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振动上料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712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振动上料盘结构,其结构包括输送轨道、挡料杆和限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挡料杆和透孔在输送轨道上,通过到挡料杆将输送的物料抹平,防止输送轨道内的物料摞料和叠加,同时当物料出现错位和偏位时,物料在经过透孔和限位杆时,由限位杆将斜置的物料拨动,并且通过开口向下排入至上料盘主体内侧,而转动平放的物料则通过透孔向下掉落进入到上料盘主体内侧,达到了快速将物料进行单件运输,防止物料出现摞料和叠加的现象,同时将错位和偏位的物料重新排入到料盘内,使得后期在使用物料时更加方便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振动上料盘结构
本技术涉及上料盘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振动上料盘结构。
技术介绍
振动上料盘是一种自动定向排序的送料设备,其工作目的是通过振动将无序工件自动有序定向排列整齐、准确地输送到下道工序,振动盘是一种自动组装机械的辅助设备,能把各种产品有序排出来,它可以配合自动组装设备一起将产品各个部位组装起来成为完整的一个产品,自动送料振动盘的料斗下面有个脉冲电磁铁,可以使料斗垂直方向振动,由于弹簧片的倾斜,使料斗绕其垂直轴做扭摆振动,料斗内零件,由于受到这种振动,而沿螺旋轨道上升,直到送到出料口。当振动上料盘在输送物料时,由于同时振动输送的物料较多,使得物料容易在输送轨道内出现摞料和叠加的现象,造成后期时候物料时不变,同时物料在轨道内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因为振动而发生错位和偏位,造成后期在使用物料时难以准确的将物料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振动上料盘结构,解决了当振动上料盘在输送物料时,由于同时振动输送的物料较多,使得物料容易在输送轨道内出现摞料和叠加的现象,造成后期时候物料时不变,同时物料在轨道内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因为振动而发生错位和偏位,造成后期在使用物料时难以准确的将物料进行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振动上料盘结构,包括输送轨道、挡料杆和限位杆,所述输送轨道呈环状安装于上料盘主体内侧顶端,且输送轨道顶端面右侧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料杆设置于输送轨道顶端前部,且挡料杆通过转动机构于输送轨道顶部转动,所述限位杆通过固定螺栓锁固于上料盘主体后端面右侧,且限位杆位于开口垂直顶端,所述开口开设于输送轨道顶端面右侧后部,且开口完全覆盖于透孔内侧,所述透孔贯通于输送轨道内圈右侧后端,所述上料盘主体外侧后端设置有导出轨道,所述导出轨道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于输送轨道左端面,所述转动机构由转杆、外壳、套筒、多棱杆、压缩弹簧、连接杆、限位环和定位杆组成,所述转杆穿过外壳后端面中部固定连接于套筒后端面中部,所述外壳锁合于输送轨道内侧前端面,所述多棱杆活动伸入于套筒内侧端面,且多棱杆前端面为一体化结构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分别贴合于外壳前端面和输送轨道内侧前端面,所述连接杆侧表面与输送轨道内侧前端面顶部开设的轴孔内侧转动连接,且连接杆锁合于挡料杆后端面左侧,所述限位环紧固有两个于限位环外侧前端和外侧后端,且两个限位环前后对立面分别贴合于输送轨道前端面和内侧前端面,所述定位杆紧固于套筒后端面边沿处,且定位杆相吻合于外壳内侧前端面开设的定位槽内侧。进一步的,所述透孔内侧为长条形弧状,且透孔的内侧端面为倒圆角衔接。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呈向内倾斜向下的弧形状,且限位杆的外侧左端为扁平的板状。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左端面相平行于输送轨道内圈,且挡板的顶端面相齐平于输送轨道的顶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导出轨道为直线状,且导出轨道内侧的宽度与于输送轨道的内侧宽度一致。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轨道的内侧前端和内侧后端为错位分布,且为内侧底端面前部高于内侧底端面后部的垂直高度。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侧后端面等间距呈环状开设的两个以上的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侧大小相对应于定位杆。(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当振动上料盘在输送物料时,由于同时振动输送的物料较多,使得物料容易在输送轨道内出现摞料和叠加的现象,造成后期时候物料时不变,同时物料在轨道内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因为振动而发生错位和偏位,造成后期在使用物料时难以准确的将物料进行使用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了挡料杆和透孔在输送轨道上,通过到挡料杆将输送的物料抹平,防止输送轨道内的物料摞料和叠加,同时当物料出现错位和偏位时,物料在经过透孔和限位杆时,由限位杆将斜置的物料拨动,并且通过开口向下排入至上料盘主体内侧,而转动平放的物料则通过透孔向下掉落进入到上料盘主体内侧,达到了快速将物料进行单件运输,防止物料出现摞料和叠加的现象,同时将错位和偏位的物料重新排入到料盘内,使得后期在使用物料时更加方便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转动机构分布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转动机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输送轨道-1、挡料杆-2、限位杆-3、挡板-4、开口-5、固定螺栓-6、透孔-7、上料盘主体-8、导出轨道-9、转动机构-10、转杆-101、外壳-102、套筒-103、多棱杆-104、压缩弹簧-105、连接杆-106、限位环-107、定位杆-10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振动上料盘结构:包括输送轨道1、挡料杆2和限位杆3,输送轨道1呈环状安装于上料盘主体8内侧顶端,且输送轨道1顶端面右侧焊接有挡板4,挡料杆2设置于输送轨道1顶端前部,且挡料杆2通过转动机构10于输送轨道1顶部转动,限位杆3通过固定螺栓6锁固于上料盘主体8后端面右侧,且限位杆3位于开口5垂直顶端,开口5开设于输送轨道1顶端面右侧后部,且开口5完全覆盖于透孔7内侧,透孔7贯通于输送轨道1内圈右侧后端,上料盘主体8外侧后端设置有导出轨道9,导出轨道9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于输送轨道1左端面,转动机构10由转杆101、外壳102、套筒103、多棱杆104、压缩弹簧105、连接杆106、限位环107和定位杆108组成,转杆101穿过外壳102后端面中部固定连接于套筒103后端面中部,外壳102锁合于输送轨道1内侧前端面,多棱杆104活动伸入于套筒103内侧端面,且多棱杆104前端面为一体化结构设置有连接杆106,压缩弹簧105两端分别贴合于外壳102前端面和输送轨道1内侧前端面,连接杆106侧表面与输送轨道1内侧前端面顶部开设的轴孔内侧转动连接,且连接杆106锁合于挡料杆2后端面左侧,限位环107紧固有两个于限位环107外侧前端和外侧后端,且两个限位环107前后对立面分别贴合于输送轨道1前端面和内侧前端面,定位杆108紧固于套筒103后端面边沿处,且定位杆108相吻合于外壳102内侧前端面开设的定位槽内侧。其中,所述透孔7内侧为长条形弧状,且透孔7的内侧端面为倒圆角衔接,使得多个错位和偏位的物料掉落至上料盘主体8内。其中,所述限位杆3呈向内倾斜向下的弧形状,且限位杆3的外侧左端为扁平的板状,便于限位杆3将斜置的物料拨动。其中,所述挡板4的左端面相平行于输送轨道1内圈,且挡板4的顶端面相齐平于输送轨道1的顶端面,使得挡板4将物料进行稳定限位。其中,所述导出轨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振动上料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输送轨道(1)、挡料杆(2)和限位杆(3),所述输送轨道(1)呈环状安装于上料盘主体(8)内侧顶端,且输送轨道(1)顶端面右侧焊接有挡板(4),所述挡料杆(2)设置于输送轨道(1)顶端前部,且挡料杆(2)通过转动机构(10)于输送轨道(1)顶部转动,所述限位杆(3)通过固定螺栓(6)锁固于上料盘主体(8)后端面右侧,且限位杆(3)位于开口(5)垂直顶端,所述开口(5)开设于输送轨道(1)顶端面右侧后部,且开口(5)完全覆盖于透孔(7)内侧,所述透孔(7)贯通于输送轨道(1)内圈右侧后端,所述上料盘主体(8)外侧后端设置有导出轨道(9),所述导出轨道(9)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于输送轨道(1)左端面,所述转动机构(10)由转杆(101)、外壳(102)、套筒(103)、多棱杆(104)、压缩弹簧(105)、连接杆(106)、限位环(107)和定位杆(108)组成,所述转杆(101)穿过外壳(102)后端面中部固定连接于套筒(103)后端面中部,所述外壳(102)锁合于输送轨道(1)内侧前端面,所述多棱杆(104)活动伸入于套筒(103)内侧端面,且多棱杆(104)前端面为一体化结构设置有连接杆(106),所述压缩弹簧(105)两端分别贴合于外壳(102)前端面和输送轨道(1)内侧前端面,所述连接杆(106)侧表面与输送轨道(1)内侧前端面顶部开设的轴孔内侧转动连接,且连接杆(106)锁合于挡料杆(2)后端面左侧,所述限位环(107)紧固有两个于限位环(107)外侧前端和外侧后端,且两个限位环(107)前后对立面分别贴合于输送轨道(1)前端面和内侧前端面,所述定位杆(108)紧固于套筒(103)后端面边沿处,且定位杆(108)相吻合于外壳(102)内侧前端面开设的定位槽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振动上料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输送轨道(1)、挡料杆(2)和限位杆(3),所述输送轨道(1)呈环状安装于上料盘主体(8)内侧顶端,且输送轨道(1)顶端面右侧焊接有挡板(4),所述挡料杆(2)设置于输送轨道(1)顶端前部,且挡料杆(2)通过转动机构(10)于输送轨道(1)顶部转动,所述限位杆(3)通过固定螺栓(6)锁固于上料盘主体(8)后端面右侧,且限位杆(3)位于开口(5)垂直顶端,所述开口(5)开设于输送轨道(1)顶端面右侧后部,且开口(5)完全覆盖于透孔(7)内侧,所述透孔(7)贯通于输送轨道(1)内圈右侧后端,所述上料盘主体(8)外侧后端设置有导出轨道(9),所述导出轨道(9)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于输送轨道(1)左端面,所述转动机构(10)由转杆(101)、外壳(102)、套筒(103)、多棱杆(104)、压缩弹簧(105)、连接杆(106)、限位环(107)和定位杆(108)组成,所述转杆(101)穿过外壳(102)后端面中部固定连接于套筒(103)后端面中部,所述外壳(102)锁合于输送轨道(1)内侧前端面,所述多棱杆(104)活动伸入于套筒(103)内侧端面,且多棱杆(104)前端面为一体化结构设置有连接杆(106),所述压缩弹簧(105)两端分别贴合于外壳(102)前端面和输送轨道(1)内侧前端面,所述连接杆(106)侧表面与输送轨道(1)内侧前端面顶部开设的轴孔内侧转动连接,且连接杆(106)锁合于挡料杆(2)后端面左侧,所述限位环(1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洪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同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