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光伏发电及并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129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光伏发电及并网设备,具体涉及光伏并网设备领域,包括光伏组件、并网逆变器和电网,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连接在并网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在电网的输入端,所述并网逆变器的基体外部由壳体、顶盖、散热片、底板、金属管、吸盘、第一调节螺栓、限位架、第二调节螺栓、活塞杆和橡胶塞组成,所述壳体的顶端连接有顶盖,且壳体的底端安装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靠近四个边角位置处均插设有金属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调节并网逆变器的安装高度,使并网逆变器的底部远离放置面,并对并网逆变器的底部进行防水防潮处理,且提高了并网逆变器放置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光伏发电及并网设备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光伏并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光伏发电及并网设备。
技术介绍
光伏并网设备为并网逆变器,并网逆变器一般分为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动力设备发电并网逆变器和其它发电设备发电并网逆变器,并网逆变器的最大特点是系统的功率高,成本低,并网逆变器一般用与大型光伏发电站的系统中,很多并行的光伏组串被连到同一台集中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光伏发电并网设备都是基于物联网的控制,其并网逆变器在放置时不方便对并网逆变器的底部进行防水防潮处理,且并网逆变器放置时的稳定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光伏发电及并网设备,便于调节并网逆变器的安装高度,使并网逆变器的底部远离放置面,并对并网逆变器的底部进行防水防潮处理,且提高了并网逆变器放置时的稳定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光伏发电及并网设备,包括光伏组件、并网逆变器和电网,所述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光伏发电及并网设备,包括光伏组件(1)、并网逆变器(2)和电网(3),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连接在并网逆变器(2)的输入端,所述并网逆变器(2)的输出端连接在电网(3)的输入端,所述并网逆变器(2)的基体外部由壳体(201)、顶盖(202)、散热片(203)、底板(204)、金属管(205)、吸盘(206)、第一调节螺栓(207)、限位架(208)、第二调节螺栓(209)、活塞杆(210)和橡胶塞(216)组成,所述壳体(201)的顶端连接有顶盖(202),且壳体(201)的底端安装有散热片(203),所述散热片(203)的下方设置有底板(204),所述底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光伏发电及并网设备,包括光伏组件(1)、并网逆变器(2)和电网(3),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1)的输出端连接在并网逆变器(2)的输入端,所述并网逆变器(2)的输出端连接在电网(3)的输入端,所述并网逆变器(2)的基体外部由壳体(201)、顶盖(202)、散热片(203)、底板(204)、金属管(205)、吸盘(206)、第一调节螺栓(207)、限位架(208)、第二调节螺栓(209)、活塞杆(210)和橡胶塞(216)组成,所述壳体(201)的顶端连接有顶盖(202),且壳体(201)的底端安装有散热片(203),所述散热片(203)的下方设置有底板(204),所述底板(204)的内部靠近四个边角位置处均插设有金属管(205),每个金属管(205)的底端位于底板(204)的下方均连接有吸盘(206),所述底板(204)的外壁靠近金属管(205)的外侧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栓(207),所述金属管(205)的顶部延伸至壳体(201)的外侧,所述壳体(201)的外壁位于金属管(205)的外部位置处连接有限位架(208),所述限位架(208)的外壁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栓(209),所述金属管(205)的顶部内侧连接有活塞杆(210),所述活塞杆(210)的底端位于金属管(205)的内侧连接有橡胶塞(2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光伏发电及并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04)的内部对应金属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全泰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