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于桩基间具有下渗和回用功能的海绵城市调蓄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204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于桩基间具有下渗和回用功能的海绵城市调蓄池,包括调蓄池,调蓄池为内空的结构,位于建筑的基桩之上的承台之间;调蓄池的顶板为地下室底板或一楼底板,调蓄池的侧壁外为承台的侧面和基桩侧较薄粘土层;调蓄池的内部四周侧壁面采用防水砂浆抹面;调蓄池的底部设置砂砾石反渗层,砂砾石反渗层的上方覆盖一层土工布;所述地下室底板或一楼底板上设置排水沟,用于将雨水引入调蓄池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收集并蓄存覆盖城市很大面积的建筑群降水,将蓄存的雨水补给地下水或回收利用,同时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和补给城市地下水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于桩基间具有下渗和回用功能的海绵城市调蓄池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建于桩基间具有下渗和回用功能的海绵城市调蓄池。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由此带来的城市内涝问题和城市地下水超采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城市内涝问题主要表现为雨季城市路面、地下室等积水严重,直接导致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影响;城市地下水超采则直接导致城市地下水水位骤降,严重的话会形成城市降落漏斗,引发地表设施建筑物等二次沉降、倾斜、开裂等问题。为解决这两个问题,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一些道路、公园、绿地、城市水系等公共区域建设了一些用来收集和存储雨水的设施。就目前而言,雨水收集设施的主要方式有:(1)渗入地下模式。指采用透水铺装、绿地下渗、下凹式绿地、回灌井、渗坑、渗井等措施收集。(2)收集回用模式。主要是采用集雨樽、蓄水池、人工湖、河道、坑塘、雨水花园等方式,将屋面、道路、庭院、广场等雨水进行收集。(3)调控排放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在雨水排出区域之前的适当位置,利用洼地、池塘、景观水体、调蓄池等调蓄设施,流量控制井等设施,使区域内的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于桩基间具有下渗和回用功能的海绵城市调蓄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蓄池(4),调蓄池(4)为内空的结构,位于建筑的基桩(1)之上的承台(2)之间;调蓄池(4)的顶板为地下室底板或一楼底板(6),调蓄池(4)的侧壁外为承台(2)的侧面和基桩(1)侧较薄粘土层;调蓄池(4)的内部四周侧壁面采用防水砂浆抹面(8);调蓄池(4)的底部设置砂砾石反渗层(10),砂砾石反渗层(10)的上方覆盖一层土工布(9);所述地下室底板或一楼底板(6)上设置排水沟(13),用于将雨水引入调蓄池(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于桩基间具有下渗和回用功能的海绵城市调蓄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蓄池(4),调蓄池(4)为内空的结构,位于建筑的基桩(1)之上的承台(2)之间;调蓄池(4)的顶板为地下室底板或一楼底板(6),调蓄池(4)的侧壁外为承台(2)的侧面和基桩(1)侧较薄粘土层;调蓄池(4)的内部四周侧壁面采用防水砂浆抹面(8);调蓄池(4)的底部设置砂砾石反渗层(10),砂砾石反渗层(10)的上方覆盖一层土工布(9);所述地下室底板或一楼底板(6)上设置排水沟(13),用于将雨水引入调蓄池(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于桩基间具有下渗和回用功能的海绵城市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布(9)包括过滤性的透水土工布(9-1)和防渗土工布(9-2);需要调蓄池发挥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功能时,覆盖过滤性的透水土工布(9-1);需要调蓄池发挥雨水回收利用功能时,覆盖不透水的防渗土工布(9-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涛曾马荪周云荣白细民叶海龙余圣品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