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856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包括轿厢架下梁组件和轿厢返绳轮组件,所述轿厢架下梁组件包括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两个以上的轿厢架下梁体、以及连接板,所述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和轿厢架下梁体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轿厢返绳轮组件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内的轿厢返绳轮,所述框架主要由两个绳轮架焊件、绳轮架连接板、绳轮侧罩和返绳轮下护罩构成,所述绳轮架焊件安装在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布置空间紧凑,减震效果好,适用于轿厢深度较小的无机房客梯。本申请的轿底轮结构在保证减震效果的同时将空间压到了最低,对于轿厢深度小的无机房客梯尤为适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无机房电梯在电梯额定载重量不超过2000kg的前提下,通常采用2:1曳引驱动方式,即曳引机通过摩擦力驱动曳引钢丝绳,从而带动位于轿厢顶部(或者底部)的动滑轮和设置于对重顶部的动滑轮,实现电梯轿厢的上下往复运行。近几年随着众多电梯厂商的不断竞争,电梯价格不断降低,电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无机房电梯由于井道空间利用率比较高,用户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但随着潜在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多,五花八门的电梯井道不断涌现,最普遍的需求是,电梯的顶层高度要求越来越矮,底坑深度越挖越浅。目前,轿厢的减震效果不明显,给人们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轿厢减震效果不明显,给人们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包括轿厢架下梁组件和轿厢返绳轮组件,所述轿厢架下梁组件包括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两个以上的轿厢架下梁体、以及连接板,所述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和轿厢架下梁体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轿厢返绳轮组件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内的轿厢返绳轮,所述框架主要由两个绳轮架焊件、绳轮架连接板、绳轮侧罩和返绳轮下护罩构成,所述绳轮架焊件安装在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上。进一步的,所述轿厢架下梁体上设有减震垫固定板焊件。进一步的,所述轿厢返绳轮组件还包括减震垫固定板,该减震垫固定板的两端固定在绳轮架焊件上,所述减震垫固定板上设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与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绳轮架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绳轮架焊件的顶部,所述绳轮架焊件的底部设有绳轮侧罩和返绳轮下护罩,且绳轮侧罩和返绳轮下护罩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轿厢架下梁体的端部设有轿厢立梁。进一步的,所述轿厢返绳轮的中心位置设有转轴,该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绳轮架焊件上。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布置空间紧凑,减震效果好,适用于轿厢深度较小的无机房客梯。本申请的轿底轮结构在保证减震效果的同时将空间压到了最低,轿厢返绳轮组件通过一端与轿厢下梁连接,另一端与上方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连接,减少了轿底轮中心面到轿厢立梁中心面的距离,对于轿厢深度小的无机房客梯尤为适用。轿厢返绳轮组件与轿厢架下梁组件通过4个长方体减震垫平稳的连接,将轿厢及乘客的重力均匀分散到减震垫中,此减震机构高度小,受力均匀,承载力大,减震效果明显,可以有效减少轿厢运行过程中曳引钢丝绳给轿底轮带来的噪音及震动,并使轿厢运行的更加平稳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中轿厢架下梁组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中轿厢架下梁组件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中轿厢返绳轮组件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中轿厢返绳轮组件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轿厢架下梁体、2-连接板、3-减震垫固定板焊件、4-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5-绳轮架焊件、6-减震垫固定板、7-减震垫、8-轿厢返绳轮、9-绳轮架连接板、10-绳轮侧罩、11-返绳轮下护罩、12-轿厢立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材料,若无特别说明,均是来源于商业途径,所述的实验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实验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专利技术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包括轿厢架下梁组件和轿厢返绳轮组件,所述轿厢架下梁组件包括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4、两个以上的轿厢架下梁体1、以及连接板2,所述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4和轿厢架下梁体1固定在连接板2上,所述轿厢返绳轮组件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内的轿厢返绳轮8,所述框架主要由两个绳轮架焊件5、绳轮架连接板9、绳轮侧罩10和返绳轮下护罩11构成,所述绳轮架焊件5安装在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4上。优选的,所述轿厢架下梁体1上设有减震垫固定板焊件3。进一步的,所述轿厢返绳轮组件还包括减震垫固定板6,该减震垫固定板6的两端固定在绳轮架焊件5上,所述减震垫固定板6上设有减震垫7,所述减震垫7与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4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绳轮架连接板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绳轮架焊件5的顶部,所述绳轮架焊件5的底部设有绳轮侧罩10和返绳轮下护罩11,且绳轮侧罩10和返绳轮下护罩11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轿厢架下梁体1的端部设有轿厢立梁12。进一步的,所述轿厢返绳轮8的中心位置设有转轴,该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绳轮架焊件5上。本申请的原理在于:1、本申请轿底轮结构在保证减震效果的同时已经将空间压到了最低,轿厢返绳轮组件(见图2)通过一端与轿厢架下梁体1连接,另一端与上方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4连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轿厢返绳轮8中心面到轿厢立梁中心面的距离,这对于轿厢深度小的无机房客梯尤为适用。2、轿厢返绳轮组件(见图2)与轿厢架下梁组件(见图1)通过4个长方体减震垫7平稳的连接,将轿厢及乘客的重力均匀分散到减震垫中,此减震机构高度小,受力均匀,承载力大,减震效果明显,可以有效减少轿厢运行过程中曳引钢丝绳给轿底轮带来的噪音及震动,并使轿厢运行的更加平稳可靠。3、两个轿底返绳轮8之间采用双槽钢对称组合,同时为了保证此槽钢的强度,每边采用5组加强筋与之焊接的方式,这极大的保证了轿厢返绳轮组件(见图2)的强度,使得轿厢返绳轮8在运转时更加平稳。4、轿厢返绳轮组件(见图2)与轿厢架下梁组件(见图1)的连接,增大了轿厢下梁架与轿底的承载面积,保证了轿底的水平度,可以有效的防止轿底因负载偏心而导致地板倾斜。5、本申请的轿底轮结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架下梁组件和轿厢返绳轮组件,所述轿厢架下梁组件包括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两个以上的轿厢架下梁体、以及连接板,所述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和轿厢架下梁体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轿厢返绳轮组件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内的轿厢返绳轮,所述框架主要由两个绳轮架焊件、绳轮架连接板、绳轮侧罩和返绳轮下护罩构成,所述绳轮架焊件安装在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架下梁组件和轿厢返绳轮组件,所述轿厢架下梁组件包括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两个以上的轿厢架下梁体、以及连接板,所述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和轿厢架下梁体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轿厢返绳轮组件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内的轿厢返绳轮,所述框架主要由两个绳轮架焊件、绳轮架连接板、绳轮侧罩和返绳轮下护罩构成,所述绳轮架焊件安装在绳轮装置固定梁焊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架下梁体上设有减震垫固定板焊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轿底轮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返绳轮组件还包括减震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会马晓阳张珂李大鹏吴双刘广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西德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