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管网污泥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5016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管网污泥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入料池、回转栅格池、蓄水池和高压渣浆泵,入料池与回转栅格之间设置有闸门机构,回转栅格池与蓄水池底部连通,高压渣浆泵设置紧挨蓄水池设置,分别和蓄水池和入料池连接;入料池对污泥进行筛选和高压水流粉碎,实现漂浮污物与沉底污物的分离,漂浮污物及污水在水位传感器和闸门机构控制下进入回转栅格池,并由回转栅格除污机和皮带输送机将漂浮污物去除;高压渣浆泵和蓄水池连接,直接给入料池提供高压射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振动筛筛面堵塞的现象减少90%,实现高效率、连续污泥处理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管网污泥预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淤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城市管网污泥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对于污泥处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对于城市管网污泥并未给与足够重视,长期以来采用了简单、粗放的处理方式。城市管网污泥具有成分复杂的特点,通常都含有树枝、塑料袋、布片、石块、泥沙等物质。常用的污泥处理工艺流程为清洗分离、振动筛分、压滤。由于塑料袋、布片等轻物质的存在,很容易导致振动筛筛面堵塞,需要人工清理筛面后,整个设备才能继续运行,从而影响污泥处理系统的连续运行,以至于影响了整个设备系统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城市管网污泥预处理系统,实现高效率污泥连续作业处理。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城市管网污泥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入料池、回转栅格池、蓄水池和高压渣浆泵,所述入料池与所述回转栅格池之间设置有闸门机构,所述回转栅格池与所述蓄水池底部连通,所述高压渣浆泵紧挨蓄水池设置,分别和所述蓄水池和所述入料池连接;所述入料池的上方设置有筛选栅格,所述入料池的入料端设置有入料斜坡,所述入料斜坡上设置有斜面射流水管路,所述入料池的底部设置有底面射流水路,所述斜面射流水路和所述底面射流水路分别与所述高压渣浆泵连接,所述入料池上还设置有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和污泥界面计,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水位传感器分别和所述闸门机构连接;所述回转栅格池内设置有回转栅格除污机,所述回转栅格除污机对接有皮带输送机。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回转栅格池与所述蓄水池底部连通通道高度为1000m到2000m之间。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上部。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筛选栅格的栅格尺寸为80mm~120mm。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依次设置的入料池、回转栅格池、蓄水池和高压渣浆泵,所述入料池与所述回转栅格之间设置有闸门机构,所述回转栅格池与所述蓄水池底部连通,所述高压渣浆泵设置紧挨蓄水池设置,分别和所述蓄水池和所述入料池连接;所述入料池对污泥进行筛选和高压水流粉碎,实现漂浮污物与沉底污物的分离,漂浮污物及污水在水位传感器和所述闸门机构控制下进入所述回转栅格池,并由回转栅格除污机和皮带输送机将漂浮污物去除;高压渣浆泵和蓄水池连接,直接给入料池提供高压射流。本技术将振动筛筛面堵塞的现象减少90%,实现高效率、连续污泥处理作业。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系统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系统布置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城市管网污泥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入料池1、回转栅格池2、蓄水池3和高压渣浆泵5,入料池1与回转栅格池2之间设置有闸门机构4,回转栅格池2与蓄水池3底部连通,高压渣浆泵5紧挨蓄水池3设置,分别和蓄水池3和入料池1连接。如图1所示,入料池1的上方设置有筛选栅格11,可将外型尺寸大的污物去除。1入料池1的入料端设置有入料斜坡12,便于污泥滑入入料池1。如图2所示,入料斜坡12上设置有斜面射流水管路13,入料池1的底部设置有底面射流水路13,斜面射流水路12和底面射流水路13分别与高压渣浆泵5连接,通过喷射高速水流,将污泥充分打散搅拌,利用水的浮力,将树枝、布条等漂浮污物和污泥分离。入料池1上还设置有第一水位传感器15、第二水位传感器16和污泥界面计17,第一水位传感器15和第二水位传感器16分别和闸门机构4连接。如图1所示,回转栅格池2内设置有回转栅格除污机21,回转栅格除污机21对接有皮带输送机22。进一步地,回转栅格池2与蓄水池3底部连通通道高度为1000m到2000m之间。进一步地,第一水位传感器15设置于第二水位传感器16上部。进一步地,筛选栅格11的栅格尺寸为80mm~120mm。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城市管网污泥预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污泥车运输污泥至入料池1,污泥通过经过筛选格栅11将外形尺寸大于100mm尺寸的物料去除。经过筛选后的污泥物料沿入料池1的入料斜坡11滑入入料池1内部,同时斜面射流水管路13喷射高速水流作用于斜面污泥物料,将污泥充分打散,将树枝、布条等轻物质与污泥分离。同时,污泥物料滑落入入料池1底部,通过底面射流水管路14喷射高速水流并在高速水流的作用,将污泥物料充分搅拌打散,利用浮力不同的原理,将轻物质漂浮于入料池1表面。当入料池1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第一水位传感器15有效,给闸门机构4发出信号,闸门机构4的阀门打开,入料池1表面轻物质随着水流的流动进入回转格栅池2,当入料池2水位降低到一定高度后,第二水位传感器16有效并给闸门机构4发出信号,闸门机构4将阀门关闭。回转栅格池2内的回转格栅除污机21持续运行,将回转格栅池2内的漂浮污物输送到回转格栅除污机21的出渣口,回转格栅除污机21的出渣口对接皮带输送机22,通过皮带输送机22将污物输送到地面渣料场,同时,去除漂浮污物后的水流通过回转格栅池2与蓄水池3隔墙的连通通道流入蓄水池3。高压渣浆泵5紧挨蓄水池3设置,利用高压渣浆泵将蓄水池3内的水加压输送至斜面射流水管路12和底面射流水管路13,提供污物分离、搅拌动力。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城市管网污泥筛面堵塞的缺陷,将振动筛筛面堵塞的现象减少90%,实现污泥处理连续性作业,提高了处理效率。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管网污泥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入料池、回转栅格池、蓄水池和高压渣浆泵,所述入料池与所述回转栅格池之间设置有闸门机构,所述回转栅格池与所述蓄水池底部连通,所述高压渣浆泵紧挨蓄水池设置,分别和所述蓄水池和所述入料池连接;/n所述入料池的上方设置有筛选栅格,所述入料池的入料端设置有入料斜坡,所述入料斜坡上设置有斜面射流水管路,所述入料池的底部设置有底面射流水路,所述斜面射流水路和所述底面射流水路分别与所述高压渣浆泵连接,所述入料池上还设置有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和污泥界面计,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水位传感器分别和所述闸门机构连接;/n所述回转栅格池内设置有回转栅格除污机,所述回转栅格除污机对接有皮带输送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管网污泥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入料池、回转栅格池、蓄水池和高压渣浆泵,所述入料池与所述回转栅格池之间设置有闸门机构,所述回转栅格池与所述蓄水池底部连通,所述高压渣浆泵紧挨蓄水池设置,分别和所述蓄水池和所述入料池连接;
所述入料池的上方设置有筛选栅格,所述入料池的入料端设置有入料斜坡,所述入料斜坡上设置有斜面射流水管路,所述入料池的底部设置有底面射流水路,所述斜面射流水路和所述底面射流水路分别与所述高压渣浆泵连接,所述入料池上还设置有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和污泥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本森傅磊张俊峰黄蕾梅邵峰
申请(专利权)人: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