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锂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负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补锂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负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发展新能源汽车被广泛认为是有效应对能源与环境挑战的重要战略举措。此外,对我国而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以动力电池作为部分或全部动力的电动汽车,因具有高效节能和非现场排放的显著优势,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攻方向.为解决纯电动汽车“里程焦虑”的困扰,大幅度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研发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新储能材料体系,是当今高能量密度电池发展面临的必然选择。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受到自身材料性能的限制,以目前的技术水平难以在高能量密度要求,因此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成为必然的选择。虽然高镍三元材料的比容量高,但是和石墨负极组装成电池后,其能量密度还是很难大幅度提高。在石墨负极掺杂其他元素或者化合物能显著提高石墨负极的容量和电化学性能,硅基材料容量高、工作电势平台优以及与电解液反应活性低等特点使其备受关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循环中由于负极形 ...
【技术保护点】
1.补锂集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本体和补锂材料层;/n所述集流体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涂炭层、基底层和第二涂炭层,第一涂炭层、基底层和第二涂炭层相邻两层之间紧贴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涂炭层上间隔设有若干通孔,且若干通孔均穿透基底层和第二涂炭层;/n所述补锂材料层填充于若干通孔之中。/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补锂集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本体和补锂材料层;
所述集流体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涂炭层、基底层和第二涂炭层,第一涂炭层、基底层和第二涂炭层相邻两层之间紧贴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涂炭层上间隔设有若干通孔,且若干通孔均穿透基底层和第二涂炭层;
所述补锂材料层填充于若干通孔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锂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为铜箔或镍箔;
优选的,所述基底层为铜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补锂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炭层和第二涂炭层的厚度均为2-10μm;集流体本体的厚度为5-30μm;
和/或,若干通孔均匀分布,且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菱形或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通孔的孔径在0.2~3μm之间,孔隙率为10-4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补锂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炭层和第二涂炭层均为导电剂和粘结剂以重量比(60-90):(10-40)混合形成的导电浆料涂层;
优选的,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炭黑、科琴黑、导电石墨、导电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丙烯酸、聚氧化乙烯、羧甲基纤维素纳、丁苯橡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基丁苯乳胶、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高秀玲,从长杰,王驰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