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电缆加温除湿吸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642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用电缆加温除湿吸潮装置,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下壳体内设有凹槽机构,上壳体下端设有凸台机构,凹槽机构底部铺设有电热网,下壳体内设有进风管与排风主管,壳体外设有鼓风机、抽气泵与控制器,下壳体内设有温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同时电连接鼓风机、抽气泵、加热器与温湿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加热网对凹槽机构中的电缆线进行加热,加快了电缆线中潮气的逸散,凸台机构与凹槽机构的配套连接,将电缆线密封固定在凹槽机构中,潮气沿排风主管排出,保证了设备的除湿吸潮效果,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除湿效率,从而实现了电缆线的干燥与“再生”,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电缆加温除湿吸潮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矿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矿用电缆加温除湿吸潮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主电缆上分出多根支线电缆,同时对多个设备进行连接,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各种矿用机械上都设置有电缆,而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矿用机械的工作环境往往较为恶略,加速了设备的损坏,电缆受潮容易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而频繁的对矿用机械上的电缆进行更换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矿用电缆加温除湿吸潮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矿用电缆加温除湿吸潮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凹槽机构,待处理的电缆线放置于凹槽机构中,所述上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凸台机构,所述凸台机构嵌套设置于凹槽机构中,通过凸台机构与凹槽机构的配套连接,将电缆线密封固定在凹槽机构中,保证了设备的除湿吸潮效果,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除湿效率,所述凹槽机构包括主线槽与支线槽,主电缆放置于主线槽中,支线电缆放置于支线槽中,所述凹槽机构的底部铺设有电热网,所述电热网通过电源线与壳体外部的电源接头相连接,通过加热网,对凹槽机构中的电缆线进行加热,排除电缆线中的潮气,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进风管与排风主管,所述壳体外设置有鼓风机、抽气泵与控制器,所述进风管的两端同时连通主线槽与鼓风机,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进风管上设置有加热器,加热器对鼓风机鼓入凹槽机构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排风主管的一端通过排风支管与支线槽的末端相连通,排风主管的另一端与抽气泵相连通,抽气泵将凹槽机构中的潮气沿排风支管与排风主管排出壳体外部,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对下壳体内的温湿度状况进行监测,所述控制器同时电连接鼓风机、抽气泵、加热器与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对温湿度传感器测得的数据进行解读,进而对鼓风机、抽气泵与加热器的工作过程进行合理控制。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大小相同,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一侧通过合页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锁扣连接在一起,进一步保证设备工作的密封性与安全可靠性。优选的,所述进风管与下壳体的连接处、排风主管与下壳体的连接处都设置有O型密封圈,保证设备除湿工作的密封性。优选的,所述支线槽的数量为3根,尽量满足不同规格电缆线的需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加热网对凹槽机构中的电缆线进行加热,加快了电缆线中潮气的逸散,凸台机构与凹槽机构的配套连接,将电缆线密封固定在凹槽机构中,潮气沿排风主管排出,保证了设备的除湿吸潮效果,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除湿效率,从而实现了电缆线的干燥与“再生”,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上壳体;3.下壳体;4.凹槽机构;5.凸台机构;6.主线槽;7.支线槽;8.电热网;9.电源接头;10.进风管;11.排风主管;12.鼓风机;13.抽气泵;14.控制器;15.加热器;16.排风支管;17.温湿度传感器;18.合页;19.锁扣;20.O型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的一种矿用电缆加温除湿吸潮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2与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2与下壳体3的大小相同,所述上壳体2与下壳体3的一侧通过合页18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锁扣19连接在一起,进一步保证设备工作的密封性与安全可靠性,所述下壳体3内设置有凹槽机构4,待处理的电缆线放置于凹槽机构4中,所述上壳体2的下端设置有凸台机构5,所述凸台机构5嵌套设置于凹槽机构4中,通过凸台机构5与凹槽机构4的配套连接,将电缆线密封固定在凹槽机构4中,保证了设备的除湿吸潮效果,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除湿效率,所述凹槽机构4包括主线槽6与支线槽7,主电缆放置于主线槽6中,支线电缆放置于支线槽7中,所述支线槽7的数量为3根,尽量满足不同规格电缆线的需求,所述凹槽机构4的底部铺设有电热网8,所述电热网8通过电源线与壳体1外部的电源接头9相连接,通过加热网8,对凹槽机构4中的电缆线进行加热,排除电缆线中的潮气,所述下壳体3内设置有进风管10与排风主管11,所述壳体1外设置有鼓风机12、抽气泵13与控制器14,所述进风管10的两端同时连通主线槽6与鼓风机12,位于所述壳体1外部的进风管10上设置有加热器15,加热器15对鼓风机12鼓入凹槽机构4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排风主管11的一端通过排风支管16与支线槽7的末端相连通,排风主管11的另一端与抽气泵13相连通,抽气泵13将凹槽机构4中的潮气沿排风支管16与排风主管11排出壳体1外部,所述进风管10与下壳体3的连接处、排风主管11与下壳体3的连接处都设置有O型密封圈20,保证设备除湿工作的密封性,所述下壳体3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17,对下壳体3内的温湿度状况进行监测,所述控制器14同时电连接鼓风机12、抽气泵13、加热器15与温湿度传感器17,通过对温湿度传感器17测得的数据进行解读,进而对鼓风机12、抽气泵13与加热器15的工作过程进行合理控制。对电缆进行维护时,打开上壳体2,将主电缆放置于下壳体3内的主线槽6中,将与主电缆连接的支线电缆放置于下壳体3内的支线槽7中,将上壳体2闭合,形成密封,接通电源,通过电热网8加热空气对电缆进行加温除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电缆加温除湿吸潮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凹槽机构,所述上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凸台机构,所述凸台机构嵌套设置于凹槽机构中,所述凹槽机构包括主线槽与多根支线槽,所述凹槽机构的底部铺设有电热网,所述电热网通过电源线与壳体外部的电源接头相连接,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进风管与排风主管,所述壳体外设置有鼓风机、抽气泵与控制器,所述进风管的两端同时连通主线槽与鼓风机,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进风管上设置有加热器,所述排风主管的一端通过排风支管与支线槽的末端相连通,排风主管的另一端与抽气泵相连通,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同时电连接鼓风机、抽气泵、加热器与温湿度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电缆加温除湿吸潮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凹槽机构,所述上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凸台机构,所述凸台机构嵌套设置于凹槽机构中,所述凹槽机构包括主线槽与多根支线槽,所述凹槽机构的底部铺设有电热网,所述电热网通过电源线与壳体外部的电源接头相连接,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进风管与排风主管,所述壳体外设置有鼓风机、抽气泵与控制器,所述进风管的两端同时连通主线槽与鼓风机,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进风管上设置有加热器,所述排风主管的一端通过排风支管与支线槽的末端相连通,排风主管的另一端与抽气泵相连通,所述下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贵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昶宇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