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46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属于运载平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运载平台遇到坡面时无法调节角度或调节角度复杂的问题;其技术特征是:包括车架、张紧机构、角度调节组件、驱动轮组和履带,所述张紧机构设置在车架两侧,包括张紧轮、承重轮和连接机构,张紧轮、承重轮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且张紧轮位于连接机构上方,承重轮位于连接机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范围广,能够适应壕沟、山坡复杂地形,可以越过更宽的壕沟,同时也能适应不同坡度的山地;且操作便捷,支撑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
本技术涉及运载平台
,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
技术介绍
现有各种常规车辆在砂石、楼梯、壕沟等不规则地域上行驶或作业时,都无例外地存在着难以通行的现象,为了改善车辆在不规则地面上行驶的通过性能,人们采用运载平台来运载野外训练、演习所需物品。现有的运载平台,采用了履带以适应野外地形,但是其并没有可以调整姿态的曲臂,这一类型的运载平台遇到坡面时无法调节角度,遇到较宽壕沟难以越过,总体来说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地形,容易发生故障,履带与地面接触长度及面积无法在行进的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市面上存在较多的一种解决办法是在平台两侧增加一组或两组辅助鳍臂,可以达到同等效果,但是新增鳍臂需要设计复杂的空心轴结构及传动装置,另外单侧需要增加一条或两条履带,一方面增加了重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履带脱齿的风险,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单侧只需要一条履带的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包括车架、张紧机构、角度调节组件、驱动轮组和履带,所述张紧机构设置在车架两侧,包括张紧轮、承重轮和连接机构,张紧轮、承重轮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且张紧轮位于连接机构上方,承重轮位于连接机构下方,以解决现有运载平台遇到坡面时无法调节角度或调节角度复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包括车架、张紧机构、角度调节组件、驱动轮组和履带,所述张紧机构设置在车架两侧,包括张紧轮、承重轮和连接机构,张紧轮、承重轮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且张紧轮位于连接机构上方,承重轮位于连接机构下方;所述车架前部两侧设有角度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导向轮、曲臂和曲臂轴,所述曲臂一端通过曲臂轴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曲臂另一端,所述曲臂轴还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履带包覆于所述导向轮、张紧轮、承重轮和驱动轮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车架的侧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张紧机构对称设置在车架两侧,每侧至少设置两个张紧机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张紧机构对称设置在车架两侧,每侧设置四个张紧机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架两侧设有空腔,所述连接机构安装在所述空腔中,所述连接机构为弹簧连杆机构,包括导杆和弹簧,所述导杆底部与承重轮连接,顶部与张紧轮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导杆上,所述车架两侧空腔顶部设有弹簧限位挡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重轮为轮组结构,所述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滚轮,所述轮组铰接在连接机构上。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适用范围广,能够适应壕沟、山坡复杂地形,可以越过更宽的壕沟,同时也能适应不同坡度的山地;且操作便捷,支撑稳定,通过改变曲臂的位置角度来调整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长度、面积以及车体的重心,保证了车架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台阶行驶的示意图。图3为技术翻越壕沟行驶的示意图。图4为技术上坡行驶的示意图。图5为技术下坡行驶的示意图。图6为技术中张紧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履带、2-导向轮、3-曲臂、4-曲臂轴、5-张紧轮、6-张紧机构、601-导杆、602-弹簧、7-承重轮、8-车架、801-空腔、802-弹簧限位挡边、9-驱动轮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包括车架8、张紧机构6、角度调节组件、驱动轮组9和履带1,所述张紧机构6设置在车架8两侧,包括张紧轮5、承重轮7和连接机构,张紧轮5、承重轮7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且张紧轮5位于连接机构上方,承重轮7位于连接机构下方;所述车架8前部两侧设有角度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导向轮2、曲臂3和曲臂轴4,所述曲臂3一端通过曲臂轴4固定在车架8上,所述导向轮2设置在曲臂3另一端,所述曲臂轴4还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实施例2如图1~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包括车架8、张紧机构6、角度调节组件、驱动轮组9和履带1,所述张紧机构6设置在车架8两侧,包括张紧轮5、承重轮7和连接机构,张紧轮5、承重轮7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且张紧轮5位于连接机构上方,承重轮7位于连接机构下方;所述车架8前部两侧设有角度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导向轮2、曲臂3和曲臂轴4,所述曲臂3一端通过曲臂轴4固定在车架8上,所述导向轮2设置在曲臂3另一端,所述曲臂轴4还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履带1包覆于所述导向轮2、张紧轮5、承重轮7和驱动轮组9。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车架8的侧方;所述张紧机构6对称设置在车架8两侧,每侧至少设置两个张紧机构6;所述张紧机构6对称设置在车架8两侧,每侧设置四个张紧机构6;所述车架8两侧设有空腔801,所述连接机构安装在所述空腔801中,所述连接机构为弹簧连杆机构,包括导杆601和弹簧602,所述导杆601底部与承重轮7连接,顶部与张紧轮5连接,所述弹簧602套设在导杆601上,所述车架8两侧空腔801顶部设有弹簧限位挡边802,导杆601上可以设计有环形槽,用于放置弹簧602,将弹簧602与导杆601组合后插入空腔801中,然后与张紧轮5固定,车架8上的弹簧限位挡边802可以起到弹簧限位作用使得弹簧可以进一步受力变形。导杆在张紧轮5和承重轮7滑动中起到阻尼和自动复位的作用,当地面不平的时候,凸起的地面会张紧轮5顶起来,从而带动张紧轮5运动,从而将上部分的履带1顶起来,起到张紧作用,当行驶过凸起路段后,为平整地面,则弹簧作用下,所有机构回到初始状态;所述承重轮7为轮组结构,所述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滚轮,所述轮组铰接在连接机构上。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车架8行驶在平面时,驱动电机能够带动曲臂3转动,使得导向轮2和下排所述的承重轮6之间的履带7与地面贴合平行,进而实现对履带1形态的调整;当车架8上坡或下坡时,驱动电机能够带动曲臂3转动,使得导向轮组2和下排所述的承重轮7之间的履带1与坡面贴合平行,进而实现对履带1形态的调整;曲臂3摆放在不同位置,车架8的重心随之改变,在爬到坡顶或坡底即将进入到平面行时,驱动电机启动,将曲臂3摆放至平面,与曲臂3连接的导向轮2带动履带1在平面上传动,提高了车架8的机动性。如图1、3所示,初始状态下,车体处于上坡状态,曲臂3处于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包括车架、张紧机构、角度调节组件、驱动轮组和履带,其特征在于:/n所述张紧机构设置在车架两侧,包括张紧轮、承重轮和连接机构,张紧轮、承重轮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且张紧轮位于连接机构上方,承重轮位于连接机构下方;/n所述车架前部两侧设有角度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导向轮、曲臂和曲臂轴,所述曲臂一端通过曲臂轴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曲臂另一端,所述曲臂轴还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n所述履带包覆于所述导向轮、张紧轮、承重轮和驱动轮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包括车架、张紧机构、角度调节组件、驱动轮组和履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机构设置在车架两侧,包括张紧轮、承重轮和连接机构,张紧轮、承重轮通过连接机构连接,且张紧轮位于连接机构上方,承重轮位于连接机构下方;
所述车架前部两侧设有角度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导向轮、曲臂和曲臂轴,所述曲臂一端通过曲臂轴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曲臂另一端,所述曲臂轴还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
所述履带包覆于所述导向轮、张紧轮、承重轮和驱动轮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的全地形运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车架的侧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的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境安周斌旭金绍华陈鹏孙小盛张利民
申请(专利权)人:长源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