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940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3:54
一种高温容器,包括坩埚、底板、侧板、边柱、中柱、盖板以及封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所述盖板和所述封板连接形成匣盒,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通过所述边柱连接,所述侧板通过所述中柱连接,所述盖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封板通过直接嵌合连接,所述坩埚镶嵌在所述匣盒上形成一个密闭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温容器中的匣盒与坩埚相互嵌合,形成内部密闭的空腔,空腔中进行填充物料,可以有效改善保温性能,利用坩埚外部热量,并且使生产产能得到50%~75%的提升,物料石墨化后效果也得到明显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容器
本技术属于石墨化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容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石墨化生产,一般直接将待制品填充到坩埚中,再接入电极两端,坩埚外层填充好保温料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再通过坩埚体发热,热量传至待制品,以达到待制品石墨化目的。这样的情况下,保温效果不佳,坩埚外部热量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且坩埚大小、结构限制了生产产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保温效果不佳,坩埚外部热量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且坩埚大小、结构限制了生产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此问题的高温容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温容器,包括坩埚、底板、侧板、边柱、中柱、盖板以及封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所述盖板和所述封板连接形成匣盒,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通过所述边柱连接,所述侧板通过所述中柱连接,所述盖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封板通过直接嵌合连接,所述坩埚镶嵌在所述匣盒上形成一个密闭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匣盒设有4个所述坩埚,若干所述匣盒通过坩埚串联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匣盒还包括垫板和中垫板,所述垫板夹设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坩埚之间,所述中垫板夹设于两个所述坩埚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板包括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所述第一封板的一侧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第二封板的一侧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封板和所述第二封板相互连接,且均与所述坩埚嵌合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柱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侧板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柱的相邻的两个侧壁上各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底板相连,另一个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侧板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侧板相连。本技术一种高温容器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匣盒与坩埚相互嵌合,形成内部密闭的空腔,有效改善了保温性能,空腔中进行填充物料,可以有效的利用坩埚外部热量,并且使生产产能得到50%~70%的提升,物料石墨化后效果也得到明显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温容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高温容器的正视图;图3为图1高温容器的左视图;图4为图1高温容器的仰视图;图5为图1高温容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匣盒的立体图;图7为图6垫板的立体图;图8为图6中垫板的立体图;图9为图6第一封板的立体图;图10为图6第二封板的立体图;图11为图6中柱的立体图;图12为图6边柱的立体图;图13为图6盖板的立体图;图14为图6底板/侧边的立体图。如附图所示:坩埚10、匣盒20、底板21、侧板22、边柱23、第二凹槽231、中柱24、第二凹槽241、盖板25、第三凹槽251、封板26、第一封板261、第二封板262、垫板27、中垫板2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为了加深对本技术高温容器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4所示的高温容器,包括坩埚10、底板21、侧板22、边柱23、中柱24、盖板25以及封板26,底板21、侧板22、盖板25和封板26连接形成匣盒20,底板21与侧板22通过边柱23连接,侧板22通过中柱24连接,盖板25、侧板22和封板26通过直接嵌合连接,坩埚10镶嵌在匣盒20上形成一个密闭腔。石墨匣盒20包括底板21、侧板22、盖板25和封板26,底板21与侧板22通过边柱23连接,侧板22与侧板22通过中柱24连接,盖板25与侧板22直接嵌合连接,最后封板26将坩埚10封装于匣盒20内部,匣盒20和坩埚10共同连接形成密闭腔,密闭腔用于填充物料,其中,底板21和边柱23构成匣盒20底部,底板21宽度决定匣盒20宽度;侧板22和底板21尺寸以坩埚10直径为准,且稍大于坩埚10;封板26保证坩埚10中心在匣盒20中心位置而不偏移。这样,本技术高温容器的匣盒20与坩埚10相互嵌合,形成内部密闭的空腔,有效改善了保温性能,空腔中进行填充物料,可以有效的利用坩埚10外部热量,并且使生产产能得到50~75%的提升,物料石墨化后效果也得到明显提升。具体的,匣盒20设有4个坩埚10,若干匣盒20通过坩埚10串联连接。一个匣盒20内设有四个坩埚10,两个坩埚10为一列,即坩埚10与匣盒20内形成两行两列的方式排布,坩埚10开口的一端朝外,两个坩埚10闭口的一端相互连接,设置匣盒20内部,每个匣盒20以串联的方式依次首尾相接,再接入电极两端,匣盒20以串联的方式连接,进而形成两行多列的坩埚10串联相互连接,每一行串联连接的坩埚10接入一个电极两端。这样,一个匣盒20设置4个坩埚10,由于坩埚10的开口朝外有利于废料的排出,设置4个坩埚10,使坩埚10的开口均朝外,并且优选的,适应匣盒20的承重能力,设为含有两行坩埚10,匣盒20以串联的方式连接,能有效地节省能源。如图5~8所示,匣盒20还包括垫板27和中垫板28,垫板27夹设于底板21和坩埚10之间,中垫板28夹设于两个坩埚10之间。垫板27置于下层坩埚10底部,用于固定及支撑下层坩埚10;中垫板28置于上下层坩埚10之间,用于固定及支撑上层坩埚10,支撑各个坩埚10的垫板27或中垫板28各为两个。这样,垫板27和中垫板28可以保证坩埚10不发生偏移,提高高温容器的结构稳定性,可以使外部物料受到的热量均匀。如图1、图2、图5、图6、图9和图10所示,封板26包括第一封板261和第二封板262,第一封板261的一侧与盖板25连接,第二封板262的一侧与底板21连接,第一封板261和第二封板262相互连接,且均与坩埚10嵌合连接。第一封板261用于固定上层的坩埚10,与盖板25和侧板22直接嵌合连接;第二封板262用于固定下层的坩埚10,与底板21和侧板22直接嵌合连接,第一封板261与第二封板262各有两块,分别设于高温容器相对的两侧,并且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封板261和第二封板262均由两块小封板26形成,第一封板261和第二封板262封板26将坩埚10固定在匣盒20中心的位置,保证其不发生偏移,使坩埚10外部的物料可以均匀填充。这样,封板26使坩埚10中心在匣盒20中心位置而不偏移,保证外部的物料在匣盒20内部受热均匀,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如图11所示,中柱24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各设有第一凹槽231,第一凹槽231与侧板22相连。中柱24的两个凹槽用于与侧板22连接,两个凹槽将两块侧板22连接起来,中柱24的设置还用于加强高温容器的匣盒20的结构强度,并且中柱24提供足够的连接力,将侧板22与侧板22稳固的连接起来。这样,中柱24不但使侧板22与侧板22稳固的连接起来,还可以加强高温容器的匣盒20的结构强度,使其有足够的稳定性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容器,包括坩埚、底板、侧板、边柱、中柱、盖板以及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所述侧板、所述盖板和所述封板连接形成匣盒,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通过所述边柱连接,所述侧板通过所述中柱连接,所述盖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封板通过直接嵌合连接,所述坩埚镶嵌在所述匣盒上形成一个密闭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容器,包括坩埚、底板、侧板、边柱、中柱、盖板以及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所述侧板、所述盖板和所述封板连接形成匣盒,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通过所述边柱连接,所述侧板通过所述中柱连接,所述盖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封板通过直接嵌合连接,所述坩埚镶嵌在所述匣盒上形成一个密闭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匣盒设有4个所述坩埚,若干所述匣盒通过坩埚串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匣盒还包括垫板和中垫板,所述垫板夹设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坩埚之间,所述中垫板夹设于两个所述坩埚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初邓明华刘勇宏邓涛黄海张红标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贝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