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剥皮机构,其包括:第三支撑架、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三支撑架前端的第二上刀架和第二下刀架、分别安装于第二上刀架和第二下刀架上的上剥皮刀和下剥皮刀及安装于第三支撑架后端并用于驱动上剥皮刀和下剥皮刀相对移动剪切的第六驱动装置,所述的第六驱动装置与第二上刀架和第二下刀架之间设置有一改变驱动力方向的换向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第六驱动装置通过推动板推动第二上刀架和第二下刀架相对上下移动,使上剥皮刀和下剥皮刀相对剪切完成对线缆的剥皮,并通过推动板上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限定第二上刀架和第二下刀架的移动行程,确保裁剪线缆外皮的精度,防止过度裁剪损坏线芯。
A kind of peel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剥皮机构
:本技术涉及线材、线缆、线束加工
,特指一种剥皮机构。
技术介绍
:在线材、线缆、线束加工领域,常需要剥掉线材、线缆、线束的外皮,以确保安装连接时内部线芯的电性导通。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剥皮机构,剥皮精度不高,容易损坏线芯,通常采用两个驱动装置分别驱动切刀相互裁剪完成对线材外皮剥皮,导致机构整体空间大,安装不方便,或者,通过复杂的传动机构配合一个驱动装置对线材进行裁剪剥皮,拆装不方便,难以维修。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剥皮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剥皮机构,包括:第三支撑架、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三支撑架前端的第二上刀架和第二下刀架、分别安装于第二上刀架和第二下刀架上的上剥皮刀和下剥皮刀及安装于第三支撑架后端并用于驱动上剥皮刀和下剥皮刀相对移动剪切的第六驱动装置,所述的第六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上刀架和所述第二下刀架之间设置有一改变驱动力方向的换向组件。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换向组件包括有安装于所述第二上刀架上的第一滚轮、安装于所述第二下刀架上的第二滚轮及安装于所述第六驱动装置前端上的推动板,所述的推动板上成型有呈轴对称并相对倾斜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的第一滚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的第二滚轮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内。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推动板与所述第六驱动装置之间设置有一连接杆,所述的推动板后端设置有一T型槽,所述的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六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固定,所述的连接杆另一端安装于所述T型槽内。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三支撑架上设置有导向滑轨,所述的第二上刀架和所述第二下刀架均以可上下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导向滑轨上。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剥皮刀和所述下剥皮刀上均设置有复数个V字形刀口;所述的第三支撑架前端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的第二上刀架贯穿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的第二下刀架贯穿所述第二限位槽。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向滑轨并列设置有两个。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第六驱动装置通过推动板推动第二上刀架和第二下刀架相对上下移动,使上剥皮刀和下剥皮刀相对剪切完成对线缆的剥皮,并通过推动板上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限定第二上刀架和第二下刀架的移动行程,确保裁剪线缆外皮的精度,防止过度裁剪损坏线芯。并且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拆装方便,维修便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图1;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图2。附图标记说明:510V字形刀口511第三支撑架5111导向滑轨5112第一限位槽5113第二限位槽512第二上刀架513第二下刀架514上剥皮刀515下剥皮刀516第六驱动装置517换向组件5171第一滚轮5172第二滚轮5173推动板5174第一滑槽5175第二滑槽5176连接杆5177T型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和图2所示,为一种剥皮机构,其包括:第三支撑架511、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三支撑架511前端的第二上刀架512和第二下刀架513、分别安装于第二上刀架512和第二下刀架513上的上剥皮刀514和下剥皮刀515及安装于第三支撑架511后端并用于驱动上剥皮刀514和下剥皮刀515相对移动剪切的第六驱动装置516,所述的第六驱动装置516与所述第二上刀架512和所述第二下刀架513之间设置有一改变驱动力方向的换向组件517。所述的换向组件517包括有安装于所述第二上刀架512上的第一滚轮5171、安装于所述第二下刀架513上的第二滚轮5172及安装于所述第六驱动装置516前端上的推动板5173,所述的推动板5173上成型有呈轴对称并相对倾斜的第一滑槽5174和第二滑槽5175,所述的第一滚轮5171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5174内,所述的第二滚轮5172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5175内。所述的推动板5173与所述第六驱动装置516之间设置有一连接杆5176,所述的推动板5173后端设置有一T型槽5177,所述的连接杆5176一端与所述第六驱动装置516的输出轴固定,所述的连接杆5176另一端安装于所述T型槽5177内。所述的第三支撑架511上设置有导向滑轨5111,所述的第二上刀架512和所述第二下刀架513均以可上下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导向滑轨5111上。所述的上剥皮刀514和所述下剥皮刀515上均设置有复数个V字形刀口510;所述的第三支撑架511前端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5112和第二限位槽5113,所述的第二上刀架512贯穿所述第一限位槽5112,所述的第二下刀架513贯穿所述第二限位槽51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滑槽5174和所述第二滑槽5175相互呈V型排列。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滑槽5174和所述第二滑槽5175还可呈S型、不对称型等。所述的导向滑轨5111并列设置有两个。综上所述,本技术工作时,首先由第六驱动装置516拉动推动板5173向后移动,此时,第一滑槽5174下侧壁推动第一滚轮5171带动第二上刀架512沿导向滑轨5111向上移动,第二滑槽5175上侧推动第二滚轮5172带动第二下刀架513沿导向滑轨5111向下移动,使上剥皮刀514和下剥皮刀515相对分开,下一步,将需要剥芯皮的线缆放置到上剥皮刀514和下剥皮刀515之间,下一步,由第六驱动装置516推动推动板5173向前移动,此时,第一滑槽5174下侧壁推动第一滚轮5171带动第二上刀架512沿导向滑轨5111向下移动,第二滑槽5175上侧推动第二滚轮5172带动第二下刀架513沿导向滑轨5111向上移动,使上剥皮刀514和下剥皮刀515相对合拢,将线缆外皮剪断去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第六驱动装置516通过推动板5173推动第二上刀架512和第二下刀架513相对上下移动,使上剥皮刀514和下剥皮刀515相对剪切完成对线缆的剥皮,并通过推动板5173上的第一滑槽5174和第二滑槽5175限定第二上刀架512和第二下刀架513的移动行程,确保裁剪线缆外皮的精度,防止过度裁剪损坏线芯。本技术通过推动板5173上的第一滑槽5174和第二滑槽5175与第一滚轮5171和第二滚轮5172配合将驱动装置的单向推动力转换成相互开合的剪切力,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拆装方便,维修便利。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剥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支撑架(511)、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三支撑架(511)前端的第二上刀架(512)和第二下刀架(513)、分别安装于第二上刀架(512)和第二下刀架(513)上的上剥皮刀(514)和下剥皮刀(515)及安装于第三支撑架(511)后端并用于驱动上剥皮刀(514)和下剥皮刀(515)相对移动剪切的第六驱动装置(516),所述的第六驱动装置(516)与所述第二上刀架(512)和所述第二下刀架(513)之间设置有一改变驱动力方向的换向组件(5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剥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支撑架(511)、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三支撑架(511)前端的第二上刀架(512)和第二下刀架(513)、分别安装于第二上刀架(512)和第二下刀架(513)上的上剥皮刀(514)和下剥皮刀(515)及安装于第三支撑架(511)后端并用于驱动上剥皮刀(514)和下剥皮刀(515)相对移动剪切的第六驱动装置(516),所述的第六驱动装置(516)与所述第二上刀架(512)和所述第二下刀架(513)之间设置有一改变驱动力方向的换向组件(5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剥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组件(517)包括有安装于所述第二上刀架(512)上的第一滚轮(5171)、安装于所述第二下刀架(513)上的第二滚轮(5172)及安装于所述第六驱动装置(516)前端上的推动板(5173),所述的推动板(5173)上成型有呈轴对称并相对倾斜的第一滑槽(5174)和第二滑槽(5175),所述的第一滚轮(5171)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5174)内,所述的第二滚轮(5172)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5175)内。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修恒,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恒科自动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