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建明专利>正文

板翅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37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包括板束体和接管,板束体至少由两种层通道单元间隔叠加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板束体两端位置上,沿厚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两对流体进出孔;每对流体进出孔对应于一种层通道单元;每对流体进出孔由流体进孔和流体出孔构成,每个流体进孔与对应的层通道单元的导流片连通,而与非对应的层通道单元的连通处设封环阻断隔离,构成同种层通道单元的分支进口;每个流体出孔也与对应的层通道单元的导流片连通,而与非对应的层通道单元的连通处设封环阻断隔离,构成同种层通道单元的汇总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从结构上省却了封头,彻底避开了后序焊接封头影响产品质量的难题,使板翅式换热器可采用不锈钢、钢、钛、钼、铜及其合金等熔点较高的材料制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板翅式换热器。技术背景板翅式换热器是一种以翅片为传热元件的高效的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 高、结构紧凑、换热通道数量可扩展、适应性大、重量轻等特点,因此,在 气一气、气一液及液一液两股及以上的换热设备中应用广泛,目前通常应用 于空分设备领域。现有4支术,可参见技术标准《GB/T7261-94铝制板翅式换热器》,标准的 板翅式换热器都由板束体、封头、接管及支座等附件组成,板束体由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层通道单元间隔叠加组成。以两种层通道单元举例,第一种层通 道单元和第二种层通道单元(见附图1、附图2所示),由翅片1、导流片2、 封条3及隔板4组成,两个层通道单元的不同方位的周向侧边上引出本单元 的流体进出口 5、 6,然后在板束体侧部上沿厚度方向焊接上封头7对同种的 通道单元的流体进出口 5、 6力口以包容,在封头7上再焊接上各自的接管作 为总进口和出口,即组成为一个换热器。在制作时,都是先在钎焊炉中将翅片1、导流片2、封条3、隔板4以钎 焊方式连接成一体的板束体,然后再以手工熔化焊的方式在板束体的侧面上 焊接上封头7和接管,因为结构上各封头7与板束体间焊接连接处8正与板 束体上的各层通道单元间的钎焊焊缝相交重合。当以手工熔化焊的方式焊接 封头7时,熔化焊接的温度一旦超过或接近板束体中原钎焊钎料(现多采用 铜基钎料)的熔点,就会影响板束体中的原钎焊缝处的连接质量,甚至使原 钎焊缝开裂。这点严重限制了板翅式换热器材料的选择, 一般只能以熔点低 的材料如铝合金来制作,而无法选用不锈钢、钢、钛、钼、铜及其合金等熔 点较高材料制作,从而限制了板翅式换热器向需经受高温、耐酸碱腐蚀的应 用领域的拓展。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生产出不锈钢、钢、钛、钼、铜及其合金材料制作 的板翅式换热器,多年来一直困拢着本行业技术人员,成为板翅式换热器发 展的瓶颈。前些年,市场上也曾见不锈钢和钛材的板翅式换热器的报道,但他们都 是从改进生产工艺,更换钎焊钎料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他们要么生产工艺过 于复杂,要么生产成本较高,都仍处于研究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从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上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封 头与板束体的连接处与板束体中的钎焊缝相交,使板翅式换热器的制作材料 受限,无法用不锈钢、钢、钛、钼、铜及其合金材料来制作,应用领域窄的 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板翅式换热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包括 板束体和接管,板束体至少由两种层通道单元在厚度方向上间隔叠加构成, 各种层通道单元均由翅片、导流片、隔板以及封条组成;在板束体两端位置上,沿厚度方向贯穿各层通道单元开设有至少两对流 体进出孔;每对流体进出孔对应于一种层通道单元;每对流体进出孔由分设在板束体两端的流体进孔和流体出孔构成,每个 流体进孔与对应的层通道单元的导流片连通,而与非对应的层通道单元的贯 穿连通处设封环阻断隔离,构成同种层通道单元的分支进口;每个流体出孔 也与对应的层通道单元的导流片连通,而与非对应的层通道单元的贯穿连通 处设封环阻断隔离,构成同种层通道单元的汇总出口;所述各流体进孔和流体出孔与非对应的层通道单元中的导流片相错开避 让设置,每个流体进孔和流体出孔均一端封闭,另一端各与一接管连接引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及变化解释说明如下1、 上述方案中,所述"板束体至少由两种层通道单元在厚度方向上间隔 叠加构成",这里的意思是板束体是由多个层通道单元叠加构成,这些层 通道单元分成至少两种,每种层通道单元即是结构相同并相并联通入同股流 体的换热通道,它们间隔着排列。2、 上述方案中,所述"所述板束体的两端位置上"即是指板束体中层通 道单元的两端上,也是指对应层通道单元中设有导流片的端部上。3、 上述方案中,所述"厚度方向"是指板束体的厚度方向,即是层通道 单元叠合的方向。4、 上述方案中,所述封环的具体形状可以是一环体,它的尺寸比流体进 出孔的孔径稍大,它厚度正好与层通道单元中上下隔板间的距离相等;设置 方式是封环设在各层通道单元的流体进出孔贯通孔的外围,并卡在上下隔 板之间,并且上下端与上下隔板密封连接。5、 上述方案中,近一步较佳是所述各流体进孔和流体出孔与接管之间均是钎焊连接。具体生产时,可在钎焊炉中在板束体成型时即在各流体进出 孔的端部连接上接管,即板束体和接管一体钎焊连接成型。6、 上述方案中,所述板束体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层通道单元叠合构成。7、 上述方案中,所述两对流体进出孔的截面形状不限,可以是圆形、椭 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其中的最佳是两对流体进出孔的截面形状为沿板束体 宽度方向的椭圆形或长扁圆形,以此增大流体进孔和流体出孔与导流片的相 接的面积,提高通道中流体分布的均匀度。8、 上述方案中,"所述各流体进孔和流体出孔与非对应的层通道单元中 的导流片相错开避让设置",是指各流体进孔和流体出孔与非对应的层通道 单元中的导流片的位置相互错开,使各流体进孔和流体出孔不穿过非对应的 层通道单元中的导流片,阻档非对应的层通道单元中的流体流动。本专利技术工作的设计原理是本专利技术在板束体两端部上沿厚度方向开设两 对或两对以上的流体进出孔,各对流体进出孔贯穿各层通道单元,各个同种 层通道单元与相对应的一对流体进出孔连通,而其他各种层通道单元则与该 对流体进出孔间以封环阻断,以此各个同种层通道单元相并联直接连通引出 进口和出口 ,上述设计中各流体进孔和流体出孔即替代了现有封头的包容作用,以此省却了封头,不加封头,即从结构上彻底避免开封头后序焊接的技 术难题。由于上述^^支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L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1、 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在厚度方向上开流体进出孔引出进口和出口的结构, 省却了封头,彻底避开了后序焊接封头影响产品质量的难题,使板翅式换热 器可采用不锈钢、钢、钛、钼、铜及其合金等熔点较高的材料制作,使其可 应用在需耐高温和耐酸碱腐蚀的场合,扩大应用领域至石化、核电行业。2、 同样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在厚度方向上开流体进出孔引出进口和出口的结 构,省却了封头,无需后序手工高质量地焊接封头,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工作 量和工作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附图l为现有技术板翅式换热器的第一种层通道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板翅式换热器的第二种层通道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的右视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第一种层通道单元的截面示意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第二种层通道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附图8为附图7的右视示意图;附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第 一种层通道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IO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第二种层通道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第三种层通道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第四种层通道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翅片;2、导流片;3、封条;4、隔板;5、本单元的流 体进口; 6、本单元的流体出口; 7、封头;8、封头与板束体间悍接连接处; 10、板束体;11、接管;12、法兰;13、第一种层通道单元;14、第二种层 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包括板束体和接管,板束体至少由两种层通道单元在厚度方向上间隔叠加构成,各种层通道单元均由翅片、导流片、隔板以及封条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板束体两端位置上,沿厚度方向贯穿各层通道单元开设有至少两对流体进出孔;每对流体进 出孔对应于一种层通道单元;每对流体进出孔由分设在板束体两端的流体进孔和流体出孔构成,每个流体进孔与对应的层通道单元的导流片连通,而与非对应的层通道单元的贯穿连通处设封环阻断隔离,构成同种层通道单元的分支进口;每个流体出孔也与对应的层 通道单元的导流片连通,而与非对应的层通道单元的贯穿连通处设封环阻断隔离,构成同种层通道单元的汇总出口;所述各流体进孔和流体出孔与非对应的层通道单元中的导流片相错开避让设置,每个流体进孔和流体出孔均一端封闭,另一端各与一接管连接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建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