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853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01
一种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包括:发射端,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端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第一保偏耦合器;第二保偏耦合器,所述第二保偏耦合器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保偏耦合器输出端通过端到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保偏耦合器与第二保偏耦合器的端到端连接,可以直接将第一保偏耦合器与第二保偏耦合器连接在一起,有效避免器件间的光纤熔接点,降低组件的体积及光路的损耗,实现整个组件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
技术介绍
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包含了多种器件,主要有:偏振合/分束器(PBC/PBS)、保偏滤波耦合器(BS/BC)、粗波分复用器(CWDM)、保偏可调式光衰减器(ATT)、信号强度调制器(AM)、相位调制器(PM)等。为满足工程化应用这些器件须高度集成在一个小体积模块盒体内。由于所有器件均集成在一个模块盒内,所以器件尺寸必须尽量小。如何保证在量子光学集成组件模块小型化、一体化的条件下,同时确保内部各无源光器件的性能指标不会受到影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小型化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包括:发射端,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端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第一保偏耦合器;第二保偏耦合器,所述第二保偏耦合器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保偏耦合器输出端通过端到端连接。本技术所述的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其中,所述发射端包括:信号强度调制器,输入端通过光纤与所述第一保偏耦合器输出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相位调制器,输入端通过与所述信号强度调制器输出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第三保偏耦合器,输入端与所述相位调制器输出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保偏可调式光衰减器,输入端与所述第三保偏耦合器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保偏耦合器连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粗波分复用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粗波分复用器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保偏耦合器输出端通过端到端连接,与所述第二保偏耦合器集成在一起;法拉第镜,与所述第三保偏耦合器端到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本技术所述的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其中,所述信号强度调制器与所述相位调制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一端,所述保偏可调式衰减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相位调制器相对一端,所述第三保偏耦合器与所述第二保偏耦合器集成在一起。本技术所述的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其中,所述第二保偏耦合器、所述第三保偏耦合器、所述保偏可调式衰减器、所述粗波分复用器、所述法拉第镜集成在一起。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包括接收端,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端壳体,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第一保偏耦合器;第二保偏耦合器,所述第二保偏耦合器与所述第一保偏耦合器通过端到端连接。本技术所述的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其中,所述接收端包括:第二粗波分复用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动态偏振控制器,所述动态偏偏振控制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保偏耦合器输入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粗波分复用器输出端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第二保偏耦合器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保偏耦合器输出端端到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光纤延迟线,一端与所述第一保偏耦合器连接;第二保偏合束器,一个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保偏耦合器一个输出端端到端连接;第二信号强度调制器,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保偏合束器输出端连接;第三保偏合束器,一个输入端与所述光纤延迟线连接,另一个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调制器输出端连接;第二相位调制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保偏合束器输入端连接;第二法拉第镜,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相位调制器输入端连接。本技术所述的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其中,所述第二粗波分复用器、第二保偏合束器、法拉第镜集成在一起。本技术所述的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强度调制器与第二相位调制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同一侧,所述动态偏振控制器与所述光纤延迟线安装在同一侧,且位置与所述第二相位调制器相对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一保偏耦合器与第二保偏耦合器的端到端连接,可以直接将第一保偏耦合器与第二保偏耦合器连接在一起,可以有效避免光纤熔接点,降低组件的体积及光路损耗,实现整个组件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事情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所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包含了多种器件,主要有:偏振合/分束器(PBC/PBS)、保偏滤波耦合器(BS/BC)、粗波分复用器(CWDM)、保偏可调式光衰减器(ATT)、信号强度调制器(AM)、相位调制器(PM)等。为满足工程化应用这些器件须高度集成在一个小体积模块盒体内。由于所有器件均集成在一个模块盒内,所以器件尺寸必须尽量小。如何保证在量子光学集成组件模块小型化、一体化的条件下,同时确保内部各无源光器件的性能指标不会受到影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100,发射端包:发射端壳体110,具有一容置空间111;第一保偏耦合器120;第二保偏耦合器,第二保偏耦合器输入端与第一保偏耦合器120输出端通过端到端连接。通过第一保偏耦合器与第二保偏耦合器的端到端连接,可以直接将第一保偏耦合器与第二保偏耦合器连接在一起,通过选择光纤及设计光纤布局,可以有效避免光纤的弯曲损耗,降低组件的体积,进而可以使整个组件小型化,同时通过端到端连接在一起与熔接方式相比,不需要熔接点,降低光路的损耗。需要说明的是,端到端连接是每个组件之间无光路断点的连接;具体实现方式是把带有两个光纤头的光纤在光学耦合台上分别与其他晶体组件进行在线调轴与耦合,待满足参数要求后进行固化成型;第一保偏耦合器120可以是合束器也可以是分束器,第二保偏耦合器可以是合束器也可以是分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强度调制器130与相位调制器140设置在容置空间111一端,保偏可调式衰减器150设置在容置空间111与相位调制器140相对一端,第三保偏耦合器与第二保偏耦合器集成在一起,如图1所示,集成为160,集成在一起方便组件布局,有利于小型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射端100包括:信号强度调制器130,输入端通过光纤与第一保偏耦合器120连接,设置在容置空间111中;相位调制器140,输入端通过与信号强度调制器130输出端连接,设置在容置空间111中;第三保偏耦合器,输入端与相位调制器输出端连接,设置在容置空间中;保偏可调式光衰减器150,输入端与第三保偏耦合器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保偏耦合器连接,设置在容置空间111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保偏耦合器在此实施例中采用分束器,第二保偏耦合器在此实施例中采用合束器。本实施例具体工作方式为信号光从第一偏振耦合器输入,第一偏振耦合器为分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发射端(100),所述发射端(100)包括:/n发射端壳体(110),具有一容置空间(111);/n第一保偏耦合器(120);/n第二保偏耦合器,所述第二保偏耦合器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保偏耦合器输出端通过端到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端(100),所述发射端(100)包括:
发射端壳体(110),具有一容置空间(111);
第一保偏耦合器(120);
第二保偏耦合器,所述第二保偏耦合器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保偏耦合器输出端通过端到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100)包括:
信号强度调制器(130),输入端通过光纤与所述第一保偏耦合器(120)输出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11)中;
相位调制器(140),输入端通过与所述信号强度调制器(130)输出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11)中;
第三保偏耦合器,输入端与所述相位调制器输出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
保偏可调式光衰减器(150),输入端与所述第三保偏耦合器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保偏耦合器连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11)中;
粗波分复用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粗波分复用器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保偏耦合器输出端通过端到端连接,与所述第二保偏耦合器集成在一起;
法拉第镜,与所述第三保偏耦合器端到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强度调制器(130)与所述相位调制器(140)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11)一端,所述保偏可调式衰减器(150)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11)与所述相位调制器(140)相对一端,所述第三保偏耦合器与所述第二保偏耦合器集成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量子光器件空间混合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偏耦合器、所述第三保偏耦合器、所述保偏可调式衰减器、所述粗波分复用器、所述法拉第镜集成在一起。


5.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兆辉张铭王恩现薛叙杨小平李嘉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