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扩散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85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学器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曲面扩散板,包括透明基板,透明基板的顶面上固定有耐划伤防护膜;耐划伤防护膜的顶面上涂布防静电液层,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扩散球;透明基板的底面上固定设有耐磨层,耐磨层的下面连接有微结构层,耐磨层和微结构层之间填充有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扩散颗粒;微结构层上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球状微结构与角状微结构;耐划伤防护膜的厚度均由左、右两侧至中部曲线型减小,且耐划伤防护膜的左、右两侧部分沿中间轴线呈对称结构,其提高对光线的利用率,提高发散光线的均匀性和柔和性,避免眩目现象发生,且提高表面硬度及耐划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曲面扩散板
本技术属于光学器件
,涉及一种曲面扩散板。
技术介绍
光扩散板又称匀光板、扩光板,其具有高光扩散性、高透光率和能够很好地遮挡光源等特性,是LED照明和平板显示领域重要的零部件。光扩散板能够起到遮光的作用,能够阻挡光的通过,一般情况下,光扩散板的光扩散性越好,其透光率就越低。目前LED照明和平板显示领域的光扩散板按入光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两种,相比于侧入式,直下式由于中间省掉了导光板具有更加明显的价格优势,但是也就决定了要想得到同侧入式一样的光学效果,必须通过增加光源与扩散板之间的距离或者增加光扩散板的光扩散性来达到很好的匀光效果,在液晶显示背光模组中,为了获得均匀柔和的显示效果,已广泛使用光扩散板,光扩散板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将光散射材料加入基板中,利用光线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不同折射率(密度)的介质时发生折射、反射与散射,使入射光充分散射,产生光学扩散的效果,现有技术的扩散板多存在对光线的利用率较低,发散光线的均匀性较差,表面硬度及耐划伤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面扩散板,以提高对光线的利用率,提高发散光线的均匀性,提高表面硬度及耐划伤性能。为达到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曲面扩散板,包括透明基板,透明基板的顶面上固定有耐划伤防护膜;耐划伤防护膜的顶面上涂布防静电液层,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扩散球;透明基板的底面上固定设有耐磨层,耐磨层的下面连接有微结构层,耐磨层和微结构层之间填充有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扩散颗粒;微结构层上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球状微结构与角状微结构;耐划伤防护膜的厚度均由左、右两侧至中部曲线型减小,且耐划伤防护膜的左、右两侧部分沿中间轴线呈对称结构。优选的,微结构层的厚度由左、右两侧至中部曲线型减小,且微结构层的左、右两侧部分沿中间轴线呈对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曲面扩散板,其结构简化实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扩散板所存在的对光线的利用率较低,发散光线的均匀性较差,表面硬度及耐划伤性能较差的问题,其提高对光线的利用率,提高发散光线的均匀性和柔和性,避免眩目现象发生,且提高表面硬度及耐划伤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曲面扩散板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耐划伤防护膜,2为扩散球,3为微结构层,301为球状微结构,302为角状微结构,4为透明基板,5为扩散颗粒,6为耐磨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一种曲面扩散板,如图1所示,包括透明基板4,透明基板4的顶面上固定有耐划伤防护膜1;耐划伤防护膜1的顶面上涂布防静电液层,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扩散球2;透明基板4的底面上固定设有耐磨层6,耐磨层6的下面连接有微结构层3,耐磨层6和微结构层3之间填充有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扩散颗粒5;微结构层3上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球状微结构301与角状微结构302;耐划伤防护膜1的厚度均由左、右两侧至中部曲线型减小,且耐划伤防护膜1的左、右两侧部分沿中间轴线呈对称结构。即耐划伤防护膜1的顶面为中间凹陷的弧形面,其底面可以为平面。本实施例的曲面扩散板,相间排列的球状微结构301与角状微结构302,可以实现降低眩光,使光线更均匀的发射。实施例二一种曲面扩散板,如图1所示,微结构层3的厚度由左、右两侧至中部曲线型减小,且微结构层3的左、右两侧部分沿中间轴线呈对称结构。即微结构层3的顶面为中间凹陷的弧形面,其底面可以为平面。具体地,微结构层3的球状微结构301的直径和角状微结构302的高度由左、右两侧至中部曲线型减小,且微结构层3的球状微结构301的直径和角状微结构302的高度以微结构层3的左、右两侧部分沿中间轴线呈对称结构。还可以进一步地,角状微结构302为三角锥状。还可以进一步地,角状微结构302的底面为方形,侧面为四个等腰三角形。本实施例的曲面扩散板,透明基板4、微结构层3、耐磨层6均可以为方形,防静电液层为方形层。其可以依次通过光学胶层连接。扩散球2为圆球。耐磨层6可以为耐磨膜层。扩散颗粒5可以为圆球形或半圆球形颗粒,扩散颗粒5是半圆球形颗粒时,优选为上半圆球形颗粒。球状微结构301为圆球形。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
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曲面扩散板,包括透明基板(4),其特征是,透明基板(4)的顶面上固定有耐划伤防护膜(1);耐划伤防护膜(1)的顶面上涂布防静电液层,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扩散球(2);透明基板(4)的底面上固定设有耐磨层(6),耐磨层(6)的下面连接有微结构层(3),耐磨层(6)和微结构层(3)之间填充有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扩散颗粒(5);微结构层(3)上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球状微结构(301)与角状微结构(302);耐划伤防护膜(1)的厚度均由左、右两侧至中部曲线型减小,且耐划伤防护膜(1)的左、右两侧部分沿中间轴线呈对称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面扩散板,包括透明基板(4),其特征是,透明基板(4)的顶面上固定有耐划伤防护膜(1);耐划伤防护膜(1)的顶面上涂布防静电液层,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扩散球(2);透明基板(4)的底面上固定设有耐磨层(6),耐磨层(6)的下面连接有微结构层(3),耐磨层(6)和微结构层(3)之间填充有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扩散颗粒(5);微结构层(3)上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球状微结构(301)与角状微结构(302);耐划伤防护膜(1)的厚度均由左、右两侧至中部曲线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恩辉张科杨菲菲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卓英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