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热回收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930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消除外壳的内表面侧的高度差而实现平坦化的废热回收锅炉。该废热回收锅炉具备导入来自燃气轮机的废气(1)的外壳(2)、将外壳(2)的内表面侧覆盖的保温材料(13)、以及配置于外壳的内部的热交换器,外壳(2)沿着废气(1)的流动方向被分割为多个壳体件,其中,将壳体件设为由两根槽型钢(10)包围两端部的壁面结构,将邻接的壳体件所具备的槽型钢(10)的腹板彼此以相互的内侧凸缘具有高度差地连续的方式连接,并且通过在由于高度差产生的间隙中配置厚度尺寸阶段性不同的保温材料(13),从而使与外壳(2)内的热交换器对置的保温材料(13)的内表面侧成为同一平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废热回收锅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从燃气轮机排出的废气导入外壳内,利用内部的热交换器吸收废气的热量而产生蒸汽的废热回收锅炉,特别是涉及外壳沿着废气的流动方向被分割为多个壳体件的废热回收锅炉。
技术介绍
作为高效发电的一个环节而被关注的复合发电设备,首先进行基于燃气轮机的发电,并且在废热回收锅炉(HRSG)中回收从燃气轮机排出的废气中的热量,通过在该废热回收锅炉中产生的蒸汽驱动蒸汽轮机以进行发电。该复合发电设备由于能够同时进行基于燃气轮机的发电和基于蒸汽轮机的发电,因此除了发电效率高之外,燃气轮机的负载响应性优异,还具有能够充分应对电力需求急剧上升的优点。在这种复合发电设备中,一般在废热回收锅炉的外壳内配置有回收燃气轮机的废气的热量的过热器、蒸发器、节煤器等热交换器,并且为了进行废气的脱硝而配置有脱硝装置。外壳是由左右两侧面和上下壁面构成的框体结构,废气在外壳内与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之后,从设置于外壳的出口的烟囱向大气中排放。另外,外壳需要支承作为重物的各种设备,且必须针对地震、暴风时等作用的水平力而具有充分的强度,因此在主体中构成有柱、梁等强度构件。并且,由于在外壳内流动的废气的温度为高温,因此在外壳的内部内衬有保温材料。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外壳为大型构造物,因此,通常外壳以分割成多个壳体件的小模块的形式输送,并在现场组装该小模块。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废热回收锅炉中,将外壳在柱的位置分割为多个壳体件,并且由剖面“コ”字形的槽型钢形成各柱,由此构成由两根槽型钢包围两端部的单位壳体件,以这样模块化后的壳体件的形式进行输送并进行现场组装。此时,在壳体件内的柱与柱之间,在工厂焊接有加强件和内壳体,并且在内壳体安装有规定厚度的保温材料。并且,在现场将相邻的壳体件的槽形钢背靠背地连接,用螺栓将这些槽形钢的腹板彼此紧固连结。图8是示出这样分割成多个壳体件的外壳的壁面结构的横剖视图。如图8所示,通过将单位壳体件的槽型钢101彼此连接而构成外壳100,在焊接于各壳体件的槽型钢101之间的内壳体102安装有规定厚度的保温材料103。在此,在外壳100的内部流动的废气的温度在接近入口的上游侧较高,朝向出口侧逐渐变成低温,因此在设置于废气的上游侧的壳体件安装有厚度较厚的保温材料103,在设置于下游侧的壳体件安装有厚度较薄的保温材料103。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1833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如图8所示,在将相同尺寸的槽型钢101彼此背靠背地连接而构成外壳100的情况下,由于各槽型钢101的内侧凸缘沿着废气的流动方向成为同一平面,因此由于配置于废气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保温材料103的厚度的不同,在外壳100的内侧面与热交换器的侧面之间产生凹凸状的高度差。因此,以往需要以填埋由于高度差而产生的间隙的方式配置挡板(流动防止板)104,存在由于该挡板104而导致部件成本、组装成本上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外壳的内表面侧的高度差而实现平坦化的废热回收锅炉。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代表性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热回收锅炉,其具备导入来自燃气轮机的废气的外壳、将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侧覆盖的保温材料、以及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的热交换器,所述外壳沿着废气的流动方向被分割为多个壳体件,所述废热回收锅炉的特征在于,将所述壳体件设为沿着废气的流动方向的两端部由槽型钢包围的壁面结构,将邻接的所述壳体件所具备的所述槽型钢的腹板彼此以相互的内侧凸缘具有高度差地连续的方式连接,并且通过在由于所述高度差而产生的间隙中配置厚度尺寸不同的所述保温材料,从而使与所述热交换器对置的所述保温材料的内表面侧成为同一平面。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废热回收锅炉,能够消除外壳的内表面侧的高度差而实现平坦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得以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锅炉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废热回收锅炉所具备的外壳的壁面结构的横剖视图。图3是示出适用于图2的外壳的受压构件的设置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该受压构件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该受压构件的设置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示出该受压构件的设置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变形例的外壳的壁面结构的横剖视图。图8是示出现有例的外壳的壁面结构的横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废热回收锅炉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来自未图示的燃气轮机的废气1流入废热回收锅炉(HRSG)的外壳2,在外壳2的内部配置有过热器3、第一蒸发器4、脱硝装置5、第二蒸发器6、节煤器7。流入到外壳2内的废气1与构成过热器3、第一蒸发器4、第二蒸发器6及节煤器7的传热面的热交换器接触而被吸收热量,之后,较低温的气体从在外壳2的出口设置的烟囱8向大气中排放。外壳2是由左右两侧面和上下壁面构成的框体结构,经由构架9支承于地面。在此,外壳2以分割成多个壳体件的小模块的形式被输送,并在现场对该小模块进行组装安装。图2是示出外壳2的壁面结构的横剖视图,在本例中,外壳2被分割成五个壳体件a、b、c、d、e。如图2所示,外壳2在柱的位置被分割成五个壳体件a、b、c、d、e,这些壳体件a~e的分割位置与过热器3、第一蒸发器4、脱硝装置5、第二蒸发器6、节煤器7的设置位置对应。即,壳体件a位于过热器3的外侧,壳体件b位于第一蒸发器4的外侧,壳体件c位于脱硝装置5的外侧,壳体件d位于第二蒸发器6的外侧,壳体件e位于节煤器7的外侧。外壳2的柱由剖面“コ”字形的槽型钢10形成,各壳体件a~e的两端部由两根槽型钢10包围。在此,各壳体件a~e由相同尺寸的两根槽型钢10包围两端部,但针对各壳体件a~e使用宽度尺寸不同的槽型钢10。具体而言,在废气1的最上游侧设置的壳体件a使用使腹板高度最小的槽型钢10,与壳体件a的下游侧邻接的壳体件b使用腹板高度比壳体件a的槽型钢10长的槽型钢10。另外,与壳体件b的下游侧邻接的壳体件c和壳体件d使用腹板高度比壳体件b的槽型钢10进一步长的槽型钢10,在废气1的最下游侧设置的壳体件e使用使腹板高度最长的槽型钢10。需要说明的是,在壳体件c和壳体件d中使用相同尺寸的槽型钢10是因为,配置于壳体件c的内侧的设备为脱硝装置5,在该部位不进行废气1的热量吸收。相邻的两个壳体件以各个槽型钢10的腹板背靠背地连接的方式由未图示的螺栓紧固连结。此时,各壳体件a~e以全部的槽型钢10的外侧凸缘成为同一面的方式连接,因此,若观察各壳体件a~e的内表面侧的连接部,则在腹板高度不同的两个槽型钢10的内侧凸缘之间产生高度差。在各壳体件a~e的槽型钢10之间设置有加强件11和内壳体12,这些加强件11和内壳体12在输送前在工厂被焊接。另外,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热回收锅炉,其具备导入来自燃气轮机的废气的外壳、将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侧覆盖的保温材料、以及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的热交换器,所述外壳沿着废气的流动方向被分割为多个壳体件,/n所述废热回收锅炉的特征在于,/n将所述壳体件设为沿着废气的流动方向的两端部由槽型钢包围的壁面结构,/n将邻接的所述壳体件所具备的所述槽型钢的腹板彼此以相互的内侧凸缘具有高度差地连续的方式连接,并且通过在由于所述高度差而产生的间隙中配置厚度尺寸不同的所述保温材料,从而使与所述热交换器对置的所述保温材料的内表面侧成为同一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06 JP 2018-1479711.一种废热回收锅炉,其具备导入来自燃气轮机的废气的外壳、将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侧覆盖的保温材料、以及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的热交换器,所述外壳沿着废气的流动方向被分割为多个壳体件,
所述废热回收锅炉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壳体件设为沿着废气的流动方向的两端部由槽型钢包围的壁面结构,
将邻接的所述壳体件所具备的所述槽型钢的腹板彼此以相互的内侧凸缘具有高度差地连续的方式连接,并且通过在由于所述高度差而产生的间隙中配置厚度尺寸不同的所述保温材料,从而使与所述热交换器对置的所述保温材料的内表面侧成为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热回收锅炉,其特征在于,
将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川昭二风间健一伊福匡博伊豆田浩三石川雅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