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色测定取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754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55
叶色测定取样器,用于实现对小麦叶片的取样。它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第一手柄的第一端与第二手柄的第一端之间铰接连接,在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之间设有支撑机构;上压模,它固定在第一手柄的第二端,在上压模的底部设有环形的刀刃。下压模,它固定在第二手柄的第二端,在下压模内腔的上部设有底框,底框的外形与刀刃的外形相同,底框的内壁设有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叶色测定取样器,可以实现对叶片的取样,操作时仅需握住第一、第二手柄即可。操作方便、简单,还可以实现对取样后的叶片的标记和储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叶色测定取样器
本技术涉及叶片取样
,具体地说是一种叶色测定取样器。
技术介绍
对小麦进行氮肥追肥时,以往通常依靠经验及肉眼观察麦苗长势。近年来,有科学家研究通过测定叶色来判断氮素含量,进而确定合理的氮肥追肥量。因此,急需一种叶色测定取样器,用于实现对叶色的测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色测定取样器,用于实现对小麦叶片的取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叶色测定取样器,其特征是,它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第一手柄的第一端与第二手柄的第一端之间铰接连接,在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之间设有支撑机构;上压模,它固定在第一手柄的第二端,在上压模的底部设有环形的刀刃下压模,它固定在第二手柄的第二端,在下压模内腔的上部设有底框,底框的外形与刀刃的外形相同,底框的内壁设有斜面。进一步地,第一手柄的第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二手柄铰接连接。进一步地,支撑机构包括与第一手柄铰接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手柄铰接的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伸入第一支撑杆的内侧且在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的内壁之间设有弹簧。进一步地,在下压模的下部可拆卸的设置有储存盒。进一步地,在上压模的两端转动安装有转轮,在转轮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在圆周上均匀设置的刻度线,在转轮的下方设有与刻度线一一对应的标记杆,在标记杆与转轮之间设有弹簧,在上压模的底部设有驱使其中一根标记杆下移的驱动部件。进一步地,在标记杆的侧壁设有缺口,在缺口内设有等腰梯形的作动块,在上压模的底部固定有驱动杆,驱动杆的自由端伸入若干缺口组成的环形空间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叶色测定取样器,可以实现对叶片的取样,操作时仅需握住第一、第二手柄即可。操作方便、简单,还可以实现对取样后的叶片的标记和储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上压模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上压模的仰视示意图;图5为标记机构的示意图;图6为驱动杆与作动块的示意图;图7为下压模的剖视图;图中:1第一手柄,11铰接轴,12第一耳板,13第一支撑杆,2第二手柄,21第二耳板,22第二支撑杆,3上压模,31刀刃,32转轮,33标记杆,331缺口,332作动块,34弹簧,35驱动杆,4储存盒,41下压模,42底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第一手柄1、第二手柄2、上压模3和下压模4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均为杆状结构,第一手柄的第一端与第二手柄的第一端通过铰接轴11铰接连接。在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之间设有支撑机构,如图2所示,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22,在第一手柄上固定有第一耳板12,在第二手柄上固定有第二耳板21,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耳板铰接,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耳板铰接,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伸入第一支撑杆的内腔中,在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撑杆的内腔之间设有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第二支撑杆有向远离第一支撑杆移动的趋势。且在支撑机构的支撑作用下,第一、第二手柄的第二端之间相互远离。在第一手柄的第二端固定有上压模3,上压模与第一手柄垂直设置。如图3、图4所示,上压模为长条形结构,在上压模的底部(朝向第二手柄的一侧)设有刀刃31,刀刃为环形。刀刃用于实现对叶片的裁切,在上压模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至少一个转轮32,转轮的上表面设有刻度线,每一条刻度线代表不同的数字,且自1至12依次排列。在上压模的上表面设有标识箭头,当刻度线与标识箭头对正时,代表选择了该刻度线对应的数字。在转轮的下方设有若干标记杆33,标记杆的数目与刻度线的数目相同,且标记杆与刻度线一一对应。标记杆在同一圆周上均匀设置,在标记杆与转轮之间设有弹簧34,通过弹簧实现标记杆和转轮的连接。在标记杆的侧壁上设有缺口331,在缺口内设有作动块332,作动块为等腰梯形结构,作动块的大端与缺口内壁固定连接,作动块的小端悬空。转轮的下部、标记杆置于刀刃的内侧,在刀刃的内壁上固定有驱动杆35,随着转轮的旋转,驱动杆的自由端进入缺口内并与作动块接触后,驱动杆对作动块进行挤压,使得标记杆下移,当刻度线与标识箭头对正后,驱动杆与作动块的小端接触。该刻度线对应的标记杆下移,直至标记杆的下表面与刀刃的下表面平齐。标记杆的底部设有数字形的标记刀,标记杆与叶片接触后,对叶片进行挤压,进而在叶片上裁切出数字,进而实现标记。转轮上的刻度线与数字1至12一一对应,标记杆的底部也设有数字形的标记刀,这样当转轮上的某一刻度线与标识箭头对正后,该刻度线对应的标记杆下移至于刀刃平齐。驱动杆为驱使其中一根标记杆下移的驱动部件。在第二手柄的第二端固定有储存盒4,如图7所示,储存盒为条形的盒体,在储存盒的顶部设有下压模41,下压模的下部与储存盒的顶部扣合在一起,储存盒可以看作是下压模的一部分。当需要将两者分离时,向远离储存盒的一侧拉拔下压模即可。下压模为长方体形结构,且下压模为上下相通的中空结构,在下压模上部的内壁上设有底框42,底框为橡胶件,底框的作用是与刀刃配合作用实现对叶片的切断,底框包括两端的圆弧形部分以及位于两圆弧形部分之间的直线部分,底框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刀刃与底框接触时接触点位于底框内侧的斜面上。继续挤压第一手柄,使得刀刃的下表面穿过底框后置于底框下方,此时便可将叶片切断,同时底框被挤压变形,有利于裁切取样后的叶片落入储存盒内。使用时,握住第一、第二手柄,将叶片置于上压模与下压模之间,握动第一、第二手柄,使得上压模逐渐靠近下压模直至刀刃与底框接触并穿越底框。当需要对叶片进行标记时,可以旋转上压模左右两端的转轮,使得对应数字的标记杆伸出,刀刃对叶片进行裁切的过程中,标记杆在叶片上打数字形孔,实现标记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叶色测定取样器,其特征是,它包括:/n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第一手柄的第一端与第二手柄的第一端之间铰接连接,在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之间设有支撑机构;/n上压模,它固定在第一手柄的第二端,在上压模的底部设有环形的刀刃;/n下压模,它固定在第二手柄的第二端,在下压模内腔的上部设有底框,底框的外形与刀刃的外形相同,底框的内壁设有斜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叶色测定取样器,其特征是,它包括:
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第一手柄的第一端与第二手柄的第一端之间铰接连接,在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之间设有支撑机构;
上压模,它固定在第一手柄的第二端,在上压模的底部设有环形的刀刃;
下压模,它固定在第二手柄的第二端,在下压模内腔的上部设有底框,底框的外形与刀刃的外形相同,底框的内壁设有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色测定取样器,其特征是,第一手柄的第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二手柄铰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色测定取样器,其特征是,支撑机构包括与第一手柄铰接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手柄铰接的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伸入第一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伟王宗帅孔令安李升东司纪升裴艳婷张宾肖静冯艳禚其翠冯波王法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