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189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涉及垃圾清理领域。该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包括车厢、吸淤泵和侧臂机构,所述车厢的底部并靠近后轮前进方向设置有吸淤泵,所述车厢正面并位于吸淤泵的左侧设置有侧臂机构。该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悬臂式支架绕着固定轴进行转动,第一伸缩油缸的伸长加大装置的操作范围,通过第二伸缩油缸的伸缩带动第一搅拌杆对沟槽内进行搅拌作业,再配合吸淤泵进行清理,整体设计对既有车体进行较大范围的改动,满足排水沟边搅拌,边吸淤边排水的功能要求,在有效的解决当前亟待解决的排水沟清淤问题的同时,不但大幅度提高了既有设备的利用率,又节省了大量的设备添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
本技术涉及垃圾清理
,具体为一种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吸淤车在城市环境改善占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吸淤车受限于既有功能设计的短板,仅能在雨季及部分冬季较高频的使用,除此之外大多处于闲置状态,设备潜能被闲置,吸淤车不能排水沟清淤的问题,与此同时原车功能设计相对单一,仅能处理平面积水,无法用于排水沟清淤,难以有效满足实际工况需求,针对现有装置的不足,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解决了现有装置功能设计相对单一、仅能处理平面积水、无法用于排水沟清淤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包括车厢、吸淤泵和侧臂机构,所述车厢的底部并靠近后轮前进方向设置有吸淤泵,所述车厢正面并位于吸淤泵的左侧设置有侧臂机构。优选的,所述侧臂机构包括固定轴、悬臂式支架、转动机构、第一伸缩油缸、第二伸缩油缸、螺栓连接座、气动马达和橡胶片,所述固定轴的一侧与车厢焊接固定,所述固定轴外表面通过转动机构与悬臂式支架转动连接,且固定轴与悬臂式支架相互垂直,所述悬臂式支架的正上方并沿着悬臂式支架的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第一伸缩油缸,所述第一伸缩油缸的输出端与第二伸缩油缸活动铰接,且第一伸缩油缸与第二伸缩油缸相互垂直,所述第二伸缩油缸的输出端与螺栓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螺栓连接座的内部设置有气动马达,所述悬臂式支架的一侧中部设置橡胶片。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限位块、转动座、销轴、橡胶环和转筒,所述固定轴外表面并沿着车厢后退方向和垂直固定轴方向分别与限位块焊接固定,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呈九十度夹角设置,所述限位块夹角处顶部与底部分别焊接固定有转动座,两个所述转动座之间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的底部与橡胶环活动套接,所述销轴的外表面并位于橡胶环上表面与转筒转动连接,所述转筒的外表面与悬臂式支架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气动马达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搅拌轴、套筒、第二搅拌杆和固定螺栓,所述第一搅拌轴外表面并靠近第一搅拌轴端部位置与套筒焊接固定,所述套筒内部与第二搅拌杆活动套接,所述固定螺栓的螺纹端穿过套筒并与第二搅拌杆接触。优选的,所述套筒和第二搅拌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套筒和第二搅拌杆呈环形分布在第一搅拌轴外表面。优选的,所述车厢的外表面并与橡胶片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卡槽,且卡槽与橡胶片表面设置的插块相适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通过设置吸淤泵、固定轴、悬臂式支架,第一伸缩油缸、第二伸缩油缸、螺栓连接座,悬臂式支架绕着固定轴进行转动,将其侧壁机构进行展开作业,第一伸缩油缸的伸长加大装置的操作范围,满足不足工况需求,通过第二伸缩油缸的伸缩带动第一搅拌杆对沟槽内进行搅拌作业,适合各种深度的沟槽,再配合吸淤泵进行清理,整体设计对既有车体进行较大范围的改动,满座排水够沟边搅拌,边吸淤边排水的功能要求,在有效的解决当前亟待解决的排水沟清淤问题的同时,不但大幅度提高了既有设备的利用率,又节省了大量的设备添置成本。2、该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通过设置气动马达、第一搅拌轴、套筒、第二搅拌杆和固定螺栓,气动马达带动第一搅拌杆的转动,第一搅拌杆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呈环形设置在第一搅拌杆的末端,实现对沟槽内淤泥搅拌的效果,同时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采用螺栓固定,方便后期对某一第二搅拌杆进行更换与维修,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壁机构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转动机构结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套筒和第二搅拌杆结构仰视图。图中:1车厢、2吸淤泵、3侧臂机构、31固定轴、32悬臂式支架、33转动机构、331限位块、332转动座、333销轴、334橡胶环、335转筒、34第一伸缩油缸、35第二伸缩油缸、36螺栓连接座、37气动马达、371第一搅拌轴、372套筒、373第二搅拌杆、374固定螺栓、38橡胶片。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如图1-4所示,包括车厢1、吸淤泵2和侧臂机构3,车厢1的外表面并与橡胶片38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卡槽,且卡槽与橡胶片38表面设置的插块相适配,橡胶片38与车厢1接触,有效防止吸淤车在行驶过程中侧壁机会3对车厢1的磕碰,减少对车厢1所受伤害,车厢1的底部并靠近后轮前进方向设置有吸淤泵2,车厢1正面并位于吸淤泵2的左侧设置有侧臂机构3,侧臂机构3包括固定轴31、悬臂式支架32、转动机构33、第一伸缩油缸34、第二伸缩油缸35、螺栓连接座36、气动马达37和橡胶片38,固定轴31的一侧与车厢1焊接固定,固定轴31外表面通过转动机构33与悬臂式支架32转动连接,且固定轴31与悬臂式支架32相互垂直,转动机构33包括限位块331、转动座332、销轴333、橡胶环334和转筒335,固定轴31外表面并沿着车厢1后退方向和垂直固定轴31方向分别与限位块331焊接固定,两个限位块331之间呈九十度夹角设置,限位块331夹角处顶部与底部分别焊接固定有转动座332,两个转动座332之间设置有销轴333,销轴333的底部与橡胶环334活动套接,销轴333的外表面并位于橡胶环334上表面与转筒335转动连接,转筒335的外表面与悬臂式支架32焊接固定,悬臂式支架32的正上方并沿着悬臂式支架32的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第一伸缩油缸34,第一伸缩油缸34的输出端与第二伸缩油缸35活动铰接,且第一伸缩油缸34与第二伸缩油缸35相互垂直,第一伸缩油缸34、第二伸缩油缸35和气动马达37分别与吸淤车内部的气泵连接,第二伸缩油缸35的输出端与螺栓连接座36固定连接,螺栓连接座36的内部设置有气动马达37,气动马达37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搅拌轴371、套筒372、第二搅拌杆373和固定螺栓374,第一搅拌轴371外表面并靠近第一搅拌轴371端部位置与套筒372焊接固定,套筒372内部与第二搅拌杆373活动套接,套筒372和第二搅拌杆37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套筒372和第二搅拌杆373呈环形分布在第一搅拌轴371外表面,固定螺栓374的螺纹端穿过套筒372并与第二搅拌杆373接触,悬臂式支架32的一侧中部设置橡胶片38。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悬臂式支架32绕着固定轴31进行转动,将其侧壁机构3进行展开作业,第一伸缩油缸34的伸长加大装置的操作范围,通过第二伸缩油缸35的伸缩带动第一搅拌杆371对沟槽内进行搅拌作业,气动马达37带动第一搅拌杆371的转动,第一搅拌杆371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搅拌杆373,第二搅拌杆373呈环形设置在第一搅拌杆371的末端,实现对沟槽内淤泥搅拌的效果,然后搅拌的同时,启动吸淤泵2,吸淤泵2连接有吸淤管,将其搅拌后的淤泥泵至车厢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包括车厢(1)、吸淤泵(2)和侧臂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的底部并靠近后轮前进方向设置有吸淤泵(2),所述车厢(1)正面并位于吸淤泵(2)的左侧设置有侧臂机构(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包括车厢(1)、吸淤泵(2)和侧臂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的底部并靠近后轮前进方向设置有吸淤泵(2),所述车厢(1)正面并位于吸淤泵(2)的左侧设置有侧臂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臂机构(3)包括固定轴(31)、悬臂式支架(32)、转动机构(33)、第一伸缩油缸(34)、第二伸缩油缸(35)、螺栓连接座(36)、气动马达(37)和橡胶片(38),所述固定轴(31)的一侧与车厢(1)焊接固定,所述固定轴(31)外表面通过转动机构(33)与悬臂式支架(32)转动连接,且固定轴(31)与悬臂式支架(32)相互垂直,所述悬臂式支架(32)的正上方并沿着悬臂式支架(32)的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第一伸缩油缸(34),所述第一伸缩油缸(34)的输出端与第二伸缩油缸(35)活动铰接,且第一伸缩油缸(34)与第二伸缩油缸(35)相互垂直,所述第二伸缩油缸(35)的输出端与螺栓连接座(36)固定连接,所述螺栓连接座(36)的内部设置有气动马达(37),所述悬臂式支架(32)的一侧中部设置橡胶片(3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挖潜增效一机多能吸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33)包括限位块(331)、转动座(332)、销轴(333)、橡胶环(334)和转筒(335),所述固定轴(31)外表面并沿着车厢(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松涛法洪亮徐增喜韩帮迎张文锋胡波温淑坤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海港装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