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流循环端盖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08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核心件的热交换器,该核心件限定了多条间隔流道且具有第一和第二侧,该第一和第二侧之一限定了与流道连通的第一组流通孔,该第一和第二侧之另一限定了与流道连通的第二组流通孔。与核心件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整体端盖密封至少一些流道的第一流道端部且在核心件的一侧之上局部延伸以限定位于至少一些第一组流通孔之间的流路。与核心件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整体端盖密封至少一些流道的第二流道端部且在核心件的一侧之上局部延伸以限定位于至少一些第二组流通孔之间的流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内部流体通道的挤压成型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最近几年中,如果不必须的话,越来越希望冷却机动车、尤其是柴油机动车使用的燃油。做这项工作的最便利方法是把串联的热交换器插入一种在机动车的发动机与燃油箱之间延伸的燃油管中。此外,为使这些热交换器的安装工作尽可能得简单和低廉,有时选择空气冷却式热交换器,以避免冷却液管需要延伸至热交换器。这种冷却器的一例可见2003年3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No.6,536,516。由于燃油管通常沿着机动车的底侧或底部延伸,已经发现方便得是把燃油冷却器安装在车辆的底部上。然而,这样做的缺陷是热交换器暴露于部件,从而受到损坏。在北方气候下,冰雪还会导致热交换器的效率问题。所关心的另一事情是热交换器必须高度低或者具有低轮廓,以在车辆底部与路面之间提供足够的间隙。一个为满足预期设计标准并克服上述缺陷的尝试显示在1999年1月13日公开的欧洲专利申请No.EP 0890810中。此专利表示了具有这样一种主体的燃油冷却器,该主体是挤压成型或者连续铸造的且包含多条纵向内部流道。此主体具有开口端。另一具有冷却肋或散热片的部件与主体连接。最后,端件或密封件用于封闭主体的开口端,并使燃油连续地流经该主体内的流道。然而,需要一种比那些先前可用的热交换器更简单且制造成本效率更高的热交换器。
技术实现思路
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核心件,限定了从该核心件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的至少两条流道,每条流道都具有分别位于该核心件的第一和第二端处的相对第一和第二流道端部,该核心件具有从其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的第一和第二侧,提供穿过第一侧且与流道流连通的流通孔。第一板件密封位于核心件的一个端部处的流道端部,以及固定在核心件的第一侧上的第二板件与该核心件的第一侧一起限定了流通孔之间的流路,其中,流经至少两条流道中的一个的流体经由流通孔和流路循环至该至少两条流道中的另一个。依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挤压成型的核心件,限定了多条流道,每条流道都具有分别位于该核心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处的相对第一和第二流道端部,该核心件具有从其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该第一和第二侧中的一个限定了与流道连通的第一组流通孔,以及该第一和第二侧中的另一个限定了与流道连通的第二组流通孔。第一整体端盖与核心件的第一端连接,该第一端盖具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该第一部件密封至少一些流道的第一流道端部,该第二部件从该第一端盖的第一部件起在限定第一组流通孔的核心件的一侧之上局部地延伸,该第一端盖的第二部件与核心件一起限定了位于至少一些第一组流通孔之间的至少一条流路。第二整体端盖与核心件的第二端连接,该第二端盖具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该第一部件密封至少一些流道的第二流道端部,该第二部件从第二端盖的第一部件起在限定第二组流通孔的核心件的一侧之上局部地延伸,第二端盖的第二部件与核心件一起限定了位于至少一些第二组流通孔之间的至少一条流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形成表面冷却式热交换器的方法,包括步骤(a)提供挤压成型的核心件,该核心件限定了多条间隔流道,每条流道都具有分别位于该核心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处的相对第一和第二流道端部,该核心件具有从其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的第一和第二侧,该第一和第二侧之一限定了与流道连通的第一组流通孔,以及该第一和第二侧之另一限定了与流道连通的第二组流通孔;(b)提供第一整体端盖并把该第一端盖安装到核心件的第一端上,该第一端盖具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该第一部件密封至少一些流道的第一流道端部,该第二部件从第一端盖的第一部件起在核心件的限定第一组流通孔的一侧上局部延伸,该第一端盖的第二部件和核心件限定了位于至少一些第一组流通孔之间的至少一条流路;以及(c)提供第二整体端盖并把该第二端盖安装到核心件的第二端上,该第二端盖具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该第一部件密封至少一些流道的第二流道端部,该第二部件从第二端盖的第一部件起在核心件的一侧上局部延伸,该第二端盖的第二部件和核心件限定了位于至少一些第二组流通孔之间的至少一条流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表面冷却式热交换器的核心件板,该核心件板限定了多个从该核心件板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端且纵向朝外延伸的散热片,该散热片具有被分割成单独部分的散热片外端,且相邻部分的散热片外端向着不同方向弯曲。附图的简要说明参照附图以例子的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范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自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热交换器实施例的顶方和左方的透视图;图2是自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底方和左方的透视图;图3是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顶平面图;图4是穿过图3中的线IV-IV的剖视图;图5是穿过图4中的线V-V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热交换器实施例的透视图;图7是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底平面图;图8是穿过图7中的线VIII-VIII的剖视图;图9是穿过图7中的线IX-IX的剖视图;图10是图7所示热交换器的核心件的侧视图;图11是图7所示热交换器的一种备选散热片构造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类似于图10的侧视图,但表示了一种备选散热片构造;图13是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热交换器实施例的顶平面图;图14是具有一种备选端盖构造的图6所示热交换器的局部透视图;图15是穿过图14的线XIV-XIV的局部剖视图;图16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备选散热片构造的局部剖视图;图17A和17B都是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核心件的备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8和19是表示用于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其它备选核心件构造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4,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一示范实施例通常用参考数字10指示。热交换器10尤其适用作燃油冷却器,因而是一种空气冷却式或者液体对空气的热交换器。然而,应理解的是,热交换器10也可用于加热流体,其也可用于除空气和燃油以外的流体。热交换器10还可用作一种用于安装并冷却电子部件和其它部件的冷却板。热交换器10包括一具有平板状部14的细长核心件12,该平板状部14具有顶或第一侧面16以及底或第二侧面18。多个隔开的散热片20从第二侧面18起向外延伸。可选择散热片20的间距、尺寸和取向,以给热交换器10提供预定或者预期的热交换特性。如在图3和4中最佳可见的,多条隔开的流道形成在核心件12内,该多条流道包括第一和最末流道22,24以及多条中间流道26。流道22,24,26由一种沿着板14的第二侧面18从核心件12的第一端28延伸至其第二端30且端部敞开的管状壁32限定。如在图4中可见,一些散热片20从管状壁32起向外延伸。细长的内部散热片34形成在中间流道26的内侧管状壁32上,以加强热交换和/或使经过这些流道的流体湍流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部散热片34被完全省略或者用位于流道内且单独形成的流增强湍流器取代。在热交换器10中,第一和最末流道22,24省略了内部散热片,以便于把入口和出口配件42,44插入这两流道的端部内。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部散热片也沿着第一和最末流道22,24的部分或全部长度提供。在热交换器10中,第一和最末流道具有比中间流道更大的直径以容纳入口和出口配件42,44。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所有流道都具有相同尺寸。如在图3和4中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10,60,100,120,130),包括:    核心件(12),限定了从所述核心件的第一端(28)延伸至第二端(30)的至少两条流道(22,24,26),所述每条流道都具有分别位于所述核心件(12)的第一和第二端(28,30)处的相对第一和第二流道端部,所述核心件(12)具有从其所述第一端(28)延伸至所述第二端(30)的第一和第二侧(16,18),其特征在于:提供穿过所述第一侧(16)且与所述流道流连通的流通孔(36);    第一板件(46),密封位于所述核心件(12)的一个端部处的所述流道端部(38,40);    第二板件(48),固定在所述核心件(1)的所述第一侧(16)上且与所述第一侧一起限定了所述流通孔之间的流路,其中,流经所述至少两条流道(22,24,26)之一的流体经由所述流通孔(36)和所述流路(52)循环至所述至少两条流道之另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F塞勒M基斯特纳
申请(专利权)人:达纳加拿大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A[加拿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