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绷带式多功能智能电池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132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绷带式多功能智能电池充电器,属于智能充电技术领域,其技术特征在于充电器包括壳体及其壳体内装的芯片控制板电连接壳体上数对电极充电触点,该触点自动识电池的多种类型和型号,还包括壳体上配备的可收纳或展开的绷带,该绷带捆绑电池在充电器壳体上以对单块或多块电池同时安全充电,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在于整个充电过程实时监控,运用精确的计算方式和科学的充电过程控制,使电池充电达到90%以上的饱和度。

A bandage type multifunctional intelligent battery char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绷带式多功能智能电池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持多种军用电池的充电器,属于智能充电

技术介绍
目前,军用电池型号类别繁多,对容量、标称电压及对应设备均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一对一,一个电池型号配一个适配器,这就导致芯片、电子器件及其原材料浪费。现有技术仍然没有解决一个适配器对多块电池同时充电的技术问题。每款电池都要配备一个充电器,无疑元器件材料浪费,同时造成单兵行军装备需多带许多适配器,重量无疑增加。经检索,现已公开的智能充电器对镍氢/镍镉,3.7锂离子电池,3.2伏锂铁电池,高压3.85锂离子或EGO电子烟电池电压等级在3V至4V已实现单独充电。仍未解决两块或两块以上电池同时充电,或更高电压等级的镍氢/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锂铁电池同时通电。
技术实现思路
分析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适应单兵在多场景活动、特殊环境下提出的将电池绑定安全、可靠、两块以上电池同时充电。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在于,解决轻装需要,在有限的空间,能够对两款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电池能够同时充电。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绷带式多功能智能电池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充电器包括壳体及其壳体内装的芯片控制板电连接壳体上数对电极充电触点;该触点自动识别电池的多种类型和型号;还包括所述壳体上配备的可收纳或展开的绷带,该绷带捆绑电池在充电器壳体上以对单块或多块电池同时安全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绷带式多功能智能电池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充电器包括壳体及其壳体内装的芯片控制板电连接壳体上数对电极充电触点;该触点自动识别电池的多种类型和型号;还包括所述壳体上配备的可收纳或展开的绷带,该绷带捆绑电池在充电器壳体上以对单块或多块电池同时安全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绷带式多功能智能电池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由两个壳体扣合形成有具有至少有三个面供电池充电,三个面分别为壳体第一面、壳体第二面和壳体第三面;所述壳体第一面上有数对充电触点和壳体第二面具有相同长度和宽度;还包括所述壳体第三面与壳体第二面相垂直,壳体第三面上排布数对充电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绷带式多功能智能电池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包括由三对充电触点区及电池承载区的壳体第一面,还包括承载电池充电的壳体第二面及其垂直的壳体第三面,壳体第三面上排布两对充电触点与壳体第二面承载电池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绷带式多功能智能电池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第一面长度130mm,宽度为74mm,其水平面上三对充电触点的第一组充电触点距离边缘X轴为86mm,距离Y轴20mm,第一组充电触点两个触点间距为6mm,第二组充电触点两个触点间距为9mm,第三组充电触点两个可调触点间距为15mm~28mm,第二组充电触点与第一组充电触点的X轴向和Y轴向间距均为7mm,第三组充电触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毅李春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益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