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聚合聚己内酯基全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943725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位聚合聚己内酯基全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包括:将锂盐和无机添加剂颗粒加入甲氧基聚己内酯丙烯酸酯中,得到混合液;将光引发剂加入混合液中,混匀,得到混合物;在惰性气氛下,将混合物涂覆在极片上,在紫外灯照射下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得到所述原位聚合聚己内酯基全固态电解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全固态电解质所具有的支化结构以及与聚合物材料颗粒复合使其具有高的机械强度、高的离子电导率、高的离子迁移数和宽的电化学窗口,并具有一定的生物可降解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全固态电解质使用原位聚合制备方法,直接将前驱体涂敷于极片上在紫外光引发下自由基聚合得到固态电解质,工艺条件简单,高效便捷,无溶剂化对环境无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位聚合聚己内酯基全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原位聚合聚己内酯基全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991年时,索尼公司首次将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系统应用于小型照相机中。锂离子电池相比于其他电池来说,如氢镍电池、铅酸电池、镍铬电池等,具有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效应小、可快速充放电等种种优势,在电池市场上脱颖而出,因此,锂离子电池逐渐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摄像机、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小型设备中,同时在电动汽车领域具有无限潜力。锂离子电池发展至今,其能量密度迟迟无法突破260Wh·kg−1,这极大地限制了锂离子电池在大型储能设备中的应用。除此之外,传统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有机电解液具有易泄露、易爆炸、易燃烧、环境不友好等问题,恐成为锂离子电池应用方面的安全隐患。使用全固态电解质来替代传统有机电解液的方法不仅可大大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还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固态电解质可统分为无机固态电解质和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两大类。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因其价格低廉、柔性易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位聚合聚己内酯基全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在惰性气氛下,将锂盐和无机添加剂颗粒加入甲氧基聚己内酯丙烯酸酯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n(2)在惰性气氛和避光的条件下,将步骤(1)所述光引发剂加入步骤(1)所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n(3)在惰性气氛下,将步骤(2)所述混合物涂覆在极片上,然后在紫外灯照射下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得到所述原位聚合聚己内酯基全固态电解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聚合聚己内酯基全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惰性气氛下,将锂盐和无机添加剂颗粒加入甲氧基聚己内酯丙烯酸酯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2)在惰性气氛和避光的条件下,将步骤(1)所述光引发剂加入步骤(1)所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
(3)在惰性气氛下,将步骤(2)所述混合物涂覆在极片上,然后在紫外灯照射下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得到所述原位聚合聚己内酯基全固态电解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锂盐为高氯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中的一种以上;所述无机添加剂颗粒为氧化硅、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氧化锆、氧化镍、氮化硅、氢氧化镁、硅藻土和埃洛石中的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混合液包括:
甲氧基聚己内酯丙烯酸酯1份;
锂盐0.10-0.60份;
无机添加剂颗粒0-0.10份。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阳叶维徐洪礼邓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