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半导体制造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高可靠性电极的发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参看图1,现有LED芯片电极结构设计因考虑到其光萃取效率,在电极结构中增加高反射率之材料作为反射层200以提高光效,但大多高反射材料:例如银、铝等,其特性易受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等影响而降低产品稳定性,故在其后覆盖迁移率低的金属保护层230加以保护,但此设计仅能延长此反射层材料与环境反应之时间,无法完全避免其金属材料迁移或析出及电极脱落等重大异常,导致终端产品模块无法正常运作;且因此电极结构设计会限制产品设计及应用领域,如高电流高电压驱动,极端环境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
技术介绍
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借由稳定金属铑、钌或者铂采用双反射层结构,构建可靠性强的电极设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包含:基板,以正装产品为例,包括表面具有一系列凸起的基板,包括例如采用干法蚀刻制作的没有固定斜率的凸起,又或者采用湿法蚀刻的具有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二极管,包含:/n外延发光层,外延发光层包括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和位于两者之间的有源层,与第一半导体层连接有第一电极,与第二半导体层连接有第二电极,/n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依次包括第一反射层、接垫层和至少部分包覆接垫层的第二反射层,第一反射层和/或第二反射层的材料的杨氏模量不小于150Gpa且体积模量不小于200Gpa。/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发光二极管,包含:
外延发光层,外延发光层包括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和位于两者之间的有源层,与第一半导体层连接有第一电极,与第二半导体层连接有第二电极,
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依次包括第一反射层、接垫层和至少部分包覆接垫层的第二反射层,第一反射层和/或第二反射层的材料的杨氏模量不小于150Gpa且体积模量不小于200G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的截面为梯形,梯形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至75°,或者为75°至80°,或者8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发光二极管的芯片尺寸不大于250微米*25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发光二极管具有从2微米到100微米或从100微米到250微米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发光二极管具有从2微米到100微米或从100微米到250微米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第二反射层远离接垫层的一侧至少覆盖有绝缘保护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绝缘保护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氮化铝、氧化钛、氧化铌或者氮化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接垫层的材料包括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射层与接垫层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在外延发光层与第一反射层之间具有接触层,第一反射层至少部分包覆接触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接触层的材料包括铬或者铬与过渡金属的合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射层上包覆有应力调整层,应力调整层的成膜应力方向与第一反射层相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应力调整层的杨氏模量不小于150Gpa且体积模量不小于200Gpa。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羽,邓有财,张中英,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