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内部带槽歧管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323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歧管,其中具有多个形成为穿过其壁且与流动通道流体式相通的间隔开的开口;以及多个堆叠的扁管件,各扁管件均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在它们之间形成了流动通路,这些板均设有从中穿过的开孔。歧管通过各扁管件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开孔而被容纳在其中。在装配期间,径向地扩大歧管的壁,使得第一板和第二板均将扁管件固定到歧管上。还提供了一种堆叠板式热交换器,其包括歧管,歧管具有防错孔以保证隔杯能正确地放入到歧管中,堆叠板式热交换器具有端口夹具,其具有通过歧管中的多个径向隔开的开口而与歧管中的流动通道流体式相通的流动路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特别是使用了带槽歧管的堆叠板式热交换器。用于汽车的现有热交换器是众所周知的,它们通常是构造成带有交错且相邻的侧向延伸的流体流动通道和空气流动通道的扁平板式热交换器。使用了带槽歧管的扁平板式热交换器是已知的,例如包括在美国专利No.5908070(Kato等人)和美国专利No.6073686(Park等人)中介绍的热交换器,其中流体流动扁管的相对两端均插入到设于歧管中的槽内。插入板式热交换器装配起来比较麻烦,并且在较高的流体压力下易于发生泄漏或其它失效。已经提出了例如如美国专利No.5560425(Sugawara等人)所示的其它类型的带槽歧管式热交换器,其使用了流体流动扁管,该管道具有凸缘,其用于对接在歧管上的与歧管中的对应槽相邻的部分上。对接板式热交换器装配起来也比较麻烦,这是因为很难在铜焊前保持歧管和板的对齐,并且在较高的流体压力下也存在失效问题。在美国专利No.3605882(P.R.Smith等人)中介绍了另一种类型的带槽歧管式热交换器,其中歧管经由设于流体流动扁管中的孔而插入,在相邻扁管之间的歧管上设有管隔件以将扁管固定住。这种构造装配起来比较复杂。另一种带槽歧管式热交换器可见于美国专利No.2511084(J.C.Shaw)中,其中歧管也经由设于芯件中的孔而插入。在这种构造中,芯件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与歧管无关。因此,需要一种易于装配且耐压性较高的带槽歧管式热交换器。同样需要一种热交换器及其相应的装配方法,它只需较少的制造调整或工具更换便可生产出具有不同长度、宽度或高度的热交换器。专利技术概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歧管,歧管具有其中限定了从中穿过的流动通道的壁,并具有多个形成为穿过壁且与该流动通道流体式相通的间隔开的开口;以及多个堆叠的扁管件,各扁管件均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在它们之间形成了流动通路,这些板均设有从中穿过的开孔,各管件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开孔基本上相互对齐。歧管通过各扁管件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开孔而被容纳在其中,并且各个间隔开的开口与相应一个扁管件的流动通路流体式相通。歧管的壁和开孔的大小分别制成为使得歧管的外表面与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包围了开孔的内表面相接合,从而将扁管件固定到歧管上,该扁管件由歧管支撑。形成为穿过歧管壁的开口的大小可在歧管的长度上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堆叠板式热交换器的方法,其包括步骤(a)提供歧管,歧管具有限定了从中穿过的流动通道的壁,并具有多个形成为穿过壁且与该流动通道流体式相通的间隔开的开口;(b)提供多个扁管件,各扁管件均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在它们之间形成了流动通路,这些板均设有从中穿过的开孔,各扁管件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开孔基本上相互对齐;(c)经由各扁管件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开孔来定位歧管,并使各个间隔开的开口与相应一个扁管件的流动通路流体式相通;以及(d)使歧管的至少一部分径向膨胀,以便使歧管在开孔的周围与第一板和第二板均接合,从而将扁管件固定到歧管上。可在歧管膨胀后对热交换器进行铜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其具有歧管,歧管具有其中限定了从中穿过的流体流动通道的壁;以及与该歧管相连的一组扁管件,各扁管件均设有从中穿过的与流体流动通道流体式相通的流动通路。具有壁的隔杯与歧管壁的内表面相接合,歧管壁具有防错孔,该孔形成在隔杯壁所处的位置处,其大小制成为使得可进行目测检查以保证隔杯处于正确位置。该防错孔被隔杯的壁密封式地覆盖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歧管,其具有其中限定了从中穿过的流体流动通道的壁;与该歧管相连的一组扁管件,各扁管件均设有从中穿过的与流体流动通道流体式相通的流动通路;以及具有套环的端口夹具,其提供了围绕着歧管壁的环形区域的环形流动路径,该壁具有多个形成为从中穿过的径向隔开的开口。该环形流动路径通过上述径向隔开的开口而与流体流动通道流体式相通,该端口夹具具有从套环中延伸出来的连接件,其限定了与环形流动路径流体式相通的流体通道。附图简介下面将参考附图并通过示例来介绍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平板式热交换器的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透视图;图3是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图3A是显示了安装在热交换器的歧管上的进入端口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图4是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板对管件的平面图;图5是板对管件的分解侧视图;图6是板对管件的湍流增强部分的透视图;图7是热交换器的歧管的侧视图;图8是歧管的平面图;图9是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托架的透视图;图10是热交换器的装配工艺的示意性图示;图11是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显示了用于使歧管膨胀的液压囊;图12A和12B以侧视图显示了利用锥形销轴来使歧管膨胀;图13是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具有槽口的歧管的局部侧视图;图14是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具有槽口的歧管的局部侧视图;图15是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安装在歧管上的扁管件的局部侧视图;图16是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具有槽口的歧管的局部侧视图;图17是显示了热交换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简化视图,其中采用隔杯来隔开歧管;图18是隔杯的剖开的透视图;图19是显示了隔杯防错孔的局部侧视图;图2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简化侧视图;图21是图20所示热交换器的平面图;图2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图23是图22所示热交换器的托架的平面图;图24是另一托架结构的平面图;图25是另外一种托架结构的平面图;图26是安装在歧管上的另一管接头的平面剖视图;图27是该另一管接头的侧视图;图28是另一管接头的侧视图;图29和30是另一扁管件实施例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和图3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下面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结构、操作和装配方法,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在热交换器的不同实施例中表示类似的部分。参见图1,2和3,图中以标号10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扁平板式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0是单程热交换器,其可用于汽车应用如传动用油冷却器或动力转向流体冷却器中,然而,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可应用到不同应用的很广范围的热交换器中,图1所示热交换器10仅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一个例子来提供。热交换器10包括第一歧管12和第二歧管14,在所示的单程结构中它们分别用作入口歧管和出口歧管。多个狭长的扁管件16以平行地方式设置在歧管12,14上。各扁管件16均包括第一板18和第二板20,它们密封在一起以在它们之间形成了流动通路21。在相邻的扁管件16之间设有空气通道22,在空气通道22中设有波纹状翅片24,翅片24与相邻的扁管件16热接触,以便在翅片24和流经空气通道22的空气之间提供较大的热交换表面积。如图3中最佳地显示,歧管12包括一组槽42,其沿着歧管12的圆柱形壁延伸且纵向间隔开。槽42设置成使其长度垂直于歧管12的纵向轴线而延伸。扁管件16均沿着歧管12而设置,使得各管件16与管槽42中的相应一个对齐,更具体地说,使得穿过各管件16的流动通路21经由歧管槽4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歧管,所述歧管具有壁,其中限定了从中穿过的流动通道,并具有多个形成为穿过所述壁且与所述流动通道流体式相通的纵向间隔开的开口;和多个沿着所述歧管的纵向轴线而设置的扁管件,各所述扁管件均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在 它们之间形成了流动通路,所述板均设有从中穿过的开孔,各所述管件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所述开孔基本上相互对齐,所述歧管通过各所述扁管件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所述开孔而被容纳在其中,并且各个所述间隔开的开口与相应一个所述扁管件的流动通路流体式相通;所述歧管的壁和所述开孔的大小分别制成为使得所述歧管的外表面与各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围绕所述开孔的内表面相接合,从而将所述扁管件固定到所述歧管上,所述扁管件由所述歧管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F赛勒BE奇德尔
申请(专利权)人:达纳加拿大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A[加拿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