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适合产生单通道或双通道流动结构的板件的换热器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21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涡轮增压内燃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组件的换热器芯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板翅式换热器芯结构.其中,将多个相同的细长板以重叠的配合结构连接在一起,以根据板的特定取向,在这样连接的每对相应的板之间形成单通道或双通道系统.(*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涡轮增压内燃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组件的换热器芯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板翅式换热器芯结构,其中,将多个相同的细长板以重叠的配合结构连接在一起,以根据板的特定取向,在这样连接的每对相应的板之间形成单通道或双通道系统。当把两块这种芯板以面对面的关系连接在一起时,则形成一个在芯板之间具有中心流动区域的换热器部件。一种取向使配合芯板形成芯板之间的双通道流动结构,而只要将配合芯板重新取向,就可以得到单通道流动结构。通过采用一种通用芯板取得单通道或双通道流体流动结构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生产一族换热器结构的加工要求,这是许多应用所需要的。很多换热器芯结构已经设计并制造出来,用作很多应用中的换热器,例如用于涡轮增压内燃机和其它应用。换热器在工业和商业中范围极广的应用,以及一切与热和能有关的装置所强烈要求的节能和节省燃料的目标,都导致了一种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的设计高效、可靠、经济的换热器设备的要求。这种换热器芯的一种典型结构是板翅式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传热是在一种流体介质和另一种流体介质之间进行的,其中一种流体介质通过由一对配合板形成的中心流动区域流动,另一种流体介质在中心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将多个板组件以互相重叠的结构连接在一起,每个板组件是由一对相同的板构成的,这对板以互相配合的关系装在一起,以便在板之间形成中心流动区域,每块上述的板均有相对的外表面,相对的外侧边缘部分和相对的端部,上述板还包括分别位于靠近上述相对的端部的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每个上述的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都有至少一对彼此隔开的开口,上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的至少一个开口具有适于在以重叠结构连接相邻的板组件时,对准该相邻板组件的相应开口的机构,在一个上述集流管部分的一对彼此隔开的开口之间纵向延伸定位的一个分隔肋,多个彼此隔开的凸缘片部分,从一个上述板的表面沿板外围向上延伸,多个没有凸...

【技术特征摘要】
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将多个板组件以互相重叠的结构连接在一起,每个板组件是由一对相同的板构成的,这对板以互相配合的关系装在一起,以便在板之间形成中心流动区域,每块上述的板均有相对的外表面,相对的外侧边缘部分和相对的端部,上述板还包括分别位于靠近上述相对的端部的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每个上述的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都有至少一对彼此隔开的开口,上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的至少一个开口具有适于在以重叠结构连接相邻的板组件时,对准该相邻板组件的相应开口的机构,在一个上述集流管部分的一对彼此隔开的开口之间纵向延伸定位的一个分隔肋,多个彼此隔开的凸缘片部分,从一个上述板的表面沿板外围向上延伸,多个没有凸缘片的部分,由上述彼此隔开的凸缘片部分之间的沿上述板的外围的空间所确定,上述凸缘片部分和上述没有凸缘片的部分围绕着每块上述板的外围定位和排列,使一块板的彼此隔开的凸缘片部分与配合板没有凸缘片的部分相配合,形成围绕上述配合板与在配合板之间形成的中心流动区域的连续侧壁,无论那些上述每对配合板的上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分别互相相邻接定位,都会形成上述的连续侧壁,密封连接上述每对配合板的机构,上述每对配合板适于接收和输送第一种流体介质通过,以及位于相邻板组件之间的翅片机构,该翅片机构遍布在上述板组件之间形成的整个区域,从而在板组件之间形成第二列流体通道,用来输送第二种流体介质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连续突起的外围边缘部分在一个上述板的表面上围绕着每块上述板延伸,上述多个彼此隔开的凸缘片部分从此处向上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隔肋与上述外围边缘部分在同一平面上,并从该外围边缘部分延伸到上述一个集流管部分的彼此隔开的开口之间的一个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的至少一个开口的对准机构包括环形凸缘片机构,该环形凸缘机构可以承插相邻板组件上的对应的集流管开口,以便在上述相邻的板组件以互相重叠的结构连接起来时,维持上述集流管开口互相对准。5.根据权利要求4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凸缘机构位于上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的某些开口的周围,使无论上述相邻板组件的哪些上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以互相对接的关系定位,该环形凸缘装置都可以承插相邻板组件的对应集流管开口。6.根据权利要求1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每个板组件的上述一对相同的板以互相面对面的关系配合,使一块板上的一个上述集流管部分的分隔肋以对接关系与上述另一块相同板的分隔肋连接,配合板内有细长隔板,在配合板的一个端部与上述对接肋配合对准连接,该细长隔板延伸到靠近上述配合板相对的一端的另一个集流管部分的位置,从而把板间形成的中心流动区域有效地分隔成两个单独的流动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1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每个板组件的上述一对相同的板以互相面对面的关系配合,使上述对应板的一个集流管部分的分隔肋以互相不是对接的关系与上述配合板的相对的一端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部分与每块上述板形成一个整体。9.根据权利要求2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续突起的外围边缘部分与每块上述板形成一个整体。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彼此隔开的凸缘片部分沿每块上述板的外围定位和排列,使每个凸缘片部分都有一个对应的没有凸缘片的部分与其相对。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换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彼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D比斯利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科德热交换机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