兜5由聚酰亚胺纤维交错编制,打开后网兜5覆盖至网兜金属丝4菱形形状的二分之一位置处,与网兜金属丝4的外形匹配。本技术中,所述牵拉丝7和网兜金属头6均采用304不锈钢制成;所述外套管3为医用塑料套管,所述外套管3的外径3mm,长度2.2m;所述操作手柄1和把手2均为塑料材质。实施例二: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内镜胆道取石的网兜,包括:操作手柄1、把手2、外套管3、牵拉丝7和网兜5;所述把手2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手柄1活动连接,所述把手2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套管3连接,所述牵拉丝7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外套管3和所述把手2的内部与所述操作手柄1连接,把手2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操作手柄1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操作手柄1的外螺纹与把手2的内螺纹旋合,实现操作手柄1对牵拉丝7的牵拉;所述牵拉丝7的另一端连接网兜金属丝4的一端,所述网兜金属丝4上穿设有网兜5;其中,所述网兜5的孔径为1mm,所述网兜5的材质为聚酰亚胺纤维。所述网兜金属丝4的另一端连接网兜金属头6,所述网兜金属丝4为记忆钛合金,直径为1.2mm。本技术中,操作手柄1的外螺纹与把手2的内螺纹旋合可实现相对运动,实现操作手柄1对牵拉丝7的牵拉。所述操作手柄1通过所述牵拉丝7牵拉所述网兜5从所述外套管3中伸出或缩回;所述网兜金属丝4撑开后为八边形-菱形,具体地,网兜金属丝4由八个菱形形状金属丝组成,作为网兜5的支架网兜金属丝4撑开后的长度为4cm,宽度为2cm;网兜5由聚酰亚胺纤维交错编制,网兜5覆盖至网兜金属丝4菱形形状的二分之一位置处,与网兜金属丝4的外形匹配。本技术中,所述牵拉丝7和网兜金属头6均采用3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内镜胆道取石的网兜,包括:操作手柄(1)、把手(2)、外套管(3)、牵拉丝(7)和网兜(5);所述把手(2)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手柄(1)活动连接,所述把手(2)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套管(3)连接,所述牵拉丝(7)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外套管(3)和所述把手(2)的内部与所述操作手柄(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丝(7)的另一端连接网兜金属丝(4)的一端,所述网兜金属丝(4)上穿设有网兜(5),所述操作手柄(1)通过所述牵拉丝(7)牵拉所述网兜(5)从所述外套管(3)中伸出或缩回;所述网兜(5)采用聚酰亚胺纤维编制,所述网兜(5)的孔径为0.1mm-1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内镜胆道取石的网兜,包括:操作手柄(1)、把手(2)、外套管(3)、牵拉丝(7)和网兜(5);所述把手(2)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手柄(1)活动连接,所述把手(2)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套管(3)连接,所述牵拉丝(7)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外套管(3)和所述把手(2)的内部与所述操作手柄(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丝(7)的另一端连接网兜金属丝(4)的一端,所述网兜金属丝(4)上穿设有网兜(5),所述操作手柄(1)通过所述牵拉丝(7)牵拉所述网兜(5)从所述外套管(3)中伸出或缩回;所述网兜(5)采用聚酰亚胺纤维编制,所述网兜(5)的孔径为0.1mm-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内镜胆道取石的网兜,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1)与把手(2)滑动连接,所述操作手柄(1)插设于作为滑动套筒的把手(2)中;或,所述操作手柄(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玥张杰郎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