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负荷
,特别是涉及电力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线路是将变、配电所与各电能用户或用电设备联接起来,由电源端(变、配电所)向负荷端(电能用户或用电设备)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导体回路,当电源端性能降低或故障(变、配电所)、负荷端用电负荷增加时,会使电力线路过负荷运行,长时间过负荷运行将导致电力线路损坏;目前用的过负荷检测根据的是过负荷出现状态进行的检测,之后再由电力负荷控制器控制采取负荷量进行选切或接入备用电力线路进行功率补偿的方式进行处理,此种控制方法滞回时间长、不能提前预测,及时进行处理,仍旧会造成导致电力线路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能预测过负荷、在过负荷发生时及时进行控制,避免长时间过负荷运行的电力控制装置。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电源端功率预测电路、负荷端功率预测电路、并行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功率预测电路采用积分器对接入的电源端功率进行积分运算,输出变化率成正比的线性电压,进入比较器比较后电压经电容C5、电阻R15放电 ...
【技术保护点】
1.电力控制装置,包括电源端功率预测电路、负荷端功率预测电路、并行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功率预测电路采用积分器对接入的电源端功率进行积分运算,输出变化率成正比的线性电压,进入比较器比较后电压经电容C5、电阻R15放电一路进入并行处理电路,另一路经反馈滤波以稳定比较器比较后电压;/n所述负荷端功率预测电路采用积分器对接入的负载功率进行积分运算,输出变化率成正比的线性电压,在相敏检波的同步控制下,进入预过载触发器,输出触发电压,一路直接进入并行处理电路,另一路使晶闸管VTL1导通,线性电压经电阻R12、电容C6充电进入并行处理电路;/n所述并行处理电路采用通过光电耦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力控制装置,包括电源端功率预测电路、负荷端功率预测电路、并行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功率预测电路采用积分器对接入的电源端功率进行积分运算,输出变化率成正比的线性电压,进入比较器比较后电压经电容C5、电阻R15放电一路进入并行处理电路,另一路经反馈滤波以稳定比较器比较后电压;
所述负荷端功率预测电路采用积分器对接入的负载功率进行积分运算,输出变化率成正比的线性电压,在相敏检波的同步控制下,进入预过载触发器,输出触发电压,一路直接进入并行处理电路,另一路使晶闸管VTL1导通,线性电压经电阻R12、电容C6充电进入并行处理电路;
所述并行处理电路采用通过光电耦合器U1输入端输入的电容C5、电阻R15放电电压和电阻R12、电容C6充电电压的电压差,以及与门U2对接入的触发电压和三极管Q3欠压导通电压的逻辑运算,输出高电平来并行判断电力线路是否工作于过负荷状态,最后经反相器U3逻辑取反后送入电力负荷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功率预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源端功率信号,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AR1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运算放大器AR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地,运算放大器AR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运算放大器AR4的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R4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源+15V,运算放大器AR4的输出端了解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稳压管Z4的负极、电容C5的一端,稳压管Z4的正极连接地,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R5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R5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AR5的输出端、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3的一端、接地电感L1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运算放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臻卓,朱文琦,梁硕,赵丹丹,张毅,许娜,周炜明,李永飚,焦欣欣,张娓娓,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