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喷嘴及除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572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雾化喷嘴及除氧器,涉及锅炉及供热系统领域,该雾化喷嘴包括出水筒,出水筒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喷水孔,喷水孔沿出水筒的径向贯穿筒壁,喷水孔的一端为与出水筒的内腔相连通的进口端,喷水孔的另一端为出口端,每个喷水孔的出口端连通有至少一个沟槽,沟槽开设在筒壁的外壁面上并由出口向外延伸,以将所述喷水孔喷出的水雾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雾化喷嘴及除氧器能够产生分布均匀的雾滴,进而使除氧器达到更好的除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喷嘴及除氧器
本技术涉及锅炉及供热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喷嘴及除氧器。
技术介绍
除氧器是锅炉及供热系统关键设备之一,广泛使用在发电及热力系统。除氧器的主要作用是除去补给水中所含氧气。如果除氧器除氧能力差,将对锅炉给水管道、省煤器和其它附属设备造成比较严重的腐蚀,引起较大经济损失。发电系统对锅炉除氧器的含氧量提出了自己的标准,即大气式除氧器给水含氧量应小于15μɡ/L,压力式除氧器给水含氧量应小于7μɡ/L。一体化除氧器由于其结构紧凑,除氧效率高,便于集中控制等特点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形式。其工作原理是除氧器补充的水经调节阀进入雾化喷嘴内,在雾化喷嘴的内外壳之间设置有弹簧,雾化喷嘴根据内外压差的变化将补充水充分雾化,与除氧器上部的高温汽空间进行充分的换热,将补充水进行初步除氧(一次除氧)。经过初步除氧的补充水进入到下部的高温水空间,再进行二次加热除氧,然后将除氧水输送到系统。雾化喷嘴是一体化除氧器的关键设备,其对补充水雾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次除氧的效果。目前市场上的一体化除氧器的雾化喷嘴主要有碟片式和弹簧式两种;补水量较大时采用碟片式,补水量较小时采用弹簧式。现在的小型除氧器(≤120t/h)一般都采用弹簧式雾化喷嘴,其能够根据补充水的内外压差和补水量自动调整喷嘴喷孔打开的数量,以保证补充水能以一定的流速进行雾化,达到加热除氧的效果。在弹簧式雾化喷嘴的喷嘴筒壁上加工出多个内外相通的小孔,成为补水进入除氧器的雾化喷孔。这些喷水小孔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则设置在喷嘴筒壁上,根据内外压差的不同,自动调整喷水小孔打开的数量,以保证每个小孔都有足够的内外喷射压差,有足够的水流速度,保证雾化效果。但是由于每个喷水小孔都是由喷嘴筒内壁向外壁开的圆孔(有的带有向下的斜角),喷射出的水柱的截面形状就是中间是水或密集的雾滴,周围是雾化的小水雾滴,存在着雾化不彻底和喷射的汽空间里水雾不均匀的现象,使得水汽热交换不够彻底,除氧效率降低。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出一种雾化喷嘴及除氧器,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喷嘴及除氧器,能够产生分布均匀的雾滴,进而使除氧器达到更好的除氧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雾化喷嘴,包括出水筒,其中,所述出水筒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喷水孔,所述喷水孔沿所述出水筒径向贯穿所述筒壁,所述喷水孔的一端为与所述出水筒的内腔相连通的进口端,所述喷水孔的另一端为出口端,每个所述喷水孔的出口端连通有至少一个沟槽,所述沟槽开设在所述筒壁的外壁面上并由所述出口向外延伸,以将所述喷水孔喷出的水雾化。如上所述的雾化喷嘴,其中,所述沟槽的底面呈圆弧形。如上所述的雾化喷嘴,其中,所述沟槽的深度由所述出口端向外逐渐减少。如上所述的雾化喷嘴,其中,所述沟槽的宽度由所述出口端向外逐渐减少。如上所述的雾化喷嘴,其中,每个所述出口端均设置有多个所述沟槽,所述沟槽沿所述出口端的周向均布。如上所述的雾化喷嘴,其中,每个所述出口端均连通有4个所述沟槽,4个所述沟槽呈十字交叉分布。如上所述的雾化喷嘴,其中,多个所述喷水孔沿所述出水筒的周向均布形成喷水单元,多个所述喷水单元沿所述出水筒的轴向顺序排列,相邻的两个所述喷水单元的所述喷水孔交错布置。如上所述的雾化喷嘴,其中,所述喷水孔的轴线倾斜于所述筒壁设置。如上所述的雾化喷嘴,其中,所述雾化喷嘴还包括外壳和弹簧,所述外壳呈筒状且具有上下贯通的安装腔,所述出水筒套设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出水筒的底端能伸出所述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内凸的一圈第一限位台阶,所述出水筒的外壁与所述限位台阶滑动配合,所述出水筒的顶端设有一圈外凸的第二限位台阶,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滑动配合,所述弹簧缠绕在所述出水筒的外壁上,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抵在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上和所述第二限位台阶上。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除氧器,具有中空的除氧腔,其中,在所述除氧腔的顶端开设有补水入口,所述补水入口外接有补水接管,如上雾化喷嘴安装在所述补水入口处,所述补水接管提供的补水经由所述雾化喷嘴形成水雾后进入所述除氧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在本技术中,供给除氧器的补水由出水筒的内腔进入喷水孔,之后经喷水孔的出口向外喷出,喷出的水流会被雾化;由于沟槽与出口相连通并沿出口向外延伸,这样,水流不但可以由出口向外喷射,还可以流至沟槽再由沟槽向外喷射,在同等的流量情况下,水流所形成的喷雾的范围会更大,水流的雾化效果也会更好,形成的水雾与水汽的热交换也就更好,进而使除氧器达到更好的除氧效果。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雾化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除氧器其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出水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向剖面图;图5为图4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5中B-B向剖面图;图7为图5中P向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出水筒的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提出的雾化喷嘴形成的喷射区域的示意图;图10为现有技术的喷嘴形成的喷射区域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雾化喷嘴;10、出水筒;11、筒壁;12、内腔;13、第二限位台阶;20、喷水孔;21、进口端;22、出口端;30、沟槽;50、外壳;51、第一限位台阶;60、弹簧;200、补水接管;300、除氧器;310、除氧腔;320、补水入口;330、接管法兰。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3至图8所示,本技术提出的雾化喷嘴100具有出水筒10,出水筒10的筒壁11上开始有若干个(多个)喷水孔20,喷水孔20贯穿筒壁11,喷水孔20的一端为与出水筒10的内腔12连接的进口端21,喷水孔20的另一端为出口端22,每个喷水孔20的出口端22连通有至少一个沟槽30,沟槽30开设在筒壁11的外壁面上并由出口22向外延伸,以将喷水孔20喷出的水雾化。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除氧器300,如图2所示,具有中空的除氧腔3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喷嘴,包括出水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筒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喷水孔,所述喷水孔沿所述出水筒径向贯穿所述筒壁,所述喷水孔的一端为与所述出水筒的内腔相连通的进口端,所述喷水孔的另一端为出口端;/n每个所述喷水孔的出口端均连通有至少一个沟槽,所述沟槽开设在所述筒壁的外壁面上且由所述出口端向外延伸,以将所述喷水孔喷出的水雾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喷嘴,包括出水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筒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喷水孔,所述喷水孔沿所述出水筒径向贯穿所述筒壁,所述喷水孔的一端为与所述出水筒的内腔相连通的进口端,所述喷水孔的另一端为出口端;
每个所述喷水孔的出口端均连通有至少一个沟槽,所述沟槽开设在所述筒壁的外壁面上且由所述出口端向外延伸,以将所述喷水孔喷出的水雾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底面呈圆弧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深度由所述出口端向外逐渐减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宽度由所述出口端向外逐渐减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口端均连通有多个所述沟槽,所述沟槽沿所述出口端的周向均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喷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口端均连通有4个所述沟槽,4个所述沟槽呈十字交叉分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喷嘴,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小海杨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