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均热防烫伤石墨烯发热片
本技术涉及石墨烯发热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均热防烫伤石墨烯发热片。
技术介绍
利用例如石墨烯膜层发热的薄膜发热片相对于线圈式电阻器机械构成发热或/与例如暖暖包的化学反应发热包,更适合人体使用且具有能重复使用的环保特性,薄型化易于贴附使用并且小型化能够方便携带或能夹附于衣物中。市场上现有发热片技术和产品都普遍存在无法均匀发热使用上容易烫伤人的质量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加热膜层的材料均匀度与厚度一致性,一种已知解决方法是将对外进口采购预先形成膜片状的石墨烯膜层,在厂内贴附到PI基材,这种制造成本最高且这种材料目前不是自主可控,同时贴附时的安装误差也会影响发热片的加热效能。然而,当将加热膜层以涂层方式直接印刷在PI基材上,涂层在印刷在基材上的材料浓度均匀度差异与厚度变化都会影响局部电阻值的异常变动,导致电阻值的不一致,当某发热区的电阻低于相邻发热区就会引起局部加热增加的异常,甚至烫伤人体肌肤。一种采用石墨烯膜片组装将石墨烯发热片通过粘合的方式固定的技术被教示于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1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热防烫伤石墨烯发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绝缘载膜(10);/n导电涂层(20),形成于所述绝缘载膜(10)上,所述导电涂层(20)包括不互相直接电连接的正电极图案与负电极图案,所述正电极图案形成有多个正电极线(21)与连接所述正电极线(21)的第一汇流条(23),所述负电极图案形成有多个负电极线(22)与连接所述负电极线(22)的第二汇流条(24),所述正电极线(21)与所述负电极线(22)为等距交错排列;/n电阻加热涂层(30),形成于所述绝缘载膜(10)上,所述电阻加热涂层(30)位于所述第一汇流条(23)与所述第二汇流条(24)之间并覆盖所述正电极线(2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均热防烫伤石墨烯发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载膜(10);
导电涂层(20),形成于所述绝缘载膜(10)上,所述导电涂层(20)包括不互相直接电连接的正电极图案与负电极图案,所述正电极图案形成有多个正电极线(21)与连接所述正电极线(21)的第一汇流条(23),所述负电极图案形成有多个负电极线(22)与连接所述负电极线(22)的第二汇流条(24),所述正电极线(21)与所述负电极线(22)为等距交错排列;
电阻加热涂层(30),形成于所述绝缘载膜(10)上,所述电阻加热涂层(30)位于所述第一汇流条(23)与所述第二汇流条(24)之间并覆盖所述正电极线(21)、所述负电极线(22)及所述正电极线(21)与所述负电极线(22)之间的薄膜部位;其中所述正电极线(21)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汇流条(24)且突出于所述电阻加热涂层(30)的第一端(25);所述负电极线(22)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汇流条(23)且突出于所述电阻加热涂层(30)的第二端(26);及
绝缘覆膜(40),设置于所述绝缘载膜(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防烫伤石墨烯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25)形成有外露于所述电阻加热涂层(30)的第一单元测试点(27);所述第二端(26)上形成有外露于所述电阻加热涂层(30)的第二单元测试点(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热防烫伤石墨烯发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25)与所述第二端(26)超出所述电阻加热涂层(30)的长度介于0.5~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防烫伤石墨烯发热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正电极线(21)与所述负电极线(22)之间的发热间隙介于0.4~1.2cm。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海,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璞瑞达薄膜开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